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轉錄網址︰
※ 網址超過一行 請縮網址 ※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5907342
2.轉錄來源︰
※ FB公眾人物、FB粉絲團名稱、其他來源 ※
2021-11-22 03:45 聯合報 / 沈珮君/資深媒體人(台北市)
3.轉錄內容︰
※ 請完整轉載原文 請勿修改內文與編排 ※
梅克爾日前以「天真」承認她主政時期的德國與中國大陸的夥伴關係應更細緻,但她強調
德國與歐盟都應該繼續與中國大陸合作,相互學習。
梅克爾擔任德國總理十六年,訪問中國大陸十二次,二○一六年起中國成為德國最大貿易
夥伴。當美國帶頭圍堵中國時,梅克爾提醒自己的內閣,中國的目標是站在人工智慧的先
端,他們在此領域投資了一二○億歐元,而德國只投資五億元。她說,「與其說中國是一
種『威脅』,不如說是一種『鞭策』。」
她不用意識形態的稜鏡來看中國,她務實面對,檢視產業投資、德國資安,修法並落實監
管。
反觀台灣在仇中、去中國化政策下,希望經濟脫離對大陸的依賴,結果呢?今年一至十月
,兩岸貿易成長廿八點二%,台灣對大陸出超八六二點五億美元(台灣對美出超二○九億
),而我們去年全年出超才五八九點六億美元,若不「依賴」對大陸的貿易,台灣將成入
超。我們應該把中國大陸當「威脅」、「鞭策」,或「共生」?
「別恨你的敵人,這會影響你的判斷力」,最近剛出版的《梅克爾傳》(天下文化)作者
凱蒂馬頓以電影《教父》黑幫老大柯里昂的話,來形容梅克爾面對對手的耐心和毅力,她
願意花很多心力尋求共識。但她不會父子騎驢,因為共識不可能百分之百,她最後的選擇
是「利大於弊」。她是科學家。
凱蒂馬頓不斷以「務實主義」來解釋梅克爾的政治態度,其實她是務實的理想主義者。在
全球族群撕裂越來越嚴重的年代,她帶領德國接納了百萬難民,有六、七百萬德國人對難
民伸出援手。連美國也把收容敘利亞難民的年度額度,從一萬多調高為十一萬,當時的總
統歐巴馬直言,他是為了梅克爾做的。
凱蒂馬頓說,梅克爾上任目標是讓德國成為「正常國家」。德國曾造成兩次種族大屠殺,
梅克爾知道民族主義之可怕,知道戰爭將導致混亂和貧窮,知道正義不會經常勝利,和平
很珍貴,富有之後要分享。德國嚴謹自持,不渲染民族主義、愛國主義,因為歷史留下血
腥的教訓。她想要的「正常國家」謙卑又自信。
也許是因為希特勒的教訓,也許是因她在共產主義國家成長,她深知「文字是必須謹慎使
用的武器」,她的文膽對此刻骨銘心,「她討厭華麗的辭藻。就連宏偉的想法、崇高的片
語都在禁忌之列」。
這樣的梅克爾,不能不令我們想起台灣的選舉語言。像梅克爾這樣面無表情、說話平淡的
人,在台灣當選得了嗎?
梅克爾即使宣布不再競選連任,國內外都沒有人把她當跛鴨,她卸任前一年,在美國皮尤
研究中心的「世界領導人排行榜」調查,梅克爾高居第一名,今年英國數據分析公司「
YouGov」對歐美民眾的調查,梅克爾獲得的支持度也是第一。
這樣一個世界領袖,不是來自政治世家,也不是富豪家族,傳記作者以「三重局外人」形
容她,她是東德人、科學家、女人。任何一項都足以讓她成為政治邊緣人,但她在卸任時
贏得友邦以「最偉大的歐洲人」稱呼她。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對梅克爾說:「你就是一
個巨碑」。
這樣的巨碑是在民主國家誕生的,什麼樣的選民就會樹立什麼樣的巨碑。
4.附註、心得、想法︰
※ 40字心得、備註 ※
幾年前才把ECFA說得多可怕 現在又把國際貿易講得多重要 不惜拿人民健康當籌碼?
中國不行 美國可以?雙標塔綠班
※ 「Live」、「新聞」、「轉錄」此類文章每日發文數總上限為3篇,
自刪與板主刪除,同樣計入額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