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pariah (賤民)》之銘言:
: ※ 引述《fenderrb ()》之銘言:
: : 現場聽聽看真實的聲音,再用耳機聽的時候才知道甚麼是接近現場的聲音。
: : 當然,小弟我的設備這麼兩光,您就當我胡扯吧。
: 哈哈 謝謝指教 你講的還真有道理啊
: 能在一堆動漫迷 J-pop迷中看到這些古典樂專業論點還真是意外啊
: 不過我想是這樣的
: 錄音的目的不是為了還原現場 畢竟技術再好 音質再好也不可能是真的
: 好的錄音是要在音響系統播放時 能呈現出不同於現場的另一種美感效果
: 而不是聽起來像在現場
: 還有我建議鑑賞古典音樂唱片 特別是這種大編制管弦樂 歌劇錄音
: 不要著重在某項樂器上 而是要能綜觀整體
: 當然或許你有你的看法 但這兩套錄音我真的覺得整體看還是b比較好
: 提供結尾的大合唱給大家做參考:
: 1
: Ehrt eure deutschen Meister-a
: https://goo.gl/1bqrwl
: (WAV/無損/mega/21.6MB)
: 2
: Ehrt eure deutschen Meister-b
: https://goo.gl/uEmKMH
: (WAV/無損/mega/23.2MB)
: 不曉得你有沒有聽出來 在最後管弦樂團與合唱團齊奏最大動態時
: 各聲部聲音的分離度 立體感和定位感 確實b版本明顯勝過a
: 關鍵點在哪 如果有人真想知道我可以講 只怕你系統聽不出來吧 哈哈(笑)
: 一點意見給各位做參考嘍
: 另外為求客觀 這個問題我已請 「台北華格納圖書館」協助
: https://www.facebook.com/wagnertaiwan
: 到時看館方如何回應 原則上我會以館長的看法為主
: 謝謝
大師您好,木耳小弟我仔細地聆聽了您提供的檔案
覺得你寫得好像很深奧。
這邊跟大師解釋錄音時的定位方式。
非常簡單的概念給您,當我們錄音時希望某一軌音軌定位聆聽者的右邊
我們會把右側的音量跟左側的音量調整至右大左小,前後則可以用空間系的
效果(如reverb)及音量做控制,讓人有前後感。
當聲部或樂器數量增加,織度提升時,這些很細微的調整
就提供了音場的感覺或是定位的感覺。
而您提供的A檔及B檔
再您之前的描述是「b檔低頻輛比較足,管弦樂團blabala」
我想您在這次又把聽覺幻想及複雜化了。
聲音的設定並不是虛無飄渺的陽光感、黑暗感、甚至連繪畫名詞空氣感都有人使用
那其實對於操控前端的人來說是很明確的頻率、左右配置、疊軌、空間系效果器潤飾
回到這次您提供的檔案。
兩個檔案可以簡單的聽出跟上一次的錄音是同樣的收音及錄音師。
檔案A的風格是相同的再低音部較糊,一樣是低音部收音原因造成。
而檔案B的風格是相同的再各聲部的中頻及高頻都比較多,
於是各聲部都較為清晰。
我不太理解您又再次丟出一模一樣調教但織度更大的部分的原因。
明明是一模一樣的東西。
如果要聽織度大的音樂,我想您應該要建立聲部概念。
並不是用弦樂、管樂、打擊來分。
而是用他們的聲部來分。
而我們聆聽時,可以練習認真的仔細的先聽見特定聲部,先忽略其他聲部。
反覆的專心的找出每一個聲部從開始到結束的樂句及「音色」
當您說「不要著重於某項樂器」時,您誤會了專業聆聽者及普通聆聽者的差別。
專業的聆聽者會認真地聽見每一個聲音,而普通的聆聽者只會聽見不完整的整體
而發表虛無飄渺的言論。
所以,您再古典樂版才會出現一些有趣的言論,像是弦樂聽不到、或是放炮卻不知道。
因為您並沒有建立專業聆聽的習慣。
也沒有獨立判斷或模仿樂曲中單一樂器音色的能力。
還是建議您,從織度小的音樂開始。
建議從室內樂,三重奏、四重奏開始。
最後木耳小弟如我建議您,在您建立起銳利的耳之前,
其實不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再你根本聽不出來的設備上。
學點前端的專業知識,你就會了解那些虛無飄渺的形容對於操作者有多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