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YusaAoi (YusaAoi)
2016-08-26 19:38:29既然人權對話,中西就都應講理
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極端貧困與人權問題特別報告員菲利普·阿爾斯頓本月15日至23日
訪問中國,他在離開中國之前舉行記者會,稱讚中國在解決貧困問題上取得“非凡的”成
就,並指出中國在這一領域具有獨特而強大的政治意願。但他同時抱怨自己在中國的行動
受到限制,使他無法接觸到他想見的中國學者等,他認為中國一直在大力鎮壓維權人士和
民間團體,形成了他所稱的擠壓民間社會空間的“鉗形攻勢”。
西方多家媒體報導了他的記者會,並把重點放在了他批評中國“加強黨對社會控制”
的方面。
阿爾斯頓是澳大利亞人,目前在美國紐約大學任教。他不是聯合國正式工作人員,而
是帶有志願性質的特別報告員。他是近年來第一位以這一身份訪問中國的人,而這次訪問
被認為是中國與聯合國人權理事會之間的“一項進展”。
不難看出,阿爾斯頓的人權觀是相當西方化的,而且他認為自己的人權觀是“普世的
”。因為他對中國堅持自己對人權的看法表示了某種詫異。
有一點值得提出來,他的報告領域是“極端貧困與人權”,但他雖然用“非凡”來形
容中國消除貧困的成就,而他的實際注意力卻集中在了“人權”。而且消除極端貧困對於
在發展中國家保障人權具有多麼重要的意義,在他的談話中沒有得到呈現。
像很多美歐社會的精英一樣,阿爾斯頓強調的是西方體制和話語裡的一些“政治權利
”,中西人權對話時,西方人士往往用他們拋出的議題咄咄逼人。他們事實上在質問中國
的根本政治制度,因為中西體制下社會的政治運行機制就不一樣,彼此生比硬套只會導致
意識形態的爭強好勝,而完全不是什麼科學、嚴肅的分析。
中西製度形成的路徑、時代都不同,彼此之間的單個元素處於各自不同的體系中,拿
它們對比很多時候形成了相當具有迷惑力的陷阱。真正可對比的應當是結果,這正應了中
國人常說的一句話: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先說第一個結果:在廣大發展中國家裡,是消除極端貧困更難,還是“分發”阿爾斯
頓所說的那些政治權利更難?新世紀以來,模仿西方保障“政治權利”的發展中國家很多
,那樣做很容易,發生一場革命,或者搞一番激進政治改革,一夜之間就能“打開局面”
。但那些國家絕大部分都變得更貧困了,甚至民不聊生。而這些年真正做到大範圍消除貧
困的,全世界大一點的社會裡只有中國做到了。
歷史證明,消除貧困對大型社會來說是最艱鉅的任務,也是人權事業的生命線。中國
政府承諾到2020年時徹底消除這個國家的貧困,看看從印度到巴西長期固化下來的貧民窟
和赤貧人群,嚴肅的學者都應了解,人類1/5的中國社會完全擺脫貧困,從人權角度看是
多麼了不起的一件事。
再看第二個結果:中國在本國政治道路上走出的經濟社會發展距離,同時期採用西方
制度的哪一個發展中國家可以相比?中國在物理上進步了,現代化的多項重要指標呈現直
追發達社會之勢,這些都為人權的全面發展夯實了基礎。
國家進步看來只能是體系性的,中國也在摸索西方看重的那些政治權利有哪些可以融
進我們的社會,以及這種融入是否意味著一個“中國化”的過程。中國的探索十分謹慎,
同樣已被歷史證明,這樣的謹慎並非是多餘的。
阿爾斯頓的批評聲還是被中方聽到了,這些年西方的批評不全是被中國人當耳旁風的
,它們有時也會引起思考。與此同時我們希望,阿爾斯頓及西方的一些精英們也能聽到我
們對他們的批評聲,我們認為他們的思維定勢化了,顯得有些拒絕事實,躲進了自己的偏
見裡。他們該多有幾個維度看這個世界。
http://opinion.huanqiu.com/editorial/2016-08/9360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