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見我思:葉家興》海牙的另一個裁定
http://opinion.chinatimes.com/20160723004196-262104
荷蘭海牙常設仲裁法院關於南海仲裁一案,在世界各地鬧得沸沸揚揚,不過若說國際情勢
因此產生任何實質的變化,卻彷彿也不然。國際事務欠缺超然有效的法律執行權威,就連
國際法院的判決都未必具有約束力,更遑論「仲裁」法院的裁決。
南海案後一周,海牙的國際人民法庭裁定,1965年印尼排華反共屠殺,犯下了包括謀殺、
性暴力等在內的9項危害人類罪(crimes against humanity),造成40萬人以上死亡,60
萬人不人道的監禁。而美國、英國、澳洲串通一氣,是這一罪行的同謀。
國際人民法庭是在去年11月10-13日間,聆聽了數十位學者、受害者及目擊證人的說詞,
其中部分性暴力受害者是在不曝光身分的安排下作證。八個月之後,曾任南非憲法法庭法
官的雅庫(Zak Yacoob)代表法庭,公開宣讀了全部判決內容。法庭證實了這場發生在
1965-1966年的大鎮壓,受害者大多是印尼華人、工會活動人士、左傾知識份子及印尼共
產黨人。這是二十世紀最慘絕人寰的大屠殺之一,但這段歷史在民主化後的印尼卻仍被刻
意忽略。
幾年前,美籍導演奧本海默(Joshua Oppenheimer)曾以相關題材,拍攝了《殺人一舉》
(The Act of Killing)以及《沉默一瞬》(The Look of Silence)兩部紀錄片,分別
獲得86屆和88屆奧斯卡金像獎提名,而前者更榮獲2013年歐洲影展最佳紀錄片獎。
與其說是控訴,導演更希望電影像是「一首詩」,為承載著恐懼的沉默民眾而寫。他們的
親人被殺,兇手卻被社會奉為英雄。電影強調打破沈默的必要,為的是彰顯真相,讓這個
國家與其歷史和解。
歷時一年多的大屠殺起因於一場未遂政變,六名將軍被殺,政變被歸咎於印尼共產黨。蘇
哈托少將發動反共清洗行動,在印尼全國清除、鎮壓共產黨人及其同情者,並把親共的蘇
加諾總統趕下台。
隨後,蘇哈托總統上台頒佈總統令,要求印尼華人改掉中文姓名,改取印尼姓名。1998年
亞洲金融危機再次引發排華暴動,但蘇哈托總統不久後也在民主化的浪潮下倒台。
民主化後的印尼在2000年廢除針對華人文化活動的禁令,在2003年將農曆春節被訂為法定
假日。並在2006年修改《國籍法》,將印尼公民由血緣原則改為出生地原則,廢止一切帶
有種族歧視的法令,華人獲得法律上的完全平等地位。
但32年來飽受文化斷層和政治歧視困擾的印尼華人,如何重拾「隱姓埋名」多年的文化,
仍有一段長路要走。例如,筆者在大學任教多年,基本上歐美亞非的各種姓名拼音都見過
,4年前班上卻有一位全名為Madison的女生。我問她這是Last Name(姓)或Fist Name(
名),她回答不是姓或名,這就是她的全名。
20年來接觸數千位各國學生,都有姓有名,這是唯一只有單一名字為全名的女生。
後來私下接觸才知,她來自印尼,公開場合不想讓外界知道她是華人。
法庭的判決雖然沒有法律效力,但在國際壓力下,印尼政府今年初打破半世紀的禁忌,開
始對事件展開調查。也許,願意填補道德真空的勇氣,會讓這個國家變得更加偉大。但是
,在道歉和賠償正式到來之前,我仍然要使用Madison這個化名,以保護這位女學生。也
希望這種無奈,很快告終。
(作者為香港中文大學金融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