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宮殿因為樸素而令人驕傲
http://chinese.joins.com/big5/article.do?method=detail&art_id=155201
筆者大概從游覽過景福宮的中國游客口中聽到過5次類似的話,其中一名游客說“比起北
京紫禁城的雄偉建築,韓國宮殿實在太小太朴素了”,話語中充滿蔑視。
韓國朋友對我說,每當聽到這樣的話,就會感到有些羞愧。但筆者從來沒有對古城漢陽的
城市規劃產生過這種感覺。韓國民主主義最大的優點之一就在於它可以追溯到朝鮮時代初
期。中國皇帝曾經擁有無限的權力,但朝鮮國王的權力卻受到了明確限製。首先,景福宮
和昌德宮的設計目標都是“威嚴”,而不是給外人壓迫感或者旨在把國王塑造成高高在上
的超人。宮殿的名字也不同於意在禁止外人接近的北京“紫禁城”,韓國的宮殿並沒有比
北村學者官僚們的府邸大很多,學者官僚們的府邸也不比平民居住的房屋大多少。
僅從法國的凡爾賽宮就可以看出西方極端政治權力在現實環境中如何顯露出來。學生們看
到1900年左右的首爾照片後,往往會掩飾不住驚訝的感覺,與當時有很多聯排式住宅和寬
敞大路的巴黎相比,韓國顯得非常落後。但我卻不贊同這種看法。如果了解1860年代對巴
黎進行改造工程的喬治-歐仁-奧斯曼對地區共同體多麽無知,人們就不會盲目認為近代巴
黎的變化都是趨向好的方面了。首爾宮殿的朴素恰恰是韓國儒教傳統最好的體現,它使得
韓國王室和高層官員的活動更加透明,對百姓更加負責,發揮公眾代表性的方式也更為人
性化。
首爾與北京的差異可以追溯到14世紀末期。當時兩國的強大領導人都一心想要克服蒙古帝
國崩潰後的無秩序局面,確立自己的權威。中國的永樂大帝(1360~1424年)采取了嚴酷
的統治手段,利用極端措施在統治者與平民之間劃出了不可逾越的界限。他所製定的秘密
警察製度和上層機構臃腫的官僚組織直至皇帝君主專製製度結束一直都是中國的一大負擔
。永樂大帝的統治還扭曲了儒教傳統的本質,神一般存在的皇帝成了龐大官僚集團正當化
的工具。
相反,韓國的世宗大王(1397~1450年)則將對平民負責作為治理國家的核心,他心中的
國王只是王國的忠實僕人。世宗選拔人才不看身份高低貴賤,經常破格提拔有能之才。最
重要的是,他將平民的福利視為政府的最優先課題,製定了一套高度的牽製與均衡統治體
係。得益於此,保持著相對透明度的朝鮮王朝一直延續了500餘年。
認為首爾宮殿太小的中國游客完全不了解朝鮮建築更為人性化的規模恰恰代表了韓國文化
傳統中最具人情味和民主性的層面。永樂大帝和世宗都是確立近代初期製度文化的人物,
而中國游客中了解永樂大帝和世宗巨大差別的人應該也是寥寥無幾。
但我們不能因此譴責中國游客的無知。韓國人面向中國人介紹韓國傳統哲學、政治、藝術
、文化的活動非常欠缺。舉例來說,只有極少數的中國朋友了解世宗。百度百科中對於世
宗的闡述雖然比以前詳細了許多,但對於世宗所做的大部分改革仍然沒有提及,對世宗的
貢獻介紹也不夠充分。
百度百科對18世紀偉大實學者茶山丁若鏞的介紹更是嚴重缺失,其中關於茶山對文化史的
貢獻介紹非常簡略。這說明,對於和王陽明、朱熹齊名的茶山,韓國人向中國人介紹其事
跡的努力非常欠缺。
若想在東亞確立韓國未來的文化與政治地位,將會經曆一場非常艱苦的鬥爭。左右韓國影
響力的決定性因素不是“韓國產智能手機售出了多少部”或者“有多少韓國男子團體在中
國受歡迎”,而是源自韓國傳統文化的透明性與責任性傳統可以在多大程度成為韓國能夠
向全球,特別是向中國展示的普遍社會模式。
向中國人介紹韓國上世紀80年年代為確立民主政府而開展的鬥爭也非常重要。但其中最令
人印象深刻的部分必然是韓國曆史悠久的透明性傳統以及對國王權威的明確限製。我們可
以發現,韓國儒教對十六、十七和十八世紀的善政作出了很大貢獻。儒教傳統不僅是韓國
,可能也是中國未來的發展模式。韓國大概是全世界唯一一個可以在這一方面給中國造成
影響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