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聞網址︰
※ 網址超過一行 請縮網址 ※
https://udn.com/news/story/6809/5559980
2.新聞來源︰
2021-06-26 16:52 德國之聲 / 德國之聲
3.完整新聞標題
※ 請完整轉載標題 請勿修改與編排 ※
德國的對華政策如何轉變?德前外長:孤立中國的想法荒謬
4.完整新聞內容︰
※ 請完整轉載原文 請勿修改內文與編排 ※
德國即將於九月舉行大選,迎來聯邦政府換屆。在後梅克爾時代,無論是綠黨或自民黨參
與執政,德國的對華政策很可能出現轉變。隨著各大黨派先後發布競選綱領,德國未來的
對華政策的模糊輪廓開始成型。值得關注的是,德國前紅綠聯合政府的兩名首腦施羅德及
菲舍爾近日先後對德國對華政策發表觀點。
綠黨籍政治家、德國前外長菲舍爾(Joschka Fischer)6月21日在美國智庫雜誌《評論匯
編》(Project Syndicate)上發表文章「本世紀最不需要的東西」指出,美中正進入一
場類似美國和蘇聯在20世紀下半葉發生的冷戰,這樣的情形在七國集團峰會後更是顯而易
見。但他認為,冷戰這個類比具有誤導性,在今日的全球背景下,人們無法承受另一場制
度性衝突的代價。
文章寫道,西方與中國之間如今的情形全然不同。「雖然中國共產黨稱這個國家為『社會
主義』以賦予政治壟斷合理性,但沒有人會嚴肅看待這個標簽。中國與西方的區別不是對
私有財產的立場差異,而是它的一言一行都是為了鞏固一黨專制。自1970年代末鄧小平改
革以來,中國確立了兼顧市場和中央計劃、國有和私有制度的混合模式。共產黨就站在這
個『市場列寧主義』模式頂端。」
菲舍爾指出,中國制度的混合特徵正是成功原因,其技術和經濟有望在2030年左右超越美
國,這是當年的蘇聯無法比擬的。他因此提出質疑,「如果今日的制度性競爭與冷戰時期
不同,那麼冷戰2.0又是什麼?是迫使中國變得更加西方和民主,抑或只是為了遏制中國
的力量並在技術上孤立它(或至少減緩其上升速度)?若西方達到其中一個目的,然後呢
?」
這名德國前外長認為,在合理的代價範圍內,上述目標都無法獲得實現。「中國擁有14億
人口,他們獲得全球認同的歷史機遇已經到來。鑑於中國的市場規模以及經濟相互依存關
係,孤立中國的想法是荒謬的。」
他指出,西方國家早就該認清事實,中國不會因為經濟發展以及融入全球經濟就變得更加
民主。
菲舍爾預測,21世紀的特徵不會回歸大國政治,新冠疫情迫使人們將眼光放長遠,這只是
迫在眉睫的氣候危機的序曲,世界大國必須為人類福祉擁抱合作。「在此背景下,誰佔上
風不是通過傳統的大國政治來決定,而是取決於哪方勢力能提供局勢所需的領導力和能力
。與過去不同,冷戰只會加速而不是防止共同的毀滅。」
施羅德:道德外交注定失敗
社民黨籍的德國前總理施羅(Gerhard Schröder) 5月20日則在他的播客節目Die Agenda
中對綠黨對華政策表示無法理解。鑑於中國的人權記錄,此前綠黨的總理候選人貝爾博克
(Annalena Baerbock)呼籲在與中國打交道時采取更強硬態度。施羅德則警告,此舉可
能使德國陷入經濟劣勢。他指出,德國汽車業有四成產量是售往中國,這意味著政治因素
可能導致大量工作崗位陷入危機。「像德國這樣依賴出口的國家,不能奉行所謂的價值導
向政策。」
他在播客中說到,「西方國際試圖孤立中國無法成功。就制裁達成一致不是一種策略」。
對於與中國的對話,施羅德表示:「無論你喜不喜歡這種(中國)制度,氣候、疫情、恐
怖主義、移民等議題都需要與中國進行國際合作。」
早在今年三月,施羅德就在《每日鏡報》發表題為「以道德為導向的對華政策注定失敗」
的客席評論,認為歐洲的對華政策依然應該堅持以利益為導向的「貿易促轉變」戰略。當
時施羅德就表示:「這種將價值觀單方面地置於現實利益之上的『道德外交』,具有其局
限性。在面臨諸多全球性挑戰的當今世界,道德外交顯得非常過時。氣候變化、瘟疫、難
民潮並不會止於國界線。國際社會只有團結起來才能應對這些挑戰。」
施羅德認為,面對握有安理會否決權的核大國,制裁是沒有用的,正確的做法依然是將中
國納入到國際規則中來。而現在飽受抨擊的「貿易促轉變」戰略,則有望取得成功。此外
,歐洲也應當更加團結,從而在面對中美爭霸時,有能力當好獨立自主的第三方大國。
「在面臨重大變革的當下,我們更應該注重穩定的國際關係、捍衛我們自身利益。價值觀
固然重要,但是價值觀不能成為指導外交與經濟政策的唯一標準。我們應當開展對話、加
強多邊機制,這有助於我們和棘手的伙伴也展開合作。」
5.附註、心得、想法︰
※ 40字心得、備註 ※
雖然說現在台灣網路對於美國拉幫結派頻繁對於中國發表譴責聲明看得很爽
不過以長遠來說我對於這個策略是悲觀的
有太多人、組織、國家都想從中國市場分一杯羹,這其中也包含了美國自己
十幾年內,甚至幾十年內世界上應該沒有取代中國在世界供應鏈及市場的地位
孤立策略遲早會出現破口
不過對於想要靠經濟力量制裁中國的妄想更是不可能啦
事實已經證明是中國靠他的經濟實力去反過來影響其他國家
我思來想去現在想要壓制中國崛起的氣焰大概真的只有幹一架而已了
※ 「Live」、「新聞」、「轉錄」此類文章每日發文數總上限為3篇,
自刪與板主刪除,同樣計入額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