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專家:朝鮮在制定一個足以打贏美國的核計劃
新聞來源: http://goo.gl/xaQDSd
華盛頓——按照對朝鮮的傳統理解,在6月末試射兩枚中程彈道導彈的事情本不應發生,
週六發射潛射導彈一事也一樣,雖然後者失敗了。
但的確發生了。這讓很多朝鮮問題觀察人士之間日漸增多的討論變得更加緊迫:我們對這
個國家的瞭解從根本上就是錯的嗎?
外界長期認為,該國的武器計劃不是出於直接的軍事目的,而是為了將朝鮮民眾團結在領
導人背後,並設法讓外國政府讓步。從這個觀點出發,朝鮮的叫囂並不是真的,只是其精
心策劃、無休無止的表演中的一部分。
然而,這不足以解釋朝鮮近期一連串的武器試驗。這些測試使用的通常是未經驗證的技術
,往往會多次失敗,讓一個更願意展現自信的政府處境尷尬,並給它帶來不可承受的外交
和經濟損失。
專家日漸一致地認為,這類試驗表明朝鮮目前正在以一種更專注、更堅定的方式,尋求一
個真正的、能正常運轉的核武器計劃,並且這個目標可能即將實現。
「傳統觀點認為這些試驗和戰略計劃是政治工具,」國際戰略研究所(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trategic Studies)的學者馬克·菲茨帕特里克(Mark Fitzpatrick)說。
「實際上它們不僅限於此。」
這種認識正在迫使分析人士重新思考核問題,以及朝鮮這個國家本身的根本目的和動機,
從而廣泛地影響到外界如何看待這個堪稱全世界最神秘的國家。
2014年的突然轉變
朝鮮迄今只出現了三位領導人,三人都面臨同一個問題:統治一個幾乎沒有什麼資源、卻
有著眾多強大敵人的小國。
朝鮮的開國領袖金日成(Kim Il Sung)利用的是外交手段。通過與蘇聯和中國結盟——並
利用兩國之間的紛爭——他獲得了保護和支持。
其子金正日(Kim Jong Il)在90年代初上台。當時,蘇聯垮台,中國對支持一個流氓國家
的興趣逐漸減少。鑑於此,他讓朝鮮走上了永久性的備戰道路。金正日開始發展導彈和核
武器,不時挑起地緣政治危機。這些危機在朝鮮國內促進了民族主義,在國外贏取了各國
的讓步。
外國政府和分析人士的結論曾是,針對這些計劃,朝鮮之所以時不時大張旗鼓地展開試驗
,主要是出於政治目的而非軍事目的。該國領導人被認為處於被動地位,重點在保持現狀
上。官方的宣傳沒完沒了地警告說要與韓國和美國開戰,但外界對其不予考慮,認為這只
是實現內部控制的伎倆。
這種觀點持續了20年。在這期間,金正日於2011年去世,其子金正恩(Kim Jong Un)上台
。
但在金正恩執政三年過後,隨著他在高層中進行一系列的清洗,情況似乎變了。
「2014年,他們開始像瘋了一樣進行試驗,」加州明德大學蒙特雷國際研究學院
(Middlebury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at Monterey)的核武器專家傑弗裡
·劉易斯(Jeffrey Lewis)說。朝鮮還新建了一處地下核試驗場。
因為大部分試驗失敗了——也因為流行將該國描述成愚蠢和落後的樣子——外界滿不在乎
,認為它們純屬鬧劇。劉易斯說,「外界很容易去嘲笑貶損他們。」
現在回過頭去看,那些試驗似乎表明了一種變化。在分析人士看來,這種變化的後果才剛
開始變得清晰起來。
瞄準美國
倫敦皇家聯合軍種國防研究所(Royal United Services Institute)研究武器擴散問題的
專家安德麗亞·伯格(Andrea Berger)說,多年來,她和一些同事一直認為,「朝鮮發展
核武器背後的動機之一是最終賣個好價錢」,要麼是賣一部分,要麼是全部。當然,其他
人則認為朝鮮只是在玩一個貓捉老鼠的遊戲,同意凍結部分計劃以換取現金或糧食,結果
後來又將其解凍,希望憑藉同樣的東西在下一輪談判中再達成一筆交易。
伯格認為,無論如何,該國自2014年以來的活動都讓「人們越來越覺得,朝鮮可能根本不
願意放棄其核計劃和導彈計劃。我甚至可以說,現在這已經是多數派的觀點了。」
朝鮮6月下旬進行了「舞水端」中程導彈測試。前五次測試均以失敗告終,不過6月這次測
試雖不是徹底的成功,卻已經有所進步——這是諸多得來不易的突破之一。
「我們逐漸認識到,朝鮮正在縮小一些我們認為的技術差距,他們進步的速度也快到讓我
們不安,」伯格說。
朝鮮似乎側重在獲取一些關鍵的核能力上,包括伯格所說的,「證明他們有能力襲擊美國
本土。」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美韓研究所(U.S.- Korea Institute at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研究朝鮮武器計劃的專家約翰·席林(John Schilling)認為,在下個十年內
,朝鮮研製的搭載核彈頭的洲際彈道導彈很可能就可以覆蓋到美國西海岸的部分地區。
該國還在開發多種用來發射這些導彈的方式,週六的潛射試驗就是一個證據。
極端的解決方案
分析人士在調整他們對朝鮮意圖的看法,他們也隨之面臨一個大得多的問題:為什麼朝鮮
如此堅決地開展這個計劃,不怕經濟制裁,不惜冒著和中國發生衝突,甚至斷交的風險呢
?中國是朝鮮僅剩的盟友,為其提供援助。
換一種說法:朝鮮為什麼覺得擁有核武器值得付出這麼大的代價呢?
對於這個問題,專家莫衷一是,但他們提供了一系列可能的解釋。這些解釋的共通點在於
,朝鮮領導層認為該國面臨著潛在的生存危機,因此不惜採取極端措施來求取生機。
一些分析人士表示,朝鮮此前警告美國和韓國即將與之發生衝突,或許不只是說說而已,
而是表明該國領導層真的認為戰爭有可能到來。
依照這種觀點,朝鮮要威懾敵人,將需要不止一枚炸彈。它需要一個大到足以贏得這場戰
爭的核計劃。
劉易斯表示,有關朝鮮取得進步的細節顯示出一個戰爭計劃的輪廓。朝鮮似乎在打造能對
附近軍事目標進行快速核打擊的能力,比如美國在關島和日本沖繩島的軍事基地,以及美
國部隊一旦出兵將要藉以登陸的韓國港口。
「我認為,他們的希望是由此帶來的衝擊會讓我們停止行動,」劉易斯說。「那麼洲際彈
道導彈的全部意義就在於,朝鮮有東西可以」威脅美國西海岸城市的安全,在理論上迫使
美國做出退讓。
菲茨帕特里克則認為,就算朝鮮無意實施這一計劃,它也希望對可能發生核衝突日漸增長
的擔憂可以「在美國及其盟友之間製造隔閡」,尤其是與韓國。
倘若朝鮮研製出可以發射至華盛頓州的可攜帶核彈頭的導彈,一些美國人可能也會對美國
持續保障韓國安全的價值提出質疑。
「朝鮮樂見有人懷疑美國不應拿西雅圖換首爾,」菲茨帕特里克說。這裡借用了冷戰中的
一句話,意為美國讓本國城市蒙受風險,以維護盟國的安全。
在韓國東西大學(Dongseo University)研究朝鮮問題的學者B·R·邁爾斯(B.R. Myers)將
這一理論做了進一步的發揮。他認為,朝鮮實施核計劃不只是為威懾美國,也是為了有朝
一日能迫使韓國接受朝鮮長期以來的要求:按照它的條件實現統一。
「只有這麼大的目標才說得通,才足以讓人理解為何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要實施一個
讓自身比10年前更加不安全的核計劃,」邁爾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