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陸華府使館改名 美輿論不同調
新聞來源: http://goo.gl/qFym6x
美國聯邦眾議院撥款委員會日前通過,將北京駐美大使館前馬路改名為劉曉波廣場引起各
界關注,不過美國輿論與外交界人士對此看法不一。
眾院撥款委員會6月25日通過北京駐華府使館前街道改名案,由於使館區域外土地隸屬聯
邦政府,美國政府有權決定街道名稱,國務院對此僅表示交由國會討論,中方則強烈指責
此案荒謬。
美國輿論看法不一,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雜誌亞洲編輯費希(Isaac Stone Fish
)7日指出,此舉窄化美中關係的前景,把遭監禁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與中國大陸
使館連結是個錯誤。
費希認為,美中戰略暨經濟對話即將登場,雙方將討論網路安全、人民幣匯率、東亞情勢
等議題,人權只是其中一項,美國如果不討論這些事項,人權問題也不會搬上檯面。
此外,改名將創下不妥當的先例,極權國家如沙烏地阿拉伯、剛果、白俄羅斯、伊拉克與
埃及在華府都有使館,各國都有人權人士,是不是也得改名?費希指出,最重要的是這幫
不到劉曉波與大陸人權,國會真有心不妨通過支援大陸律師的撥款。
不過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5日發表社論公開支持改名案,未來寄到大陸使館的
信函都得標誌劉曉波廣場,並認為提案將發揮1984年前蘇聯駐美使館前道路以民主人士沙
卡洛夫(Andrei Sakharov)重新命名的效用。
但費希認為,兩件事無法相提並論,當時美蘇經貿往來有限,而美中經濟水乳交融,關係
也異於前蘇聯。
資深兩岸學者卜睿哲(Richard Bush)表示,改名案象徵性羞辱中方,北京方面極不滿意
;中方監禁劉曉波當然違反道德標準,但此舉只會讓西方國家自我感覺良好,無助於中方
盡速釋放劉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