[轉錄] 【筆陣:傅高義的「中國觀」與「香港觀」

作者: vikk33 (陳V)   2020-12-29 11:42:20
1.轉錄網址︰
※ 網址超過一行 請縮網址 ※
https://www.facebook.com/john.lim.3154/posts/10158840317367071
2.轉錄來源︰
※ FB公眾人物、FB粉絲團名稱、其他來源 ※
林泉忠
3.轉錄內容︰
※ 請完整轉載原文 請勿修改內文與編排 ※
【筆陣:傅高義的「中國觀」與「香港觀」】(全文)
作者:林泉忠 《明報》2020年12月28日
堪稱美國一代東亞研究大師的傅高義教授日前猝逝,引發歐美、亞洲學界以及各地社會輿
論普遍的哀思、懷念。與此同時,相關討論也擴大至對傅高義教授的評價,包括其貢獻、
研究特徵、方法、觀點,乃至如何周旋在美、日、中之間並得以一一「通吃」的能量與本
領。在華人世界裏,相關議論的一大焦點,是其對新中國包括「改革開放」之後乃至當下
以及對香港社會變遷的認知。在現代東亞研究領域的世界影響力幾乎無人能出其右的傅高
義,究竟擁有如何的「中國觀」與「香港觀」的?
實證與溫情 「前無古人」的影響力
傅高義教授的東亞研究,至少有一點應該是沒有爭議的,那就是他將日本與中國的社會結
構與面貌,相對客觀地介紹給美國、歐洲等西方社會,對世界理解日本以及中國影響深遠
,這是他在亞洲揚名之前已經擁有的成就。1963年傅高義在美國出版了他的第一本專書—
—《日本的新興中產階級:東京郊區的工薪階層及其家庭》( Japan’s New Middle
Class),該書奠定了他作爲西方日本研究專家的地位。十六年後他的另一本日本研究專
著《日本第一:對美國的啓示》(Japan as Number One: Lessons for America)席捲日
本、風靡全球。傅高義作爲世界日本研究的權威地位從此牢不可破。
受到當時炙手可熱的漢學家費正清教授的鼓勵和熏陶,傅高義其實很快就開始了他的另一
個身份——美國的新中國研究者。不過,由於當時仍是冷戰氣氛森嚴的年代,西方很難踏
足新中國的土地,使傅高義選擇並來到了離「新中國」最近的香港,那是1963年。在香港
一年期間,傅高義一方面利用蜂擁而至的「逃港潮」,對來自廣東的越境者進行訪談調查
,以瞭解新中國體制下廣東的社會結構變遷,後來寫成了對早期西方瞭解社會主義中國助
益頗多的《共產主義制度下的廣東》(Canton Under Communism)(1969)。
另一方面,傅高義在香港期間與多位西方學者共同創設了「大學服務中心」(後更名爲「
中國研究服務中心」),致力於健s中國的研究資料。該中心後來發展成冷戰時期西方
觀察新中國(China Watching)的重鎮,乃至被稱爲「當代中國研究的麥加」,吸引了幾
代來自世界的中國問題研究者前來「朝聖」。1988年傅高義還參與推動將中心納入香港中
文大學,其本人還自1992年至2015年一直擔任該中心的國際顧問委員會主席,長達23年,
足見傅高義與香港淵源之深。
對新中國成立後前30年的觀察經驗,也使得傅高義成爲西方最早關注中國啓動「改革開放
」的觀察家之一。1987年傅高義前來廣東進行爲期7個月的田野調查,最終寫成他另一本
受到歐美高度關注的名著《先行一步:改革開放中的廣東》(One Step Ahead in
China: Guangdong Under Reform)(1989)。這本著作也成爲他後來深入追尋被稱爲「
改革開放」的「總工程師」、中國現代化的推手——鄧小平的思想和歷程,並在2011年出
版了後來在中國暢銷超過一百萬冊的巨著《鄧小平時代》(Deng Xiaoping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a)的動力。儘管該書内容涉及部分敏感議題,卻無礙傅高義成
爲無論是官方還是民間都極受肯定乃至推崇的美國學者。
中國長治久安「需建立約束權力的制度」
作爲一位西方學者,傅高義在中國及日本所獲得的堪稱「前無古人」的空前影響力,與其
研究的風格與手法不無關係。
其一,以社會學的手法,通過勤奮認真的田野調查,來窺視整個社會乃至國家的變遷。
1960年代傅高義在日本的「初體驗」,是以東京郊區的六個家庭為個案研究對象,每週進
行採訪,持續了一年;1980年代他在廣東進行調研時,走遍了70個縣;此外,爲了研究鄧
小平,他的訪談人數多達300人,其中不僅包括一些中共黨史專家、高幹子女,以及曾在
鄧手下工作過的幹部,還專訪了包括李光耀、卡特、基辛格等其他國家的政要。換言之,
透過扎實的田野調查與實證研究,形成了他贏得了超越學術界而受到社會廣泛肯定的治學
風格。
其二,儘管身爲西方學者,傅高義卻從未戴上歐美現代文明先驅者的有色眼鏡來看待中國
乃至亞洲。如果說他的社會學研究手法奠定了他在歐美學術界的地位,那麽對研究客體,
譬如對中國歷史文化的敬意、接觸中國人時的溫情,以及觀察中國社會的平實態度,使他
得以征服中國人的心,也使爲政者對他另眼相看。換言之,傅高義的「中國觀」是基於實
際調查的科學分析而形成,並由於裹上一層厚厚的溫情而使得如此的「中國觀」更具廣泛
的滲透力與影響力。
至於傅高義「中國觀」所包含的各種觀點,不勝枚舉。其中引發筆者近期進一步思考的,
包括兩點洞見。
首先,傅高義並未將社會主義新中國以及其所引進的制度視爲完全與傳統中國社會格格不
入的特定政治體制,而是具一定程度的有機結合,因此其運作模式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如
此的理解與余英時教授等學術名家的觀點截然不同。同時,傅高義也看透該體制的脆弱性
,因此指出國家的長治久安無可避免地必須依靠法治,而建立約束權力的制度則是關鍵。
「理解香港年輕人 不宜搬國內那套」
其次,傅高義在比較習近平與鄧小平相異之處時,指出前者的國際經驗比鄧少。根據其分
析,鄧小平曾經留學法國五年,也曾在周恩來的領導下,負責過三年的外交工作,世界觀
與習明顯不同。鄧小平正是基於對國際社會有較到位的理解,因此制定了「韜光養晦」的
外交戰略,使中國在和平的外部環境下成功崛起。傅高義基於此觀點,進一步批評如今的
北京對中國與世界關係的重要性理解不足。環視如今中國所處的國際環境之嚴峻,當與傅
高義的洞見有符節之處。
如前所述,傅高義形成自己對中國的認識,是在香港開始的。去年8月筆者最後一次拜訪
位於哈佛大學旁邊的傅教授寓所時,香港的「反修例運動」正在興起,恩師還問及筆者對
此事態的看法。其後傅教授本人於去年底及今年初二度親自造訪香港,親歷了觸目驚心的
香港「亂象」,因與過去和平的「自由香港」相去甚遠而感觸良多。
誠然,傅高義並非所有觀點都獲得廣泛的認同,包括他的「香港觀」。譬如他就將香港的
「深層次問題」解讀為經濟問題而非政治問題。有些批評者也强調「傅高義觀點」已經過
時,無法用來透析急劇變遷下的社會特徵。不過熟知「自由香港」的傅高義對去年以來的
香港問題卻也提出了對當下的爲政者而言頗爲逆耳的建言,包括政府應該好好理解年輕人
的所思所想,以及呼籲不應沿用國內那套強硬手段等觀點。
就在傅高義辭世三天後,香港就傳出傅教授等當年用心創立的「中國研究服務中心」將在
2021年面臨裁撤的消息,一些輿論以及衆多國内外曾經受益於該中心的學者紛紛表達對一
些「敏感」庫藏可能被封存的擔憂。香港的走向似乎並未朝傅高義所期待的方向邁進。筆
者心想,倘傅教授手術成功,多活一些日子,聽到如此消息,會作何想?
沒有「智者傅高義」的世界,包括中國與香港當下所面臨的對外環境,以及中美關係的前
景似乎一片黯淡。或許我們需要更多的「新傅高義」來爲即將來臨的2021年乃至未來數十
年把脈,需要更多坦率的直言者,以及更多睿智與具前瞻性的時代建言。
4.附註、心得、想法︰
※ 40字心得、備註 ※
勿忘此位Ezra Vogel
出版了日本第一
不到二十年
日本就遭美國捧殺跌到谷底
此時再為改革開放總設計師立傳
下一部美國將是?
※ 「Live」、「新聞」、「轉錄」此類文章每日發文數總上限為3篇,
自刪與板主刪除,同樣計入額度 ※
作者: lbowlbow (沉睡的小貓)   2020-12-29 11:43:00
排版能不能改一下,至少段落之間要有空行,可讀性有夠糟
作者: genheit (genheit)   2020-12-29 11:43:00
傅高義也死了???接下來應該換季辛吉了吧這傢伙很舔共喔
作者: vilevirgin (雙簧之美)   2020-12-29 13:50:00
矢板明夫有在年代向前看評論他 評論很嚴厲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