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述:聯合國遴選秘書長進入關鍵階段
聯合國安理會21日對角逐下任秘書長職務的12名候選人進行首次意向性投票,意
味著經過“公開面試”“電視辯論”等聯大推動的環節後,遴選秘書長已正式“轉場”安
理會,進入最為關鍵的階段。
當天投票環節歷時約兩小時,安理會本月輪值主席、日本常駐聯合國代表別所浩郎中
午向媒體作了簡短的口頭匯報。他說,安理會已完成首次意向性投票,過程順利,12名
候選人將被各自的提名國家告知結果。
意向性投票的做法與10年前類似。據悉,本輪投票中常任理事國和非常任理事國使
用同樣的選票,每個候選人名字後有“鼓勵”“不鼓勵”和“無意見”三個選項。選票經
統計後將被銷毀。
雖然安理會已表示此次意向性投票結果不公佈,但投票結果仍被一些外交人士透露。
據報導,聯合國前難民事務高級專員古特雷斯當天獲得12張“鼓勵”票和3張“無意見
”票,位居第一,斯洛文尼亞前總統圖爾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博科娃等也獲得較
多“鼓勵”票。安理會預計還將舉行數輪意向性投票,候選人可依據投票結果決定是否繼
續參選。
別所浩郎說,此次意向性投票前,安理會成員在近兩個月與全部候選人進行了非正式
會面,這是前所未有的做法。安理會各成員也是基於會面結果進行了投票。意向性投票是
具指導意義的投票,意在告知候選人所處位置,也使安理會成員了解遴選過程的走向,是
一個很有用的步驟。
根據《聯合國憲章》規定,聯合國秘書長候選人必須首先由安理會推薦,然後由聯合
國大會任命。在安理會15個成員國中,候選人要得到全部5個常任理事國和至少4個非
常任理事國的支持才能當選,因此安理會將在秘書長的遴選過程中扮演關鍵角色,而5個
常任理事國的作用更是不可替代。
在上次、即2006年秘書長遴選過程中,安理會通過4輪意向性投票確定人選後,
正式提名時任韓國外交通商部長官潘基文。聯大隨後以決議形式進行正式任命。
潘基文將於今年12月31日結束秘書長任期。去年12月,聯大主席和安理會主席
聯合致函所有會員國,呼籲儘早推薦候選人,正式啟動新任秘書長遴選過程。
聯大積極推動遴選秘書長過程更加公開透明,4月以來為12位候選人先後舉行了與
聯合國各會員國之間的非正式對話,並全程在網上直播,即“公開面試”。本月12日,
在聯大主席呂克托夫特的推動下,還在聯合國總部舉行了候選人回答外交官與民間社會代
表提問的“電視辯論”。
目前的12位候選人除上述博科娃、圖爾克、古特雷斯外,還包括聯合國開發計劃署
署長克拉克、黑山外長盧克希奇、克羅地亞前外長普希奇、摩爾多瓦前外長蓋爾曼、塞爾
維亞前外長耶雷米奇、馬其頓前外長克里姆、阿根廷外長馬爾科拉、斯洛伐克外長萊恰克
和聯合國前氣候主管菲格雷斯。
就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欲參選聯合國秘書長的有關報導,別所浩郎日前在回答媒體
提問時表示,提名秘書長候選人並沒有硬性的截止日期,現在參選也為時不晚。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6-07/22/c_11192655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