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東烏戰爭結局的幾個看法

作者: ipfu (江米小棗)   2014-09-08 12:12:07
米爾斯海默在本期《外交事務》撰文論烏克蘭危機,
指出烏克蘭危機是西方誤用自由主義觀點處理國際政治的後果。
http://goo.gl/EFe6Ir
身為一位攻勢現實主義者,
米氏認為美國與歐洲的政治菁英迷信自由主義:
在東歐推銷民主價值、強化經濟互賴、接受東歐國家加入多邊建制。
美國與其盟友的自由主義外交取向,使烏克蘭陷入了危機之中。
忽視現實主義邏輯,西方的政治菁英推行三項計畫:
˙歐盟東擴
˙北約東擴
˙在前蘇聯國家從事社會工程
這三項計畫在地緣政治上威脅到俄羅斯的核心利益,則還擊是必然的結果。
熟稔門羅主義的美國官員,按理應該很清楚其中的邏輯。
***
板友把「全面出兵烏克蘭」放到俄羅斯的手牌裡頭,
而美國、北約和俄羅斯的官員在最近一個月的談話中頻繁地提及「新冷戰」的概念。
這使得雙邊的互動成了懦夫賽局。
然而與冷戰時期相較,俄羅斯的相對實力今不如昔、西方則是心態上軟弱。
冷戰時雙方尚且長期對峙而未出現大規模衝突,
如今雙方更不願負擔對抗成本,那麼賽局的結果就可想而知。
米爾斯海默把「西方在東歐的作為」當作造成烏克蘭危機的獨立變項,
俄羅斯則是被動地採取回應。
循著這種思路,那麼其實可以考慮改變目光焦點,
把討論從「俄羅斯要打什麼牌」轉移到美國與歐盟的地緣取向。
譬如說,不要接受烏克蘭加入北約和歐盟。
顯然烏克蘭加入西方建制會給自己帶來立即的國安危險,
因此要說服烏克蘭並非難事,這是三贏的選項。
如果烏克蘭存在經濟上的現實困難,
由美、歐、俄以及IMF聯合提供援助要比與歐盟經濟整合來得好。
可能會浮現的問題是:這是綏靖政策嗎?
推文中提到普丁的野心和意願,
實際上把俄羅斯的動作歸因於普丁的人格特質或保守主義傳統也是流行的說法。
基於這種論點,
則西方一旦退讓,普丁很可能得寸進尺,完成「新俄羅斯」的版圖。
不過以現今俄羅斯的相對國力而言,軍事占領的成本過於高昂,
俄羅斯能輕易的回憶起蘇聯在阿富汗的經驗。
至於歸咎烏克蘭的社會運動,
按米爾斯海默的理解,應當視為西方輸入價值的結果。
在「大國政治」的國際體系中,小國無足輕重。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