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轉錄網址︰
※ 網址超過一行 請縮網址 ※
https://reurl.cc/V5Kn4Q
2.轉錄來源︰
※ FB公眾人物、FB粉絲團名稱、其他來源 ※
VOICETTANK
3.轉錄內容︰
※ 請完整轉載原文 請勿修改內文與編排 ※
十年之後台灣的政黨分布是什麼樣子?學者最害怕做這種預測了,因為預測就是用來不準
的。賓州大學(跨非常多領域)教授Philip Tetlock在許多研究中都指出(例如這篇〈
Expert Political Judgment: How Good Is It? How Can We Know?〉),政治與經濟學
者在預測的準度上往往不怎麼樣,而且學者往往之後就忘記自己當初預測了什麼了,如同
當初大多數美國學者沒預測到蘇聯忽然解體,解體那一天還有很多學者正在討論蘇聯的制
度為什麼可以延續那麼久。
當然,同樣身為政治學者,我們可以說因為政治乃眾人之事,所以政治的結果是眾人各自
努力並互相抵銷的結果,如同《魷魚遊戲》裡面拔河結果大家都用盡全力,但最後還是有
意外。但至少從政治學的角度來說,我們可以討論一些國際結構限制與國內民調的變化,
來推測未來台灣政黨版圖可能的大方向。
未來十年的變與不變
首先,先從我熟悉的民調講起。未來十年的民調裡面,有三個持續上升的因素。一個是台
灣認同,台灣認同在台灣的比例目前已經超過七成,雖然近年來跟蔡英文執政結果綁在一
起而開始有起伏,但整體來說向上的趨勢是不變的。如同我恩師洪永泰預測說本省外省的
標籤在近年來逐漸不能用來動員或解釋選舉,當台灣認同成為絕對多數時,台灣認同可能
同樣在動員上失去效果。
第二個則是後物質主義(post-materialism)。後物質主義是最近過世的大師Inglehart
的經典之作,他追蹤過去四十年先進民主國家的民調變化並結合心理學,發現說人們假如
年輕時沒有經歷過戰亂挨餓,長大就會更支持自我實現、自由人權等價值,同時把經濟成
長(或穩定的經濟表現)視為是理所當然。但假如人們年輕時曾經經歷過戰亂或挨餓,不
把經濟視為理所當然,那長大就同樣會比較重視經濟發展、強調開發。歐美各國的後物質
主義都在過去幾十年不斷上升而成為主流。在台灣,即使有戰爭威脅,但戰爭仍未發生,
過去經濟狀況也還可以,因此台灣民眾支持後物質主義的比例同樣會逐漸上升。
與後物質有關的另一個潛在趨勢則是新移民。新移民在幾年前的人數開始多到可以選上一
席不分區,而兩大黨也開始在不分區之內加入新移民代表。過去許多台灣人認為台灣並沒
有移民或歧視問題,但這大多是來自於台灣的移民並不夠多。當台灣的移民開始認真爭取
基本人權、乃至於要求在教育內容上進行討論(語言、文化等),一些問卷實驗法都顯示
台灣民眾對於移民並沒有那麼「友善」。這個議題同時會被上面兩個因素動員而政治化。
第三個則是無黨派。台灣無黨派的支持者在近年越來越多,甚至在2018年初曾經一度超越
50%。在民調中宣稱自己是無黨派,除了覺得自稱無黨無派很光榮以外,另外也是認為自
稱屬於藍綠兩大黨無法帶給自己光榮感。這也因為兩大黨都政黨輪替且全面執政過,因此
一些課責變得清楚,無法再說是因為對方政黨阻撓所致。兩大黨標籤終將成為包袱,民眾
除了覺得非必要、某則沒必要背負這些包袱。
講完三個趨勢之後,接著講不變的因素。由於憲法修正案,所以我們先假設未來十年內台
灣的選舉方式不會改變,仍然為總統制搭配單一選區兩票制,大黨在區域立委受惠於中間
選民定理,而小黨在不分區則有部分機會。然後人民仍認為總統的權力必須大於憲法給予
的範圍。
未來台灣政黨分布的三種可能情況
在上述兩個變、一個不變的因素講完後,接著就是把這些趨勢套用在未來三種可能的狀況
。2032年,假如地球還沒有因為全球暖化毀滅、中國還沒在其他衝突把美國打倒、而台灣
還有選舉的話,那此時美國大概已經再次經歷了至少一次政黨輪替(美國一些選民就是覺
得時間到該換了)、美國仍然具有可觀的反擊能力與自然資源;而中國假如還是習近平主
政,那代表他已經挺過了第二個十年,準備要在2032年開啟第三個十年。後面這點尤其重
要,因為此時中國在2032的表現會影響到上述因子對台灣政治的影響。
第一種可能的假想狀況,是軍事衝突過後。中國循著克里米亞模式,突襲並佔領南海或者
金馬。這是許多美國智庫預測接下來幾年會發生的情形。這個小規模衝突讓習近平可以對
民意交代以成功在2022至2027年之間連任、中國愛國主義大鎮壓過經濟轉型的陣痛期。國
際看到了中國的實際作為,使得台灣自願或被迫的跟美國合作與監督,但也因為這個衝突
,台灣認同同樣強化,這認同讓台灣民眾短期上願意忍受經濟脫鉤以及清理親中政黨的政
策。
此時,台灣的政黨分布可能會如同日本自民黨,民進黨獨大並佔據維持經濟發展與國防的
位置,無黨派選民覺得「不然還能怎樣」。因為戰爭與經濟破壞,國人對於後物質主義的
支持可能會下降,但還是會有需要回應後物質主義的需求(例如人權、環境保護等),因
此這些民意可能會透過民進黨內派系或者左獨小黨的形式存在。親中或友中的選民可能在
檯面上無法找到合法的選項,但其民意可能或跟左派結合、或者靜待日後中美強弱變化來
決定是否組成政黨繼續在台灣競爭、或者轉入地下。
第二種可能的狀況,是繼續維持現狀。中美繼續慢慢脫鉤、中國繼續對台灣恐嚇、美國繼
續宣稱支持台灣、習近平或者因為經濟因素下台、而新領導者重新回到集體統治韜光養晦
,或習近平因為經濟狀況還可以而續任。此時,國民黨跟民進黨的統獨政策吸引力會更低
,因為已經有半數選民(1980後生)在學習階段從來沒有經歷過戒嚴時期、中美斷交或者
天安門事件,且絕大多數都已經有台灣認同、後物質主義跟無黨派。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很可能會看到左派民粹政黨或候選人興起,宣稱台灣總之就是維持現
狀、藍綠統獨都無法代表人民,而且藍綠政黨因為在兩岸議題上卡住,因此無法在左派政
策上代表人民,「需要被全面打倒」。假如全體選民裡面有50%無黨派以及50%後物質主義
,只要有一個民粹政客一呼百諾,湊到其中一半的選民出來,那這有25%支持度的維持現
狀左翼民粹政黨,就可能足以跟另外25%的藍、25%的綠進行競爭。
這樣的民粹政黨除了在不分區選區斬獲超過三分之一的席次之外,在區域則比較可能由都
市先開始拿下席次,因為都市裡面大學畢業生較多,而大學畢業生因為要離鄉背井念書以
及教育內容,會更為支持後物質主義,且都市選民在美國研究(例如紐約市長選舉)比較
願意接受新事物。也因為其支持者多在都市,這個民粹政黨不會反對跟中國經濟合作。在
這其中,移民議題可能也會嶄露頭角,歐美民粹政客會使用反移民來帶動支持度,尤其著
重在職位競爭以及文化衝突上。到時候可能會如最近英國一樣處於單一選區但三強鼎立的
狀況,都市新政黨對決非都市各有地盤的藍綠政黨。
第三種假想的狀況,是中國經濟與政治出現一定時間的問題,而陷入短期且無法對外出兵
的混亂,例如又一個天安門事件而導致國際封鎖,這是許多中國民主派人士覺得可能會發
生的情形。在這種情況下,台灣的經濟同樣會受到衝擊而有失業潮,但在同時外部威脅也
降低,這兩個因素會使得親中政黨不受到重視,民進黨會因為撐到這狀況出現而有一定比
例的死忠支持者,但同時會鼓舞台灣出現另一個大型的左派政黨(尤其強調文化、環保與
移民),試圖透過加大開支的政策來度過此時的混亂,且因為新的政黨標籤而不必背負民
進黨過去的包袱而受到青睞,反映了無黨派(討厭全部檯面上政黨)以及也反映了後物質
主義的需求,可能擊敗現有檯面上的政黨而執政。
簡言之,未來美中的強弱變化,搭配上國內的民調趨勢,兩者會共同決定十年之後的台灣
政黨分布狀況。台灣的各個政黨或許有一定的能力來影響中美的結構,但很可能都是間接
的(透過經濟脫鉤或者透過民意名譽),也可能透過如美國八零年代後的政黨重組來洗牌
支持者藉此呼應這個民調趨勢。但在三種模式之下,台灣在十年之後的政黨互動狀況都將
會跟過去二十年(統獨為主幹、台灣認同未過半、後物質主義者未過半)有不小的差異。
最後要說明的是,我本人並非支持上述任何一個假想情境為真,也並非透過道德支持任何
一項情境出現,畢竟本人也無法隻手就讓任何一個情境發生,只是單純就這些情境發生時
,國內政黨可能的變化來進行猜測,而猜測就是用來失準的。
4.附註、心得、想法︰
※ 40字心得、備註 ※
很可能到時候還在統獨
但是關鍵是中國到時還能支出多少統戰預算
如果預算青黃不接
很可能遲早分裂
※ 「Live」、「新聞」、「轉錄」此類文章每日發文數總上限為3篇,
自刪與板主刪除,同樣計入額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