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 范疇專欄:台灣必須告別蔣經國的棋盤

作者: vikk33 (陳V)   2021-11-16 10:47:46
1.轉錄網址︰
※ 網址超過一行 請縮網址 ※
https://tw.appledaily.com/forum/20211114/26QAVMRHJBCE5L2PQOE3GBISDI/
2.轉錄來源︰
※ FB公眾人物、FB粉絲團名稱、其他來源 ※
蘋果日報
3.轉錄內容︰
※ 請完整轉載原文 請勿修改內文與編排 ※
別看錯了。本文主題不是「告別蔣經國」,而是告別他的「棋盤」。蔣經國是歷史人物,
功過將來自有歷史評斷。然而,台灣今日的政情、政局,依然停留在蔣經國設定的棋盤上
;許多五十、六十歲的人都看不到這點,四十歲以下的人就更別說了。許多人感到台灣今
天的政情荒謬,主要原因就是沒看到還在這棋盤上游走的遺愛、遺恨和遊魂。台灣倘若不
從蔣經國的棋盤中走出來,政局是不會穩定的。在目前的國際形勢下,我們都知道一個不
穩定的政局對台灣的傷害。尤其,在這2022選舉即將到來,2024大選亦不遠的時刻。
為了說明這個「蔣經國棋盤」,我們先來看看台灣政局之面貌。台灣之政局,可以用「豎
切」及「橫切」觀之;直觀上,形容為「經線」和「緯線」亦可。
「豎切」之下,可切為民進黨、國民黨,以及兩黨之外、含所有其他政黨的第三勢力。這
裡未採用「藍、綠、非藍綠」的概念,因為顏色的概念下包含了太多的感情、情緒因素,
不如用政黨的歸屬更為明確。豎切可視為經線;當然,經線下也有經度之差,例如民進黨
內有許多派系,國民黨內也有不同的利益集團,差異程度不下於南半球和北半球。
「橫切」,指的是世代的切法。例如,1970年的424紐約刺殺蔣經國事件、1971年R.O.C.
被迫離開聯合國、1977年的中壢事件、1979年R.O.C.被美國斷交、1979年的美麗島事件、
1990年的野百合學運、1996年的直選總統、2006年的紅衫軍倒扁事件、2014年的太陽花學
運;這些事件的發生點都反映了不同世代的政治感和政治訴求。橫切,就是台灣政治發展
史的緯度,反映的是世代。同樣,世代差異的程度不下於南半球和北半球
政治黨派的經線,加上世代遭遇的緯線,就構成了台灣的政治地圖。今天,每一個政治人
物,大到最大的,小到最小的,其政治歷史,都可以在這張地圖上畫出足跡。而今日台灣
政壇的亂象,反映的正是這些足跡的交叉狀態。足跡的經緯線交叉度越頻繁,產生的現象
就越亂。
視角回到蔣經國的棋盤。蔣經國在政治上是轉折期的人物,無論他對台灣建設的功過如何
,他行事的底色是列寧式剛性政黨與宮廷情治統御術的綜合,這點應是無疑義的。他在
1975至1988年之間,在「我也是台灣人」的領悟下,他的台灣棋盤設置與其父蔣介石有何
不同?又如何影響了他過世後至今2021的台灣政局?講得再直白具體一點:如果你是一位
30歲出頭的新世代地方議員,你知道你的行為、立場和蔣經國棋盤的關係嗎?你認清了自
己若不跳出這個棋盤,你的政治前途很快會撞到玻璃天花板這命運嗎?
這些都是大哉問。我們先來看看蔣經國專政時期的一些結構要素,了解了之後,對蔣經國
晚年所設置的棋盤就更能感知。這些結構要素大者如:
*列寧式剛性政黨,政府領導人兼黨主席,以黨領政;
*宮廷情治統御,永遠培養一股反對勢力以平衡已經成形的建制勢力(早年實施於國民黨
內,晚年實施於黨內/黨外之間);
*經濟上以國營企業為主,但是不忘那些只有依賴建制勢力才能生存的民營企業;
*中國遺緒下的財稅制度,強中央弱地方;
*行政上,採用皇朝遺緒的中央/地方體制;
*「民主」概念上,傾向解釋為由上往下的「為人民做主」,而非由下往上的「人民當家
作主」;
*司法不獨立,反之特務情治獨立運作;
*軍隊講究恩庇伺從體制;
*政黨控制媒體宣傳;
以上的結構要素,在蔣經國晚年領悟到「我也是台灣人」之後,開始全面吸納或統戰「黨
外」勢力,大小不拘,但嚴格區隔「親生者、私生者、領養者」身份。 隨後黨外決定放
棄社會運動路線而走上議會路線,經過民進黨成立、國會改革、以及一人一票制度實施之
後,以上結構出現了或多或少的變化及改革,然而體制的慣性,使得種種遺緒至今未泯。
分析至此,就不得不再提上文所描述的「經緯度」模型了。我們今天可以很清楚的觀察到
,如果用「豎切」的經線來看,體制的慣性是強大的。僅舉其中一個例子就知道了:台灣
當下的政黨,不分顏色,都還是列寧式剛性政黨的文化。地理小小的台灣,竟然還分出「
中央黨部」和「地方黨部」,選上總統也必定兼任黨主席。從「豎切」看,台灣其實還很
中國。
但是,如果從「橫切」的世代緯線觀來看,景象就大大不同了。由蔣經國過世至今,台灣
政治的絕大部分進步,都是由世代力量推動的。當然,推動改革的新世代,一旦進入權力
圈後,也很容易就落入「經線」的慣性,十年之內成為老世代也是常態。簡單說,在權力
的既有框架中,「出污泥而不染」是很困難的,若能做到「進污泥而不全染」就已經不容
易了。
由此達到一個重要結論:在台灣,由「豎切面」去尋求改革是錯誤的方向,正確的方向必
須由「橫切面」下手,而且橫切的世代間隔不能超過十年,最好以五年一世代為單位。十
年,就足以令一個改革派變成建制派。
建制派就是改革派的反面。什麼叫建制派?就是不強求既有制度的改變,順著現有制度謀
求最大利益和好處,即使有改革的想法和念頭,也是由現有制度的框架中尋找縫隙來推動
。我們要記住一個事實:既有制度就是分配機制(或尋租機制);加入既有制度就是享受
既有的利益分配。這個誘惑是極大的,能夠抗拒這種誘惑的人永遠是少數的。另一方面,
曾經尋求加入建制體系而未獲成果者的哀怨與心理扭曲也是很自然的。
走筆至此,就不難理解文首用上「(蔣經國)棋盤上游走的遺愛、遺恨和遊魂」這段話。
例如,近來喧騰一時的「誰是抓耙仔」話題,如果用「豎切」的觀點看,肯定會成為2022
、2024選舉的政治鬥爭操作點。但是,如果用「橫切」的世代觀點看,那其實只是蔣經國
棋盤(宮廷情治統御,永遠培養一股反對勢力以平衡已經成形的建制勢力)下的當時世代
常態,不見容於今日世代的價值觀罷了。
再舉一例。「轉型正義」的範圍和時間的尺度,用「豎切」的邏輯和「橫切」的邏輯,會
得到相當不同的結論。豎切,沒完沒了,無邊無際。橫切,達到切斷世代的目的、走上正
途就可以了。
總的來說,不論是看過去還是看今天,台灣的政黨及不少政治人物,身上多少都背負著蔣
經國棋盤的共業。若一定要深究,恐怕就是「要死大家一起死」的結局。順便說一句不能
不提的話:台灣今天的大敵,不是內部的政黨,而是外部的共產黨;要反,就反共產黨以
及它的同路人。內部自我鬥死,正是台灣敵人當前的戰略至高點。台灣若有一天死,不會
是弱死的,而是笨死的。
台灣該做的,不是追究誰或誰在蔣經國棋盤上的經緯度,而是向這個棋盤告別,跳開這個
棋盤製造出來的舊情綿綿及舊恨綿綿,更重要的,切斷這個棋盤格局下的舊利綿綿。如此
,一個真正的新台灣才有望。
4.附註、心得、想法︰
※ 40字心得、備註 ※
其實蔣經國留下的棋盤
沒有下完甚至不到殘局
留下了一群巴著黨國卻在黨國不再之後失落的人
猶如爭奪星位卻忘了中間的反殺
這些人就是最親中舔共的那群
失落後更危險的捲土重來
※ 「Live」、「新聞」、「轉錄」此類文章每日發文數總上限為3篇,
自刪與板主刪除,同樣計入額度 ※
作者: ypc1994 (dicker)   2021-11-16 10:48:00
順便告別竹科跟台積電 都是蔣經國的棋子呢一邊把蔣經國打成沒遠見的三流領導人一邊吹捧著蔣經國規劃的國家計劃
作者: cerberi (cerberi)   2021-11-16 10:52:00
1最舔共的 是指賣中共代理人法案的柯建銘嗎
作者: enkidu0830 (sky)   2021-11-16 10:57:00
是人才厲害,不是蔣經國厲害,那麼厲害,蔣孝文也不會得梅毒了
作者: iamsocool (焚琴煮鶴殺風景)   2021-11-16 10:57:00
高速公路 鐵路電氣化..至少知道這兩個吧..?
作者: fragmentwing (片翼碎夢)   2021-11-16 10:59:00
一樓的意思是 國民政府跑來台灣時既然告別日治 應該拆掉台糖和日月潭電廠
作者: boyutsai (夫夫)   2021-11-16 11:06:00
李登輝都登出了,每次選舉就要拿上古人物出來鞭,明明年輕一輩都被DDP洗腦到無感,只剩老人還認識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