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udn.com/news/story/7239/5892323
問題2:一般民眾對通膨的感受為何與官方統計數字有距離?
CPI代表所有家庭購買消費性商品及服務價格變動的平均情況,不過可能與民眾對物價變
化的實際感受有落差。
以今年10月數據為例,CPI年增率為2.58%、核心CPI年增率為1.43%,但17項重要民生物資
CPI年增率為3.07%,比CPI年增率還高。
若按購買頻率觀察,因油料費、水果及蔬菜價格漲幅高,「每月」至少購買一次的商品漲
幅高達5.52%,超過CPI年增率的2倍。
也因此,一般民眾尤其是低所得階層,對這些生活中常購買的商品物價上漲的感受更深;
然而,這些商品項目的生活負擔占整體生活成本的比重,其實沒有那麼大。
===
台灣有沒有通膨,央行最有權力發言
但,央行說了,台灣沒有通膨、物價也沒有漲
如果有感覺,那是因為你是低端人口、低所得階層
原來民進黨政府認為低收人口才會不滿物價
所以現在在說物價上漲的人,應該先去檢討自己
如果太窮的話,不如去自殺,不要讓拖黨的後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