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和蔣經國兩個人
掌權年代相近
蔣經國掌權時代(1975~1988)
鄧小平掌權時代(1978~1997)
其中大約有10年是重疊的
也就是1980年代
而兩人同時遇到相似的挑戰
也就是國際『第三波民主化』的潮流
同時遇到大量的民主化呼聲和民間力量的崛起
但兩人的回應截然相反
蔣經國選擇順應時勢,開放社會,
讓國家走向民主化。
寧可讓國民黨冒著失去政權的風險
也要推動民主
鄧小平選擇彈壓民意,封閉社會,
讓國家維持一黨專政。
寧可屠殺人民也要堅持共產黨統治
在相似的路口前
領導者不同的選擇,走向了不同的路
在當時各擁支持者
甚至那年代支持鄧小平鎮壓的人還不少
因為既得利益,或因為信仰極權專制等
但民主化浪潮席捲後
也造成30多年後,兩個人在世界上評價迴異
現今鄧小平的崇拜已大幅退潮
中國成為『開放社會最危險的敵人』(索羅斯語)
但蔣經國的評價仍在繼續上修
關鍵就在於對民主的看法和回應
從開頭開始談
蔣經國和鄧小平兩個人
不僅僅是認識而已
年輕是還是最要好的朋友
在蘇聯、在莫斯科
兩個人不僅是同學,
而且還是真正無話不談的朋友
真正的至交好友
大家都知道,年輕人比較藏不住心事
而且沒有利害關係的友情
更加能敞開心扉交流
因此年輕時代的蔣經國與鄧小平
彼此之間的認識恐怕遠超過世界上任何人
所以當鄧小平掌權後
國民黨內有人認為鄧比毛好對付、好講話
蔣經國當時就斷然否定了這個意見
他表示他認識鄧小平,這是一個非常難對付的人
(意思是沒有人比我更懂鄧小平)
三不政策(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就是蔣經國提出的
蔣經國對中共的清醒和強硬
正是現在的國民黨所欠缺的
今天許多人因為江鵬堅曾經臥底民進黨而震驚
或是黃國書等線民安插在反對黨還當上高官
感到很震驚
其實這都是蔣經國總統的另一面
蔣經國長期擔任情報頭子
掌握情治系統
就跟普丁之前背景一樣
他看人看得很清楚
1984年蔣經國提名李登輝為副總統
確實是出自蔣經國本人的意志
也就是蔣經國確實是挑選李登輝當接班人
蔣經國沒有看錯人
李登輝不但繼續
還擴大推動民主化與本土化
也幫國民黨續命了12年
白話說,把這算計用白話說明白,
蔣經國幫國民黨選擇了民主化之路
但只要國民黨要走民主化
就不得不面對本土化之後
外省人的人數比較少的事實
來自中國大陸的中國國民黨
一開始幾乎全是外省人
但外省人只占總人口15%
除非搞專制獨裁
不然用投票選怎樣也選不贏
這是客觀現實
國民黨一定要拉攏相當數量的本省人
才能在民主選舉中獲勝而繼續執政
蔣經國和李登輝的策略很清晰
國民黨要繼續執政
就要讓國民黨也完全本土化
成為『台灣國民黨』
對民主化,蔣的想法是順勢而為
很可惜,國民黨本土化的進程
被連戰和馬英九打斷
連戰開除李登輝,親手斷送國民黨本土化的路線
馬英九更是大開倒車
這才是今天國民黨的真正困境
也就是沒有真正融入台灣
所以國民黨在台灣意識抬頭後就會屢戰屢敗
回顧歷史
鄧小平跟蔣經國都是了不起的人物
其中鄧小平更是殺了不少人
六四天安門事件
鄧下令屠殺了一個世代的自由派菁英
讓人震撼但也看出鄧小平捍衛共產黨統治的決心
中共的人民解放軍首先忠於黨,然後才是國家
所以屠殺人民毫不猶豫
因為這是為了保住共產黨政權
蔣經國長期控制情治單位
情治單位的特性
使得蔣經國跟威權年代的白色恐怖密不可分
國軍當時就是國民黨軍
實際上也是先效忠於黨,
所以蔣經國當時是有能力選擇鎮壓民主運動
能鎮壓而不鎮壓
反而選擇民主化
這就代表蔣經國的選擇
結論是
雖然可怕,兩人影響力很大仍是公認的
人無完人
但關鍵時刻的選擇
蔣經國選了民主
鄧小平選了專制
所以今日新生代的『公民』來看
蔣經國優勝於鄧小平甚多
大家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