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德國總理科爾給韓國薩德事件的教訓

作者: AsamiImai (今井麻美)   2016-07-30 16:31:43
德國總理科爾給韓國薩德事件的教訓
http://news.chosun.com/site/data/html_dir/2016/07/27/2016072703445.html
1979年12月12日是世界歷史的紀念日,因為這一天是扣動美蘇冷戰結束扳機的日子。
當天在比利時的布魯塞爾,美國、英國、法國、西德的外交和國防部長們舉行了會晤。與
會者最終在幾乎歷時十個月的應對蘇聯戰略協議上簽了字。在簽字期間,他們肯定感受到
了核戰爭的幽靈在眼前徘徊的心情。
那一年,蘇聯開始在波蘭和捷克部署SS-20中程核導彈,整個西歐都在射程範圍內。戰略
核武器的天平開始偏向蘇聯一方。面臨致命安全危機的西方陣營,自然會聯想到二戰噩夢
,從而做出了激烈反應。
他們為了對抗蘇聯的核導彈,一致同意採取在西德部署潘興二型等美國核導彈的強攻戰略
,同時和蘇聯方面進行“同時撤除核導彈”的談判。這就是成為現代史分水嶺的“雙軌決
定(dual track decision)”。如果談判破裂,可能導致核導彈部署數量增長或爆發賭
上尊嚴的核戰爭。
西德為不得不在自己領土上部署美國核導彈而煩惱不已。左派政黨社民黨領導人赫爾穆特
·施密特總理承受著蘇聯的壓力。施密特是“以和解代替實力對決來實現和平”的信奉者
。他和蘇聯總書記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私交很好,和東德的對話也很順暢。
施密特希望在美甦的力量對決中扮演“平衡者”角色,兩次訪問莫斯科,和勃列日涅夫進
行會晤。這期間,在西德部署美國核導彈的事情沒有任何進展。西方陣營有人質疑:“西
德在達成一致意見後做出這種行為,還值得信賴嗎?”美國情報部門也認為他背叛了西方
。被西方陣營懷疑的施密特甚至沒能獲得社民黨內部的支持。他甚至在會議上做出疑似想
從“雙軌決定”協議中退出的發言。
施密特的模糊態度受到了西德國內氣氛的影響。大街上,“反核和平運動”的大旗下聚集
了幾十萬人的示威隊伍。他們連日指責西方陣營對抗蘇聯核導彈威脅的“雙軌決定”是“
戰爭挑釁者的政策”,美國及其夥伴國就是戰爭的挑釁者。但示威隊伍卻沒有提到引發這
一切狀況的蘇聯核導彈。
施密特政府被“雙軌決定”引發的社會混亂和高失業率、經濟低迷等逼到了牆角。他由於
不被議會信任而辭職。之前在執政中獲得高分的施密特為什麼會走向低谷呢?這是因為他
沒有順應國際政局的巨大變化。當時緩和政策的氛圍正在消退,美蘇間的對抗不斷走向高
潮,但他依舊沉迷往返於二者間的“腳踩兩隻船外交”。他相信自己可以在兩個強國間進
行積極的引導,沒有看到自己的局限性。此後,施密特被評價為“忠於在美甦之間做翻譯
工作”。在巨浪襲來的決定性瞬間,他沒能在任何一個陣營里站穩腳跟。
在施密特之後繼任的科爾總理組建了右派聯合政府。科爾上任1年後,部署了美國核導彈
。他說:“如果不開始部署核導彈,我們和美國的關係就會蒙受巨大打擊,和西方陣營的
聯合也可能瓦解。”西德部署核導彈給蘇聯造成了壓力,導致1987年底簽訂了核導彈縮減
條約。這是冷戰終結的信號彈,導致了德國統一和共產帝國蘇聯的崩潰。
科爾對當時的情況作了這樣的總結:“越來越多的人喪失了歷史的長遠眼光,他們逐漸在
只糾結於現實的世界觀裡感到自我滿足。”因此,在面對自由和人權等民主主義共同價值
的重要問題時陷入迷惑,用同樣的視角看待美國和蘇聯。這不僅是經濟和外交方面的危機
,也是精神和道德方面的危機。
中美在南海的霸權鬥爭正在形成新的冷戰格局。部署薩德的矛盾也許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平時要計算好外交和經濟的損益,但在決定性的瞬間要選擇哪種價值和陣營,會決定國
家的命運。看到最近中國表現出的各種“蠻橫”行為,令人懷疑這是否符合“大國的胸懷
”。如果沒有韓美同盟關係,過去韓國又怎麼承受得了中國的壓力。我們不希望被視為“
屬國”,要看著中國眼色才能過好日子。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