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日本天皇退位的難題

作者: haijin   2016-08-17 17:21:51
http://big5.ftchinese.com/story/001068926
日本天皇退位的難題
明仁天皇(Emperor Akihito)是一位成績斐然的君主。作為首個以“國家象徵”而不是神
聖的祭祀王(priest-king)身份繼承皇位的日本天皇,明仁天皇在妻子美智子皇後
(Empress Michiko)——第一個嫁入皇室的平民——的陪伴下作出了大量貢獻,將神秘、
高高在上和刻板的天皇制度變得人性化。
外國人很難想象天皇和皇後探訪災區——如1995年神戶大地震——並像平民百姓一樣跪坐
在地上與受災者說話,是件多麽不尋常的事。當年在美國占領者的堅持下,明仁天皇的父
親裕仁天皇(Emperor Hirohito)在戰後也曾試圖做一些這樣的舉動,但他做得很不自然,
與臣民溝通的場面十分尷尬,結果這一實驗很快被放棄了。
明仁天皇也為撫平亞洲其他國家的戰爭創傷盡了一份力。他曾在多個場合告訴臣民要反省
他們的國家對亞洲的侵略,並從中吸取教訓。1992年明仁天皇在中國表示,對於日本給中
國人民帶來的深重苦難,他“深感痛心”。這個表述的到位程度遠遠超過多數日本首相的
表態。
現在這位天皇又做了一件極不尋常的事。他不僅暗示自己想要退位,還在電視上直接向臣
民公開了這一意願。這是一個經過慎重考慮的舉動,因為大多數日本國民一定會同情一位
接受完癌症治療和心臟手術後,感到自己虛弱到無法再履行職責的82歲的老人。他們承認
這是一個人類層面的問題。一些人甚至援引個體人權原則,允許天皇按照自己的意願退位

此事對並無退位條款的日本法律來說非常重要。天皇畢竟是一個象徵,而不是政治身份,
不能簡單地決定退位。《朝日新聞》(Asahi Shimbun)等偏自由派的媒體認為這是一次展
開全國辯論的絕佳機會,不僅圍繞現代君主制的適當角色,還可涉及天皇制度的其他方面
,比如女性的繼承權等。
然而這一切都與保守派——如日本首相安倍晉三(Shinzo Abe)及其支持者——的想法背道
而馳。“讓我們重新掌控自己的國家”這一風靡當今世界的政客承諾的日本版,便是改寫
二戰後美國人設定的憲政秩序。
安倍晉三想要擺脫不讓日本投入海外軍事作戰的憲法義務,這一主張獲得了各種民族主義
組織(往往與右翼神道教信徒有關)的支持。他還希望通過提高愛國自豪感來恢復“道德
教育”,淡化日本戰爭罪行,並恢復對天皇的宗教崇拜。日本憲法中那些關於普世權利的
話語,很可能會被有關日本獨特文化的文字取代。
要按照這些條款改寫戰後秩序並恢復完全主權,日本政府需要得到日本國會三分之二多數
的支持(這完全是可能的),同時還需要通過公投得到民眾的支持(這點還遠遠不能確定
)。的確,英國脫歐公投的沖擊波讓日本政府對於啟動兩級化公投更為謹慎。
另一個可能制約新民族主義浪潮的因素可能來自皇位本身。據信日本皇太子德仁
(Naruhito)在和平主義以及有必要從日本黑暗歷史吸取教訓方面與他的父親有著同樣的信
念。目前幾乎沒有證據表明,他有意成為一個受到盲目崇拜的對象。日本的一個奇怪之處
在於,該國皇室的思想似乎比其最保守的崇拜者更進步。
不願將天皇視為一位有血有肉的普通人、更不願看到女性繼承皇位的修正主義者們左右為
難。由於他們的信仰(與最正統的天主教徒和教皇類似),他們必須將天皇視為毫無瑕疵
。支持對日本二戰歷史持更正面觀點、頗具影響力的民族主義組織“日本會議”(Nippon
Kaigi)主席在東京一次記者會上被問到,他如何把自己的觀點同天皇所持的更具批判性的
態度統一起來。他答道:“天皇永遠正確。”
這就是為何在日本明仁天皇發布廣播講話後,安倍晉三不得不嚴肅對待他退位的可能性。
天皇的意見是不可拒絕的。這種對待君主制的態度或許存在問題,但它可能會產生弔詭的
效果:阻止超級保守主義者做出最糟糕的事。
本文作者著有《發明日本》(Inventing Japan)一書,是紐約巴德學院(Bard College)教

譯者/何黎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