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賽夫.巫統官聯公司控制權式微
http://www.sinchew.com.my/node/1552305
大馬是一個政府顯著干預經濟的國家,尤其是自敦拉薩推出新經濟政策後。今天,敦拉薩
兒子納吉領導的政府了解政府在經濟中扮演的角色必須加以限制。
在納吉領導的初期,新經濟模式被視為可以促使我們達致高收入國目標的政策。
新經濟模式十分明確地要求政府在經濟中扮演的角色必須減少。
其認為通過大筆公共直接投資包括通過政府控制的企業而形成的政府支配經濟參與是“舊
的手法”。
新經濟模式設想的“新的手法”是由私人領域主導,通過加強競爭來激活私人投資和市場
活力。
新經濟模式特別討論政府控制的企業在經濟中扮演的角色。它認為由政府控制的企業來做
主導,是“不可能提供推動國家成為先進國家所需的活力”。
新經濟模式甚至指出,我們應該擔憂這些政府控制的企業的規模,因為“他們即使是參與
甚小也會妨礙新企業的擴張”。
自從新經濟模式推出後,表現管理與傳遞單位(PEMANDU)開發了他們的經濟轉型計劃。
他們扛起挑戰嘗試去減少政府在商業中的角色。
PEMANDU最新的一份常年報告在今年4月發布,政府聲稱在這件事上他們已經完全達致目標
。邏輯而言,這應該是說政府在經濟中扮演的角色已經減少。
可是當我們深入研究卻可發現並非那麼一回事。我們的計算顯示政府在隆股市佔有的股份
從43.7%增加至47.1%,這表示政府在國內控制的大企業其實是增加了。
除此以外,比起售出的份額,政府其實增加了他們在私人公司的投資。數據顯示國有企業
的總收購值517億令吉超過了總售出值的295億令吉。
這讓我感到非常好奇,政府在主導經濟的這件事上為什麼有所掩飾。因此我們邀請馬來亞
大學的經濟學教授哥美斯進一步研究政府控制的企業。研究結果在7月21日於一場論壇中
公佈。
這是首次針對大馬7家政府相關投資公司的研究:財長機構、國民投資公司、國庫控股、
僱員公積金局、武裝部隊基金、朝聖基金局及退休基金局。我們研究他們的擁有權、對經
濟的控制,以及他們在100家大馬首要企業中的地位。
哥美斯教授在他的呈現中解釋當今政府採用各個不同的手法指示政府控制企業按目前政府
政策的方向推動社會經濟發展。
在表現方面,7家政府相關公司近年來的表現皆不錯,儘管面臨多項問題。業績良好展示
了公司的實力。
不過,值得關注的是有關控製手法的顯著改變。早期尤其是馬哈迪時代,主要是通過委任
巫統的代理人擔任公司重要職位的手法來控制這些政府相關企業。
不過今天巫統不再主導這些公司。在納吉政府下這些公司的控制權轉移給官僚和前官僚。
例如,馬哈迪時代的1996年,我們發現有29名與巫統有關人士在120家公司持有重要職位
。但在納吉時代的2013年,我們只發現12名巫統領袖和前領袖在區區10家公司持有職位。
巫統的控制權急速減少。坦白說我不確定巫統本身是否清楚類似的控制權顯著轉變。
更重要的是,我們也發現為什麼首相不可能委任其他人成為財長的原因。這是馬哈迪開始
的慣例,而且很大可能會持續直到一個相信良好管理及權力均分的人當上首相為止。
原因是,財長也是財長機構的這個超級架構的領導人。這是龐大且影響力大的政府相關公
司。
我們發現財長機構控制64家子公司,並在2家附屬公司(associate companies)和2家少
數股權公司(minority companies)擁有股權。更重要的是,它在32家公司擁有黃金股,
這是其他政府相關公司所沒有的權力。這意味著身為財長即控制龐大的企業權力,國內無
人可匹比。
這只是我們的第一階段研究,而我們的資源並不足夠去深入挖掘。我們希望能夠籌募更多
資金進行研究,我相信接下來會有更多成果公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