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沈安:拉美不至於發生左派接連下台的雪崩

作者: YusaAoi (YusaAoi)   2016-06-02 13:03:48
沈安:拉美不至於發生左派接連下台的雪崩式連鎖反應
  去年底以來,拉美4個國家政治局勢發生逆轉。
  中右派在阿根廷總統選舉中獲勝,取代長達12年的中左派政權;2016年5月,
巴西議會通過對羅塞夫總統的彈劾案,羅塞夫被停職180天,中右派領導人特梅爾就任
臨時總統;2015年12月委內瑞拉議會選舉,反對派聯盟奪取了議會三分之二多數席
位。新議會就職後,反對派利用議會多數發起了對馬杜羅總統彈劾的公投進程。委現在已
經陷入政治和社會動亂之中;2016年4月秘魯大選,屬於中右派的藤森慶子等兩名中
右派候選人進入6月5日舉行的第二輪投票,秘魯政局的右轉已成定局。此外,玻利維亞
總統莫拉萊斯謀求無限制連選連任的建議被全民公投否決。厄瓜多爾中左派總統科雷亞也
宣布不再謀求連選連任。
  這些發生在南美主要國家的事態表明,過去十幾年中不斷崛起的拉美左派力量已遭受
重大挫折,由中左派主導的拉美地區政治版圖開始發生重要變化。今年拉美舉行大選的有
3個國家,除秘魯外,還有多米尼加共和國和尼加拉瓜。多米尼加共和國現總統、中左派
候選人梅迪納在5月15日大選中贏得選舉,繼續連任。尼加拉瓜將於12月舉行選舉,
競選剛剛開始,目前執政黨佔明顯優勢。
  由此可以預期,至少在今年,拉美地區還不至於發生左派接連下台的雪崩式連鎖反應
。其他由中左派掌權的國家仍保持穩定。右派掌權的國家仍佔少數。客觀地說,中左派在
拉美地區政治格局占主導地位的態勢還沒有根本改變。但是左派力量的地位大大削弱,特
別是巴西、委內瑞拉和阿根廷是地區大國,對全地區政治格局的影響很大,不可低估。
  歷史地來看,政治週期和經濟周期也是影響選舉和政權輪替的主要因素。政治週期即
選舉週期,大體上每10年左右,在一些國家都會發生不同政黨或聯盟輪替上台。這個過
程大體上是一個執政黨或聯盟由盛轉衰的過程。而經濟周期決定了處於經濟危機的政府往
往被選民拋棄的命運。
  現在拉美地區現在正處於一個不同政治派別政權更替的周期的開端,左右輪替是該地
區政治週期中的正常現象。這種現像在今後幾年的選舉中在其他國家還會發生。原來支持
左派的選民,受種種因素影響,在選舉中轉向其他力量是正常現象。對此不必大驚小怪。
當然,每個國家政權更迭也有其具體的原因,不能簡單地用左右派意識形態或政策之異同
來劃分和界定。政治腐敗,執政無能,政策失誤,經濟困難,競選失策,都會引起選民的
不滿,選票流失。
  同時,值得特別關注的是,一些國家政治生態環境的惡化導致政治和社會動盪,甚至
國家權力非正常更迭。其中,過去10年中,我們看到,反對派通過合法或非法手段奪取
權力:有的國家曾發生軍事政變,有的反對派利用議會多數以極勉強的理由彈劾並推翻合
法選舉產生的總統。激進的反對派拒不承認選舉結果,拒絕作建設性的反對派,長期發動
街頭抗議甚至不惜訴諸暴力,以致國家陷入長期動亂。在這些現像中我們看到了所謂“顏
色革命”使用的各種手法。如果這種情況發展擴大下去,有些國家今後可能陷入社會分裂
和無盡頭的政治社會動盪。此外,外部勢力的干涉和介入也是導致這些國家動蕩的不可忽
略的因素。
  政權更迭必然帶來內外政策的調整。新政府必然會對前政府的某些政策進行調整,甚
至發動較大範圍的政治經濟改革。當然,影響新政府政策調整的主要因素,並不僅僅是執
政黨的意識形態和政治經濟主張,而是其所面臨的現實形勢與任務。新政府必須從現實需
要出發,制定和實施政策。此外,近些年出現的中左派與中右派政策驅同的趨勢也不會有
太大改變。當前新政府的當務之急是克服經濟危機,使國家經濟走向復甦,恢復穩定和發
展。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6-06/02/c_129034174.htm
作者: Cassander (Cassander)   2016-06-02 15:49:00
泰梅爾不知道能撐多久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