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南海問題 新加坡為何選邊站?
新聞來源: http://goo.gl/1RIyVI
新加坡作為一個小國,一向善於在大國間搞平衡外交,並因此被為「東盟(東協)軍師」。
但新加坡最近採取「公開選邊站」的做法,總理李顯龍在訪美期間更公開表示,海牙國際
仲裁庭有關南海的裁決對各國的主權聲索做出了「強而有力的定義」,希望各國尊重國際
法,接受仲裁結果,引起中國強烈不滿。據分析,新加坡選邊站的原因是,它不願意在中
美之間二選一,但又不拒絕在南海問題上與美國協作,稍稍施壓中國。
英國「金融時報」刊登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薛力、劉立群的文章指出
,中國前30年的改革開放,在許多方面參照了「新加坡模式」,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新加坡
是中國的老師。在此過程中,新加坡也形成了某種心理上的優越感,一種「導師」
(mentor)心態。中國的迅速發展也讓新加坡受益匪淺,繼2010年成為東盟最大夥伴後,中
國在2013年起又成為新加坡最大的貿易夥伴。
即使如此,新加坡在軍事與安全領域,依靠的重點依然是美國,從來沒有把「依靠中國」
當作增加國家安全的一個選項。相反,新加坡開始關注中國崛起所帶來的不確定性和對地
區力量平衡的影響。
新加坡對中國在南海所採取的措施,較少關注其合理、自制的一面,而比較認同東盟聲索
國與區域外國家的解讀,認為中國的行為影響了南海地區的和平與穩定,為此採取的措施
有:要求中國清晰化南海主張,推進「南海行為準則」的制定,協助美國落實再平衡政策
,強化東盟統一立場。
當它發現未能從中國獲得預期中的回應時,新加坡比較合乎邏輯的舉動是:推動美國更多
地介入,促使東盟採取進一步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