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接觸耳機音響領域的時間,算一算也快十個年頭,
從一開始的入門耳道,到後來往耳罩的領域邁進,
一路上學習不少知識,也認識許多的朋友,
在去年完成了幾年前的夢想,
購入了Sennheiser HD800、Grado PS1000e、Beyerdynamic T1以及AKG K1000,
實踐了這個小小的願望。
下一個夢想是想尋找一支超級耳機,
具有極高的潛力以及素質,能夠檢視系統的精進,
也能夠讓我見識,到底耳機的極限可以到哪裡,
目前市面上素質卓越的耳機,都是平板耳機和靜電耳機居多,
因此我也從這方面下手,開始了我尋找耳機之旅。
第一次接觸HIFIMAN的產品是四年前,當時購入性價比高潛力又高的小耳道RE0,
在朋友的聚會中,偶然聽到HE500,讓我十分驚豔,
HE500的聲音濃郁且飽滿,除了配戴感較差、要求前端推力較大之外,
是一副素質良好的耳機,它也成為我的第一支平板耳機,
之後HIFIMAN發表了HE1000更是讓我感興趣。
在比較過STAX SR-009、Audze LCD-4、Abyss AB-1266、HIFIMAN HE1000之後,
最後選擇了HIFIMAN HE1000。
開箱:
盒子的正面相當樸素
http://i.imgur.com/wo58uYo.jpg
打開裡面的內容物
http://i.imgur.com/yUc9nnq.jpg
保卡上面寫的序號是耳機的單體編號
http://i.imgur.com/OtULBBp.jpg
原廠有附贈三條耳機線,分別是平衡、6.3mm以及3.5mm接頭
http://i.imgur.com/ucONBDR.jpg
百葉窗的外觀
http://i.imgur.com/Mr8KJjj.jpg
可換線的設計,對應的端子是2.5mm
http://i.imgur.com/N0IM2VP.jpg
耳罩的材質還算舒服,裡面可以看到單體
http://i.imgur.com/8xM1ThX.jpg
測試曲目:
在測試聆聽HE1000時,我選擇了下面幾首音樂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oSVGd6EPLE
Smetana - Vltava
"我的祖國"是捷克作曲家史麥塔納非常經典的作品,作品中描述捷克的歷史與山河景象,
莫爾道河收錄在第二樂章,一開始小提琴與長笛,描述兩條源流入莫爾道河之中,
河流流入森林,穿過森林後見證了農夫歡喜的婚禮慶典,
以及精靈在美麗的景色之下載歌載舞,
樂曲回到主旋律,流入聖約翰急流,這一段我習慣稱之為瀑布,
整首莫爾道河的樂曲,瀑布是最難表現的,考驗大動態的表現,
最後河流緩緩流入了布拉格,消失在遙遠的地平線上。
莫爾道河我有三個版本,一個是Stokowski狂想曲中收錄的版本,
還有Kubelik在1990年布拉格之春所演奏的版本,
最後則是小澤征爾在2012年演奏的版本,
所有的版本中我最喜歡庫貝利克演奏的版本,當時捷克從共產走向民主自由,
在去國懷鄉四十餘年的庫貝利克指揮之下,回到了祖國捷克演奏的莫爾道河,
每一個音符都充滿豐沛的情感,整首樂曲指揮下來充滿歡慶,令我非常喜愛。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hX7KiTspHM
Rikki - 素敵だね
歷代FINAL FANTASY的樂曲我都非常喜愛,而FFX的音樂更是有別於之前,
早期配樂大部分都由植松伸夫獨自譜曲,十代除了植松伸夫,
還多了濱渦正志和仲野順也,
不一樣風格的樂曲融入了FFX,也讓FFX音樂相當豐富多元。
Rikka所演唱的素敵だね,唱出男女主角在幻光河畔相擁的心情,
多麼希望兩人能乎相依偎,但面對現實,未來將何去何從,
透過Rikka嘹亮卻溫柔的嗓音,細膩的詮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YN0ndGjb9k
Jazz at the Pawnshop - Take Five
爵士樂一直是測試活生感、速度感及空間感的必備音樂,
這張當鋪爵士是在小酒館中收錄的,錄音優良,在各大音響論壇也獲得許多的推薦,
選擇測試的曲目為Take Five,這是Dave Brubeck的經典名曲,
Take Five的曲風非常明快、輕鬆且愉悅,聆聽起來相當流暢。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D-E-LDc384
Metallica - Enter Sandman
一個偶然的機會下到朋友家作客,剛好聽到Metallica的音樂,
Metallica是美國相當有名的重金屬樂團,也是鞭笞金屬中非常有名的樂團,
聽完Enter Sandman後非常訝異,沒想到重金屬音樂的錄音可以那麼好,
搭配上朋友家中調教得宜的系統聆聽,聲音密度與重量感相當的好,速度明快,
在樂曲中又能聽的到樂器的細膩與質感,實在非常享受。
系統:
按照慣例還是先來一張系統櫃的圖
http://i.imgur.com/cOJp9bW.jpg
以下是我的系統電源配置圖
壁插A-電源線-隔離變壓器A-電源線-排插-電源線-電腦訊源
-miniQ -電源線-QNR
壁插B-電源線-隔離變壓器B-電源線-BHA-1
-變壓器-HUGO TT
-電源線-Supplier USB
-電源線-排插-變壓器-RR888
這是我目前主系統的電源配置,
在電源方面,我採用雙插座取電的方式,
配合隔離變壓器及濾波排插,來作為系統基本的電源配置。
系統配置
電腦訊源-USB(Konstantin Q199)-Supplier USB-USB(Apollo Q999)-
HUGO TT-XLR(1302)-BHA-1
器材總覽:
訊源:電腦數位訊源(with Win10 + Foobar2000)
耳擴:Bryston BHA-1(with Telos QBT-18保險絲)
數位類比轉換器:Chord Hugo TT
線材
電源線:in-akustik AC-2502F(with Supplier USB、AGR+、A+、隔變、QNR)
in-akustik AC-4002f(FI-50 NCF+QBT199 with PC)
in-akustik AC-4002f(FI-50 +QBT199 with BHA-1)
數位線:Entreq Konstantin USB(2m with QBT199)
Entreq Apollo USB(2m with QBT999)
類比線:in-akustik NF-1302 XLR(with QBT199)
地線:Entreq Apollo 3.5
Entreq Silver RJ45
Entreq Silver S/S
Entreq Silver S/S(15cm)
Entreq Silver S/S(15cm)
電源處理
壁插A:Furutech GTX-D NCF(RH)(with QBT199)
壁插B:Furutech GTX-D NCF(RH)(with QBT199)
隔離變壓器A:朋友自製 1100w隔變
(with GTX-D NCF(RH)QBT199、Glory-AG-M-RH*2、Telos QBT-18 Fuse)
隔離變壓器B:朋友自製 1100w隔變
(with GTX-D(RH)QBT199、Glory-AG-M-RH*2、Telos QBT-18 Fuse)
濾波排插:Monitor Acoustics GLORY POWER SERIESGL AGR+
Monitor Acoustics GLORY POWER SERIES A+
電源配件:Entreq Silver Mini Wraps*16
Entreq Silver Wraps*14
Furutech NANO LIQUID
USB電供:Supplier USB(with Telos QBT-18 Fuse)
接地盒:Entreq Silver Minimus
Entreq Atlantis Minimus
舒曼波:Acoustic Revive RR-888
主動式電源處理:Telos Mini Quantum Resonator
Telos Quantum Noise Resonator
http://i.imgur.com/Xeb07lS.jpg
電源處理的部分,USB使用Supplier USB來加強供電,
並使用Telos MiniQ和QNR來淨化電源,
系統電子接點的地方,全部塗上Furutech NANO LIQUID來做處理。
http://i.imgur.com/UgiSMGw.jpg
系統配件的方面,用了14個大銀沙包以及16個小銀沙包來處理。
http://i.imgur.com/Bck7hoG.jpg
http://i.imgur.com/877WEsY.jpg
http://i.imgur.com/3eEyOTx.jpg
在電腦訊源的部分,我用了一個農夫小亞特地盒來處理,並使用三條地線來幫電腦接地,
分別是阿波羅3.5地線、RJ45銀地線、YY銀地線來處理電腦訊源雜訊,
另一個農夫小銀地盒,使用兩個YY銀地線來處理系統其他的部分。
http://i.imgur.com/TAV8VlD.jpg
最後在房間架子上擺放Acoustic Revive RR-888做系統處理。
我系統的分配比例,電源處理的佔了約一半的總價,
當系統慢慢提升,投資在電源處理的部分,往往是提升最大的,
訊原、DAC、耳擴這三大件,再慢慢去調整和處理,
我自己數位訊源所投資的比例和DAC價格相近,
以上是小弟目前的主系統概況。
比較:
HE1000入手到現在約五個月的時間,一方面持續RUN IN,
一方面四處去家訪、店家、音響展,嘗試不一定的搭配下的HE1000,
HE1000非常難RUN,開聲大約需要1000小時的RUN IN,聲音才趨於穩定,
RUN開後HE1000的聲音非常的通透,原本聽起來較為緊悶的聲音也舒坦開了。
器材比較:
系統方面,我使用了三台DAC來做比較,
在不一樣的DAC之下,比較HE1000對前端訊源的敏感度,
以及HE1000對前端訊源的要求。
http://i.imgur.com/ekfvzQ6.jpg
在使用UD-301當DAC時,因為器材較為入門,
HE1000的資訊量嚴重不足,聲音的密度也不夠,
即使電源處理和線材等級提高,聲音密度還是不足。
http://i.imgur.com/QffYEOv.jpg
使用HUGO當DAC的系統情況下,HE1000表現出小而精緻的聲音,
人聲靠前且細膩,樂器甜美而細緻,即使是只有HUGO單端輸出,
HE1000表現出來的聲音也不會令人失望。
http://i.imgur.com/pkrq8qa.jpg
最後把DAC換成HUGO TT,也就是我目前的系統配置,
聲音明亮許多,音場的縱深及寬度表現極好,
和前面兩台DAC拉開相當大的差距,即使是單端的情況下,
用TT前端的耳機孔直推的HE1000,聲音的表現也比HUGO上擴好上不少。
比較UD-301、HUGO以及HUGO TT當DAC的差異,
很明顯的可以聽出HE1000對前端器材非常的苛求,
在電源處理的方面更是如此,
我試著把系統的地線拔掉一條,HE1000聲音馬上縮了一圈,
一條電源線換成小黑線,聲音變得相當難聽難以入耳,
HE1000對前端的要求就是如此"苛求"。
線材比較:
大部分中高階可換線的耳機,換線後聲音都改變不少,
我找了幾條線材來做比較,一方面想了解HE1000換線後聲音的提升,
一方面也想找出HE1000適合的線材。
http://i.imgur.com/k4VYMzc.jpg
線材方面首先比較原廠的三條耳機線,
接上BHA-1聆聽,平衡線聲音明顯比單端的好,
但我發現,把原廠3.5接頭的耳機線,套上古河鍍銠的轉接頭,
聲音竟然進步不少,音場更為寬闊音色也更加細膩,
這也讓我再次應證,耳機接頭的重要性。
HE1000換上FURUTECH iHP-35S-XLR耳機升級線後,
聲音的寧靜感進步,樂器聲音規整不紊亂,
聲音的細膩度更是大提升,音場也提升相當大,
iHP-35S-XLR是我認為性價比很高的升級線,
換上一條平價的升級線就有如此大的提升,
讓我感到相當訝異,原來HE1000對線材如此敏感。
http://i.imgur.com/UstEQpq.jpg
最後換上Entreq Atlamtis耳機升級線,這是目前我接觸過聲音素質最好的廠線,
這條atlantis有做QBT 199的處理,平衡頭也換上古河旗艦的鍍銠平衡頭,
換上Atlamtis的HE1000素質提升相當驚人,聲音寬鬆富含韻味,
音場遼闊音色明亮,極高的資訊量和相當大的頻寬,
和前面的線材相比,HE1000就像是脫胎換骨換了一隻耳機一般。
HE1000不只對器材相當嚴苛,對耳機線也是相當要求,
真不愧是素質良好的高階耳機。
耳機比較
HE1000發售不久,許多的評論就拿HE1000來和現役的動圈旗艦相比,
我自己也拿了目前手上的高階動圈耳機,來和HE1000交換聆聽。
http://i.imgur.com/AHrwIsG.jpg
HD800以浩大的音場、精準的定位、端正的音色為其強項,
而HE1000和HD800相比,音場更為浩大,聲音密度、細膩度也更好,
在HE1000上聆聽古典大編制,猶如沉穩的巨人,大動態的表現波滔壯闊,
HD800聲音是理性的,HE1000除了理性之外,更多了一分溫潤的感性,
聆聽HE1000後,再拿起HD800,會有聲音空洞呆板的錯覺。
T1以表現中頻人聲韻味著名,T1的中頻濃郁,人聲鮮明,
HE1000相比之下,人聲更為靠前,聲音的韻味表現更佳,
不管是人聲尾韻或是樂器質感的表現,HE1000表現更為豐富充滿肉感,
在HE1000寬鬆且滑順的聲底下,不禁讓人懷疑T1的聲音怎麼如此緊縮。
PS1000e的活生感和速度感,一直都是耳機中的翹楚,
在Enter Sandman的樂曲之下,PS1000e顯的聲音雜亂而急促,
HE1000能規整並以更快的速度,表現出鼓的速度以及爆發力,
當鼓點深深打下時,HE1000也能反映出鼓聲的層次感,
以及旁邊拔的甜味,相比只下PS1000e的聲音較為雜亂無章。
心得:
HE1000的素質在耳機之中,是非常頂尖拔萃的,
聲音寬鬆而自然,音場浩大磅礡,音色甜美細膩,
高頻表現清晰乾淨,中頻寬鬆自然,低頻沉穩富含層次,
聽完HE1000後再去聽其他的耳機,會突然感覺聲音小家碧玉,
就像是聽完落地喇叭之後,再去聽書架喇叭一樣。
耳機的科技不斷的創新進步,平板耳機技術也趨於成熟,
成為現在高階耳機的新主流,實在是玩家的福音,
對我而言,HE1000最大問題是對於前端過於苛刻,
HE1000需要非常龐大的資訊量、相當講究的電源處理,
才能完整且好好的發揮,我試過許多系統聆聽HE1000,
常常沒有辦法撐得起HE1000的聲音,
導致HE1000聲音鬆散、聲音紊亂、細膩度和韻味跑不出來,
最終只能淪為和動圈旗艦同等,這是非常非常可惜的!
當初購入HE1000也是掙扎許久,比較完一輪高階耳機後,
素質較具水準的只有SR-009和HE1000,
在朋友處理得當的系統上聆聽,HE1000出好聲的預算較低,
SR-009要追上HE1000則需要投入大量的預算,
兩隻耳機潛力都相當大,幾經一番衡量之後最後選擇HE1000,
對於追求極致的聲音,品牌不是我的第一要點,
不管是中國漫步者集團子公司STAX或是中國頭領科技HIFIMAN,
只要產品能出好聲,那就是一個好產品。
東西越來越多快塞不下了[囧]
http://i.imgur.com/Slhsavq.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