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 偷走新莊老街僅存的日式建築群的故事

作者: jones921245 (jones)   2018-06-06 20:11:18
哈囉!我是地方賊,歡迎大家,喜歡偷走地方的故事
偷走完整圖文網誌版:http://t.cn/R1E2pnV
可以順便偷走賊的臉書按讚,支持我的文字:http://t.cn/RmPbrSh
謝謝之前板上對我新莊水道文章的回應,喜歡文字希望能幫忙按讚,支持我繼續偷故事
之前腳受傷還是跑到新莊老街,寫了新莊系列的第二篇,希望大家能夠幫忙揪錯或回應

畢竟不是新莊在地人,很怕會出錯,也希望大家能夠分享這些空間的記憶。
另外,新莊老街算是我覺得滿可惜的老街,尤其這篇提到的日式建築群
雖然想寫成遊記親近人,但對保存還是有自己的價值判斷,諒請包容
[襲產 #新莊日式建築群] 偷走新莊老街僅存的日式空間紋理 #新莊Xinzhuang / 新北市
New Taipei
上一篇偷走了樹林老街,這篇讓賊順著後村圳往下,到新莊老街偷故事。比艋舺還要早
繁華,而有「一府二鹿三新莊」之稱的新莊,不只歷史長,連老街(新莊街)也長。連著
上篇的樹林的日式新莊老宿舍,這一篇就談談新莊老街曾有的日式空間記憶吧!
北台灣剛開發時,大嵙崁溪因水深而成天然良港。因台灣當時以米糧出口為重,新莊
位於淡水河岸旁,平原也盛產稻米,便成為重要的河港市集,新莊街也因而興起。在陸路
方面,雍正十一年(1733年),龜有嶺的山路延十八份坑溪修築完成,直通桃仔園。乾隆
十五年(1750年),龜崙嶺新道延塔寮坑溪修築完成(約現今中正路),使新莊交通更為
便利。十八世紀後期,新莊甚至躍為北台灣的經濟及商業中心。
然而,後因河道淤積,大船無法靠岸新莊,新莊便被下游的艋舺取代,不過新莊平原
仍是淡水河西岸平原的商業中心。雖然在光緒十三年(1887年),因基隆新竹間鐵路走道
新莊,新莊因而再次繁榮,當時會選擇走新莊這段,應是新莊街仍為台北盆地南側的主要
聚落。可惜好景不常,日本政府治理台灣後,重新規劃縱貫鐵道,並決定改經板橋,這也
是板橋超越新莊成為南側重心的轉捩點。
日治時期,新莊雖未重啟過去的繁榮地位,卻依然是大漢溪兩岸的消費中心。日治初期

新莊街仍是興直堡主要的商業聚落,也有新莊辦務署的設置。明治三十四年(1901年)
改為支廳;大正九年(1920年)日本政府在台灣實施地方制度改正,區分為三級。新莊
支廳改為新莊郡,隸屬於台北州,新莊郡下轄新莊街、鷺洲庄、五股庄以及林口庄(今
新莊、蘆洲、泰山、五股、三重、林口)。
接著講到新莊街的空間形式,新莊街的街屋因發展早而有原先漢人聚落的形式,但在
日治時期受到街區改正的影響,而有漢人街屋的屋身,以及改正後的新穎歐風立面。原先
新莊街熱鬧的地方在五十六坎(慈祐宮以西的地方),日本人則積極建設慈祐宮以東,
包括郡役所、街役場、公會堂、圖書館、電火局、郵便局等。而宿舍則有在郡役所後、
國王廟保元宮之間,以及恆毅中學左側。此外,地藏庵附近也進行整地,移走原先的墳墓
,營建穀倉倉庫,甚至設置神社。新莊街後的水圳(今景德路)也整合成後村圳,這在我
前篇講後村圳的文章有提到。稍微講清楚新莊區的變遷,並著重在日治時期,那就讓賊
偷走現在還存於新莊老街的日治空間故事吧!
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過去新莊街的保存運動,針對的就是慈祐宮周圍的日式建築群。
當中只有武德殿現在被列為文資,話說武德殿能夠保存,其實是當時為台大社會系的學生
呂其正,基於對家鄉的愛護,以及日式建築的喜好,查資料時發現新莊武德殿的重要性,
才向縣政府提案保存。而後於2012年,新莊老街永續觀光發展聯盟原先只是關心公辦都更
會影響到武德殿,沒想到卻發現新莊派出所正是新莊郡役所舊建物,才有後來的保存運動

然而,這些日治時期在新莊街上所留下的建築,作為文化襲產用來述說日治時期新莊街
故事的歷史價值,卻不被政府或建商所認可。著眼於新莊線開通的土地開發利益,這幾棟
日式建築正好位於新莊街上最大的公有地上,便成為新莊街開發下最主要的犧牲品。2012
年,新北市政府便希望藉由都更,促進新莊老街發展。2013年年初,由皇翔公司得標,
公司並計劃在武德殿兩側,興建25層和33層樓的景觀住宅。雖然武德殿被登錄為歷史建築
,但其附近與其歷史共生的新莊郡役所與日式宿舍都面臨拆除危機。此外,就都市景觀
來說,在多屬平房老屋的新莊老街上,突然竄起兩棟高樓,也影響新莊老街的原有街道
紋理。同年底,新北市文資審議委員會,前往新莊郡役所進行勘察,最後卻決議不列冊
追蹤。從新莊郡役所開始,賊就透過漫遊來說說這些日式建築的過去,與可能消失的未來

新莊老街上佔地面積最大的就是新莊派出所,建築體早在支廳時期的大正四年(1915年

便興建而成。行政區改正後,為新莊設郡的最高行政機關新莊郡役所使用。郡役所的保存
可說是新莊老街上最具爭議性的襲產,2013年曾召開文資審議,詳細情形可以參考補充
資料的網址,結論就是文化局連列冊追蹤都不肯。建商的手有沒有插入文化局之中,賊不
知道,但郡役所無法列入文資實在可惜。右邊是新莊郡役所的老照片(取自google),
若與上面那張照片做對比。雖然郡役所旁邊的建築,已改為新莊停管場所使用的現代建築

郡役所的建築體立面也已用新面磚材料改建,甚至增建二樓,卻依然能表現出郡役所的
氣勢,也維持當年的空間尺度。
新莊郡役所建築為新築之支廳舍建築。根據當時審議的意見,建築內部仍留存原有柱體
,甚至保有不對稱的「U」形配置,是日治時期支廳辦公廳社慣用的形式。(可惜賊不能
進去參觀,就看一下附近老房的圖吧) 此外,裡面還有「水牢」空間,是大台北地區唯

的水牢,指認了當時水刑為一種刑罰方式。雖然有審議委員認為,應先調查這空間的使用
功能,進而確定是水牢或是防空洞。不過,審議委員也認為一樓外牆之砌磚構造現況,
明顯為日治時期紅磚造營建構造物特色。雖然審議有爭議,但賊認為除了郡役所位於新莊
最重要的信仰中心慈祐宮一旁,能看出日治時期政府治理的邏輯外,它也位於新莊老街的
中點,絕對是論述新莊歷史的代表性建築。
接著來到新莊郡役所後方的武德殿,其與郡役所其實有共生的歷史。「武德殿」是指
明治二十八年(1985年)設立的「大日本武德會」,其所建的武道場建築,是為了振興、
教育、彰顯武術、武道而設立,也就是武道家精神。這其實與日本在與清朝的甲午戰爭
結束後,為了展現自己躋身帝國主義強國之林(因為有了殖民地),並提升國內的民族
精神有關。台灣當時既為日本的殖民地,武德殿的設立也在全台展開。當時,台灣各地
武德殿的興建,多由警務機關發動民間人士捐獻,使用和管理也由警察機關負責。因此,
武德殿其實是鑲嵌於警政系統下的空間,新莊武德殿與郡役所的關係因而更為緊密了。
大日本武德會台北支部新莊郡支所則是在昭和3年(1928年)落成,根據文化部的資料,
這是大台北地區唯一保存下來的武德殿,彌其珍貴。
2010年,文化局將武德殿登錄為歷史建築。指定理由指出,其建築造型及牆體構造仍
保留尚完整的日治時期始建風貌,入口「破風」形式遺留痕跡仍清晰可見,此建築因而能
保存。雖然武德殿被成功登錄,但卻仍有些遺憾,甚至可能在保存上還有爭議。除了都市
更新下,它會被包夾在兩棟高樓間,損及其與原先與一旁的郡役所和老宿舍共同形成的
歷史紋理,況且如何保存,甚至可能異地重建,都讓武德殿的未來有變數。
嘿,因為武德殿門鎖起來,賊進不去,就先讓賊拿周圍的老房子擋一下。武德殿雖然
已為歷史建築,卻大門緊鎖,新莊分局似乎無活化的打算,甚至可能也未整理?如果連結
到賊上一篇談到,也為歷史建築的「樹林日式警察宿舍」,同樣皆為警察局所有,傷害
市民擁有的文化權,到底是誰該負責?在《從清領到日本時代:新莊郡役所的來龍去脈》
這篇文章有許多這區域的故事,可以到下面參考連結。在老故事中,可以得知老住戶對
這裡曾發生的一切仍熟悉,像是看警察練習劍道或柔道,也會聽到犯人遭刑的聲音。
甚至警察公然在214巷旁的日式警察宿舍旁,用辣椒水逼供。如果想一下這些故事所串聯
的空間,就知道為什麼要同時保存郡役所、武德殿和日式宿舍,畢竟少一個,故事就走味

雖然現在這歷史街區的保存運動看似已平息,但真正的拆除動作可能逐漸要展開。與
武德殿同樣位於新莊路214巷的警察宿舍,之前有出現在保存論述中,卻非要角。在去年

的新聞中,已經指出新北市警察局決議報拆,並由城鄉局將該地列入「新北綠家園專案」

。214巷的日式宿舍群約於昭和八年(1933年)所見,也是整條老街僅存的宿舍群。 根據
《從清領到日本時代:新莊郡役所的來龍去脈》位於武德殿小門對面的新莊分局長宿舍,
打開門口進去後,有一條右彎的小水泥路,沿著小路走向宿舍時,會望見右側有一片大池
塘。此外,日式宿舍鋪滿著榻榻米,宿舍的後陽台可直接看見慈祐宮後的鎮火池。若從
上下兩張,賊在舊宿舍內拍的圖,可以發現過去的記憶已經不復存了。
日式宿舍在後期有經過改建,外觀和內部(參考旁邊圖)都與過去不同了。不像樹林的
日式老宿舍,還保有當時外觀和內部空間形式。因此,在去年(2017年)文資審議委員
進行現勘時,便指出宿舍經過多次翻修、增建,已失去原本建築樣貌,而不具備文資條件

但要注意的是,入口處的雨淋板牆、部分屋架和大黑柱仍具有保存價值。實際去看日式
宿舍,可能真的大部分不具備物質上保存的價值。但這塊土地未來的活用,確實應該朝著
能夠敘述這塊地區在日治時期的記憶,甚至能完整說出這裡曾為日式宿舍的空間計畫為主

目前拆除後用地會交由新北綠家園專案處理,只能期盼未來是一個整合歷史記憶、城市
景觀、市民休閒的新莊亮點,也別忘如何將郡役所和武德殿整合成新莊老街日治時期的
重要歷史空間。
拜訪完目前還留存的日式建築外,也可試著用想像找尋曾經日治時期在新莊街的一些
建設。像是在郡役所對面的「新莊區第一公有零售市場」建築,在日治時期曾是公會堂
與圖書館所在地。公會堂通常為具官方色彩的單位發起與建造,落成後也為地方政府管理

以利用公會堂進行宣傳政績與教化百姓之活動。此外,慈祐宮旁的農會建築則是過去新莊
街役場的位址。說到日本殖民統治,在大正九年(1920年)行政區域重新劃分前。街庄
以及區都沒有設官署,而是與地方廟宇結合,由台籍人士協助處理街庄以及區內的行政
與稅務工作。在新莊則是由當時任過台北辨務署新莊分署第九區街庄長以及台北廳新莊區
區長的林明德先生擔任,他同時也是慈祐宮管理人。
大正九年在總督田健治郎「內地(日本)延長主義」的政策下,要將日本人與台灣人
視為同一,以同化台灣人。在這時所進行的行政區域改革,便一定程度將地方自治權限
下放給那些地方派系。此時,「街庄」便取得正式的行政上地位,新莊街役所也由台籍的
林明德擔任。然而,街庄首長在日本/台灣人選任之間,其實暗指日本人與台灣人關係的
變化。在日本於1930年代,開始捲入與中國的戰爭後,「街庄長」也改由日人擔任。
只可惜這個暗示日本政府與台灣民間關係的新莊街役場早已不見,只能期盼郡役所能繼續
存在。
新莊日式老街區周圍的日治記憶,就不得不提位於中正路的大眾廟(地藏庵),以及
位於其旁和泰汽車新莊綜合園區所在的土地。根據1904年台灣堡圖,和泰汽車新莊綜合
園區的土地還是一片墓地,也可以看到不遠處的地藏庵。但在1944年美軍航照影像(旁圖

的temple處很明顯可以看到神社的地理空間。和泰園區的現址在日治時期,其實是新莊
神社的所在地。國民黨政府來台後則成為血清研究所用地。民國五十五年(1966年)
和泰汽車開始將這塊荒地作為新莊工廠用地。根據和泰的紀錄,剛開始使用這土地,神社
早已拆除,場內雜草叢生,工廠便使用當時還存在的一棟日式平房。神社的一些文物則
被放到鄰近的地藏庵存在。一對狛犬及部份石燈籠放在大眾廟前廣場,大眾廟南殿二樓
則展示了兩座原屬於新莊神社的日式神轎。
根據資料,新莊神社是於昭和十二年(1937年)鎮座,昭和十九年(1944年)列格為
鄉社,祭祀神明為明治天皇、倉稻魂大神、北白川宮能久親王。莊神社每年有兩次慶典,
春季在4月16日,秋季是10月16日,人民都會前去神社參加祭拜的慶典儀式。國民黨政府
來台後,致力於清除日本文化,神社在和泰汽車使用前就已拆除。至於地藏庵前的石燈籠

參考資料中的阿清哥石燈籠踏查網頁,有對石燈籠做點清,有興趣者可以看看。不過也有
人指出,地藏庵廟前左右兩側共4座石燈籠,並不是奉獻給新莊神社的,而是當初由信徒
奉獻給地藏庵的。話說,大眾廟現存的神轎是全台保存最完整的四座神轎之二。
雖然是在講新莊神社,既然都提到地藏庵了,當然要介紹一下。根據地藏庵官網的資料

此廟建於乾隆二十二年(西元1757年),是新莊第二老的寺廟,僅次於慈祐宮。由頭前庄
陳謙興捐贈墓地興建。相傳大眾廟最初僅奉祀文武大眾老爺,而後才供奉地藏王菩薩。
大眾爺專門在管理、取締厲鬼。而這座廟會座落於新莊街東北邊,是因無人祭祀的孤魂
野鬼會變厲鬼,而需要香火祭祀,才不會危害地方。這也就是為何在新莊神社前的地圖
,會看到地藏庵旁的土地幾乎用作墓地之用。話說下禮拜四(2018/06/14)是農曆五月
一號,也就是著名的「新莊大拜拜」,也被列為新北市非物質文化襲產有興趣大家可以
去看看。回到這篇主題,也別忘了看一下神社的遺址耶!
作者: zxcet16 (zxcet16)   2018-06-06 23:01:00
景德"路"新莊人推
作者: jones921245 (jones)   2018-06-06 23:14:00
每次都寫錯路名 謝謝你
作者: geo (geo)   2018-06-07 05:09:00
好認真,大推~
作者: ferran   2018-06-07 12:29:00
大推 這一系列文都非常用心
作者: jones921245 (jones)   2018-06-07 16:47:00
哈哈謝謝你!希望能有更多人了解新莊
作者: WildBoy (臺中劉以豪)   2018-06-07 18:02:00
先推再看
作者: IMMIDIATELY (FREQUENCY)   2018-06-07 19:36:00
推原po用心 讓身為新莊人的我汗顏 另外 明治28年應是西元1895年
作者: jones921245 (jones)   2018-06-07 21:25:00
哎耶!wix改過,忘記改ptt 抱歉
作者: tajmahal (蒔花弄草)   2018-06-07 23:20:00
感謝您的整理!推!! 可惜政客只看到都更利益,卻從未想過新莊豐富的文化底蘊可以有很多可能性……
作者: jones921245 (jones)   2018-06-08 00:36:00
真的很可惜,新莊可是比現在發展文化的那幾個區還久遠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