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 新高山登山口

作者: laxic (啦啦啦)   2014-06-29 13:33:29
http://laxic.blogspot.tw/2014/06/blog-post_29.html
圖文版
3952m,是這座山的海拔高度。Tongku Saveq是布農族對她的稱呼,鄒族則稱呼她為
Pattonkan,是兩族共同的聖山。
1857年(咸豐7年),一艘駛離安平港的美國商船亞歷山大號,在航海日誌中記載所見到的
高聳山嶺,以船長摩里遜W. Morrison的名字,有了摩里遜山Morrison之稱。
臺灣總督府設立了土地測量局,測量新領土台灣的山岳高度後,發現這做高聳山嶺超越富
士山(3776m)。1897年(明治30年),日本明治天皇下令改為新高山(にいたかやま),成為
日本第一高峰。新高山、次高山的雪山、能高山,那時號稱台灣三高。
台灣的登山活動,從日治時期一開始的軍事踏查,至學術探險及研究,逐步開啟。
最早是由長野義虎率隊,沿著清代開闢的集集水尾道路,這條踏查中央山脈的路線,登上
新高山。隨後,1921年(大正10年)利用清代八通關古道另行修築的八通關越嶺道完成,以
及1926年(大正15年)開闢從沼平車站(阿里山車站舊站)的阿里新高登山路線。登新高山,
民間也開始蔚之風潮。
三條新高登山路線的起登點分別在現在的南投縣水里鄉、花蓮縣玉里鎮、嘉義縣阿里山鄉
,都設有登山口石柱作為起點標。
先前在花東騎單車,還特地在花蓮縣玉里鎮中山路二段與民族街路口一帶,也就是當年八
通關越嶺道的起點,找尋新高登山東口石柱的蹤影。苦尋許久,後來才得知已經被銷毀。
阿里山的新高山登山口石柱也難倖免,只剩下老照片可回味。
從水里坑(水里的舊名)出發登新高山的路線,登山口位於於今水里鄉頂崁村,也就是在台
16線與台21線的共線起點處。1937年(昭和12年),設立了新高登山口勒碑。
勒牌本尊質樸、斑駁的外觀,原本隱身在民宅間。在水里鄉公所的整修及維護下,這座股
勒牌本尊再度重見天日。
那時前來騎單車挑戰台16線,辛苦地騎上蜿蜒的大上坡,氣喘吁吁,心中只想著接下來一
連串的下坡,開心地無視這座石碑,與其擦身而過。那時只有見著在水里鄉玉管處停車格
旁的複刻板,也是微妙微俏,只是歷史意義就不如本尊來的崇高。
這勒牌說明了,在日治時代要登上台灣第一高峰,是如此的艱辛!不論是從水里的東埔線
、阿里山的塔塔加線,以及玉里的八通關線,海拔都比現今的塔塔加登山口低許多。更別
說現在的兩天兩夜的玉山行,在當時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當然,這也見證台灣公路的延
伸,讓山更容易親近。
2014.06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