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以巴談和 總因仇恨毀於一旦

作者: skyhawkptt (skyhawk)   2014-07-28 12:18:28
標題:以巴談和 總因仇恨毀於一旦
新聞來源: http://goo.gl/csXFe3
以巴協議停火12小時又開戰,雙方交手3週還看不到和平的曙光。而梳理以巴衝突的歷史
脈絡,和平契機並非沒降臨這戰火蹂躪的傷心地,卻因彼此放不下仇恨,談和總是功虧一
簣。
聯合國安全理事會28日疾呼,強力支持並敦促各方接受全面人道停火,不知安理會的聲聲
呼喚,以巴主事者聽到了沒?還是不予理會,繼續握拳不鬆手?
流亡2000多年的猶太人1940年代,帶著上帝選民的印記和應許,重返迦南流奶與蜜之地,
也揭開了至今60餘年以巴衝突斑斑血淚的序幕。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宣佈獨立建國,隔天周邊阿拉伯國家組成的聯軍即兵臨城下,意圖
消滅這猶太人的國度,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
可憐96萬巴勒斯坦人猶如流離失所的吉普賽人,因戰火波及成了無家可歸的難民,埋下仇
恨以色列的種子。不過危機就是轉機,歷經4度以軍會戰阿拉伯聯軍的生靈塗炭,和平如
曙光乍現穿透密佈的烏雲。
1977年已故埃及總統沙達特(Anwar Sadat)親赴耶路撒冷,向以色列國會發表演說,承
諾一項只要以色列駐軍撤離西奈半島換和平的計畫,隔年締結大衛營和平協定(Camp
David Accord),1980年兩國建交。
協定有關緩和以巴衝突的具體內容包括,以色列承認巴勒斯坦在約旦西岸與加薩的自治政
權,可惜這項協定並未獲得其他阿拉伯國家認同,埃及孤掌難鳴,和平協定如束之高閣的
具文。
遺憾沙達特1981年10月6日遇刺身亡,1982年6月,以色列聲稱剿滅巴勒斯坦解放組織(
PLO)出兵黎巴嫩,9月16日以軍撐腰當地基督教派系的卡泰伯黨(Kataeb Party),殘殺
夏蒂拉(Shatila)難民營的巴勒斯坦難民,至此大衛營和平協定的努力,前功盡棄。
而這起震驚全球又慘絕人寰的暴行,後稱沙布拉夏蒂拉大屠殺(Sabra and Shatila
massacre),二戰期間被納粹荼毒的猶太人反成加害者,備受國際指責。
即使美國堅挺以色列,也只能緩頰說,雖是大屠殺無庸置疑,以「防止及懲治群體滅絕罪
公約」(Genocide Convention)的規範界定這悲劇,是嚴重且魯莽的語言錯用。
加上1987年底散居約旦河西岸(West Bank)與加薩走廊(Gaza Strip)的巴勒斯坦人揭
竿而起,發動巴勒斯坦民族起義(Intifada),以軍優勢武力鎮壓又掀起國際譁然,國際
對以巴衝突評價產生質變。
1989年,柏林圍牆倒塌,美國與前蘇聯分別領導的北約和華沙集團對峙的冷戰告終,國際
間也瀰漫著緩和以巴熱戰的氛圍。
而1988年已故美國總統雷根(Ronald Reagan)當局和巴解組織公開對話,引領巴解接受
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的242與338號決議,承認以色列並放棄恐怖主義,更是為熱戰降溫創造
契機。
雖然美國前總統布希(George Bush)主政後,因不滿巴解無法約束成員對以色列發動恐
怖攻擊,切斷與巴解的對話,1991年沙漠風暴行動,中東局勢又動盪。
不過同年10月,美國與前蘇聯在西班牙首府馬德里召集和平會談,促成以色列、敘利亞、
約旦、黎巴嫩以及巴解首度面對面協商,2個月後又在華府會面,繼續磋商以巴和平的大
計。
延續先前倡和奠定的基礎,以巴雙方在挪威奧斯陸曆數月及14回合會談,1993年8月20日
以色列已故總理拉賓(Yitzhak Rabin)與已故巴解領袖阿拉法特(Yasser Arafat),敲
定奧斯陸協定(Oslo Accord)。
雙方分別在9月9日與10日互換相互承認文件,13日美國前總統柯林頓(Bill Clinton)在
白宮草坪,張開雙臂鼓勵拉賓與阿拉法特握手的歷史鏡頭,激勵全球人心,當天中東依舊
驕陽熾烈,卻是耀眼的和平光芒。
與此同時,以色列與鄰國約旦關係也大幅改善。先是拉賓與約旦國王胡笙(Hussein bin
Talal),1994年7月25日在華府協議,終止長達46年的戰爭狀態。
8月間,胡笙結束華府行程,專機返回約旦無預警飛越耶路撒冷上空,以色列戰機一路護
航,10月26日雙方在以約邊境的阿拉瓦(Arava)由柯林頓見證簽和平協定,11月27日正
式建交,和平呼聲響徹中東大地。
不容否認,起初以巴雙方都有誠意依循奧斯陸協定建構永久的和平,像是約旦河西岸的耶
利戈(Jerico)及加薩走廊的加薩市(Gaza City)實現自治,為解決以巴矛盾與紛爭奠
定基礎。
好景不常,因以色列強調安全優先,巴勒斯坦要求先改善西岸與加薩民眾的生活福祉,雙
方意見分歧,以巴在奧斯陸拍板的文件,成了一份協定各自表述,失望和不滿情緒逐漸蔓
延。
1995年11月14日,特拉維夫市政府前的國王廣場舉行和平集會,拉賓出席,極右翼青年艾
密爾(Yigal Amir)的4顆子彈,終結他為以巴和平熱血奉獻的一生,也終結以巴談和的
可能,烏雲又遮蔽了和平曙光。
5年後第2次巴勒斯坦民族起義(Second Intifada),導致以巴之間的衝突就像脫軌的列
車,脫離奧斯陸協定的正軌越來越遠,連綿不斷的挾怨你來我往如陰霾籠罩,雙方都失去
和平之光再臨的信心。
即使如此,美國前總統布希(George W. Bush)仍在2002年6月倡議中東和平「路線圖」
(Road Map),經與聯合國、俄羅斯與歐盟磋商,2003年6月4日以巴領導人與美國元首在
瀕臨紅海的約旦亞喀巴市(Aqaba),宣佈啟動這項計畫。
當天也是豔陽高照的好天,卻沒人有譜這和平曙光能撐多久,布希則傚法柯林頓張開雙臂
,鼓勵已故以色列總理夏隆(Ariel Sharon)和當時的巴勒斯坦自治政府總理阿巴斯(
Mahmoud Abbas)相見歡。
這份藍圖分3階段執行,最終目標是2005年實現巴勒斯坦獨立建國,可惜以巴互信不足,
最後又不了了之,路線圖成了迷宮走不出以巴衝突的死胡同。
2009年美國總統歐巴馬就任後,尋求與伊朗重新開始的機會,試圖為伊拉克、阿富汗、黎
巴嫩、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帶來和平與穩定,可惜伊朗並不領情。
於此同時,國際間瀰漫著伊朗擁核自重的疑慮,盤據加薩的武裝組織哈瑪斯(Hamas)持
續接受來自伊朗的奧援對抗以色列,2008年底至今6年過去,以巴已發生3次大規模的軍事
衝突。
而經美國國務卿凱瑞(John Kerry)大力奔走,去年7月以巴重啟協商和平協定,可如今
凱瑞親自出馬約束雙方停火都不可得,中東特使、前英國首相布萊爾(Tony Blair)替老
婆辦生日趴,更是傷口撒鹽。
歷經停火與開戰的循環再循環,以巴間的恩怨因死傷的數據不斷累積而越結越深,無奈和
平給摧枯拉朽的破壞力道摧殘殆盡,猶如沒屋瓦可蜷曲又空洞的無主幽魂,在加薩走廊的
斷垣殘壁裡飄零。
作者: simmon989 (勁舞飛揚)   2014-07-28 20:27:00
#1JqzDbxH已有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