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轉錄自 Gossiping 看板 #1Nlz3Xqm ]
作者: huzhou (菰城公子)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Re: [問卦] 全球化的終端階段
時間: Fri Aug 26 13:17:19 2016
※ 引述《cuteeQiao (Q)》之銘言:
: 從小村落的自給自足
: 開始變成區域專業化
: 然後是國家自給自足
: 漸漸的進化成國際分工
: 高度 中度 低度發展國家成形
: 高度發展國家負責技術、剝削人
: 中高度發展國家負責代工
: 低度發展國家負責糧食、被剝削
: 即使是開發中國家也會變成新興已開發國家
: 然後慢慢追上已開發國家
: 有沒有全球化發展之下 最後會變成怎樣的八卦?
: 有可能全球都變成高度發展國家?
: 那誰要被剝削?
: 許多高度發展國家糧食自給率越來越低
: 有沒有以後糧食誰要負責的卦?
今天經常提全球化,但很多人沒有意識到的是,全球化在古代就已經存在了。
而且形成了一個固定的模式。只是後來,一些特殊的原因中斷,並改變了這種模式。
而今天日益加劇的全球化,正在恢復,或重啟這種古老的模式。
在15世紀奧斯曼帝國掌握控制東西方貿易要道之前,東西方的貿易主要是通過絲綢之路
進行,全世界的國家和民族之間都是透過這條行星尺度的文明之路相互鏈接。東方產的
絲綢和瓷器,在浩瀚無垠的沙漠中,經過漫長的絲路,到達歐洲。
奧斯曼帝國的崛起打破了這樣的模式,它占領了東西方的交通要道,迫使西方人尋找新的
貿易路線,這是新大陸的發現和殖民貿易的開始。直接後果是,西方由于新的貿易而逐步
走向崛起,東方卻因為全球貿易的中斷而陷入衰敗,最終被游牧民族攻陷。
工業化最早西方開啟而不是東方,很大原因也是如此。東方商品經濟持續衰落,淪為自給
自足的原始農業帝國。西方卻在新的貿易領域中大放異彩,空前發展。並因工業商品的
加劇生產而尋求打開東方的市場。這就是鴉片戰爭以來東西方關系的本質所在:西方欲
控制和主導東方的市場。
但西方這種發展模式最大的問題是,社會的兩極分化和財富的集中。以及利益集團之間
矛盾的不斷加深直到不可調和而爆發戰爭。 一戰和二戰的本質就是資本之間利益的沖突
已經無法通過談判和妥協來解決。而蘇聯革命意味著,一無所有的底層已經忍無可忍。
戰後的歐洲淪為廢墟。歐洲的資本只能前往美國構建新的資本帝國。蘇聯的崛起使得資本
帝國與社會主義帝國之間的矛盾日益加劇。而中國在美蘇爭霸的格局中找到了生存和發展
的空隙。最終,蘇聯解體。
此後,西方開始構建新的以其主導的全球貿易秩序。但這種秩序最大的受益者並非西方,
而是中國。這是因為中國有著天然的貿易優勢。走向自主和全面工業化的中國,沒能如
西方預設的那樣,成為西方貿易的附庸和傾銷市場,反而像是一個跳進泳池的大象。
中國是古絲綢之路的源頭,世界古貿易的主導者,全球化使中國如猛虎歸山,蛟龍入海。
自古是商品貿易的源頭,憑借其超級規模的統一市場,超大的人口規模,優越的地理位
置,短短三十年就奪取了制造業帝國的地位,囊括了全球50%以上的制造工業。重新奪回
了第一大商品輸出國的地位。
喪失商品制造地位的西方,只能憑借其強大的資本實力,構建龐大的金融帝國,從商品
貿易的重要媒介——貨幣,這一領域來左右全球貿易秩序。所以,全球化形成了一個
新的奇怪的分工: 中國不斷加強其商品制造的地位,由低到高全面擠壓西方的制造業
利潤空間; 西方則不斷在金融領域高歌猛進,開啟了金融領域的輝煌時代。由于西方
仍然主導者全球大部分的資源,金融行業,也逐漸超越制造業,成為全球最賺錢的行業。
但金融最大的問題是,他的根基是商品。金融大廈高聳入云,如果沒有商品的支撐,
就如同空中樓閣,隨時倒塌。當中國不再滿足于商品制造,而要在其幾乎壟斷的制造業
基礎上構建自己的金融大廈的時候, 西方的空中樓閣,就開始搖搖欲墜了。
次貸危機,就是西方空中樓閣開始搖晃的開始。他們也意識到了這一嚴重的危機。因此
打造一個更加堅固、牢不可破的金融秩序,並依此尋求新的商品制造基地取代中國,就是
其全盤的考量。TPP和 TIPP 就是這種目標的最佳方案。而中國,則試圖通過重建絲綢之
路,來形成自己的貿易和貨幣體系。這是兩種未來的決戰。
依筆者的見解。西方的那條路根本走不通,原因很簡單。在實現TPP和TIPP之前,資本
內部的矛盾一定會提前爆發。歐洲和美國一定會爭奪主導權。而中國的路,卻是扎實,
亦步亦趨,穩步向前。更何況,很難有其他商品制造基地能夠取代中國。因為中國
規模太大,產業鏈太完整。
全球化的終端,是使世界重回絲路時代。即中國將主導世界商品貿易,構建所謂的
“天朝上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