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cn.nytimes.com/world/20140905/c05india/zh-hant/
印度免費教育能否打破貧富隔閡?
新德里——那是她的母親還是她的女傭?
一個小女孩大聲問出這個問題,她指的是一個陪同她同學參加生日派對的女性。在印度所
有的城市人口中,母親和女傭之間的視覺區別都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女傭看上去貧窮、卑
躬屈膝,社會鼓勵她們在上等人云集的房間里保持「隱形」。
在那個派對上,小女孩所說的人看上去不富裕,但她和有錢人家的母親待在一起——像是
與她們地位平等,事實的確也是這樣。她的孩子是《免費義務教育法案》(Right to
Free and Compulsory Education Act)的受益者。該法案於2010年生效,規定印度所有的
私立學校,除了少數族裔學校之外,都要保留25%的招生名額,給社區里6至14歲的、在社
會或經濟上處於弱勢的孩子。而且這些學校必須免費提供教育。
在印度社會的富裕階層,這樣的學生被稱為「經濟弱勢學生」(Economically Weaker
Section),人們通常以壓低的聲音說出它的縮寫EWS。
在該法案生效很久之前,有人提出反對。中產階層的大道理是,窮人一旦被從貧窮的島嶼
中連根拔起,他們就會自覺渺小。更現實的理由是,學校會提高付費學生的收費標準,來
彌補收入上的損失,要不就增加入學人數,而這會降低教育質量。此外,他們還擔心自家
孩子可能會從窮人那裡傳染上疾病。
這個社會中,不同階級的原始本能是碰撞,而不是融合,而該教育法案所導致的一些狀況
,也沒有人知道該如何解決。當新德里一所學校宣布,將為一年級學生召開一個游泳池派
對時,富裕家庭的父母決定為貧困學生捐獻泳裝。但是在舉行派對那天,只有窮人家的孩
子到了場。其他學生的父母不讓他們來,因為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與窮人分享游泳池。
在全國範圍內,許多私立學校都選擇不從「弱勢群體」中招生。很多招錄了貧困學生的學
校,則給他們安排了不同的教室或課程表,即使法律禁止這種隔離做法。
「該法案會實施下去,但相關的規定卻是空白,」一所知名學校的教務主任蘇尼爾·巴特
拉(Sunil Batra)說,該校位於德里附近的古爾岡,已經在積極遵守這項法案。「不遵守
這項法案會怎麼樣?沒有答案。邦政府和中央政府尚未決定採取哪些方法來執行這個法案
。」
在國家首都轄區,即新德里周圍的區域,有所學校連一個來自弱勢群體的學生都沒有。
「沒有這種需求,」不願具名的學校所有者說。「沒有窮人申請入學,一個都沒有。坦率
地說,我們也沒有爭取他們的申請。這或許是由於沒有足夠強烈的意識。或許是因為他們
太害怕,不敢走進一所富人學校。」
在印度,最大的學校所有者是政府,但它卻讓私立學校承擔起教育窮人的負擔,儘管宣稱
這是為了消除貧富壁壘的高尚目標,但也相當於承認了公立學校的教學質量奇差無比。
「大多數印度私立學校,也只是比公立學校略強一點,」拉姆·昌德(Ram Chand)說,他
是首都地區一所私立學校的負責人。「那政府的邏輯是什麼?」
但他認為,進入了一流私立學校的窮人從中受益匪淺。兩年前,他也親眼目睹了一個貧困
孩子和她母親前來參加自己女兒的生日派對,結果這對母女在派對上都很鬱悶。第二年,
那位母親把女兒送到了他家門口,就不肯再進來。
「但女孩卻不再懼怕富人了——她玩得很開心,」昌德說。「她被徹底改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