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理解少數種族總統的必要性

作者: AsamiImai (今井麻美)   2016-08-29 13:07:44
理解少數種族總統的必要性
http://www.zaobao.com.sg/zopinions/editorial/story20160827-659206
在今年的國慶群眾大會上,李顯龍總理在華語演講部分,特地籲請華族同胞支持憲法的改
革,以確保將來優秀的非華族人選,能夠當選總統,代表所有新加坡人。隨著以大法官梅
達順為首的九人憲法委員會向政府提呈了報告,修改憲法的相關進程預料接下來會很快進
行。
在法律上,修憲必須得到三分二國會議員U磗'I崭晹角~能通過。我們可以預料,當白皮書提交給
國會時,將會有熱烈的討論。畢竟這和當年的集選區製度一樣,是一項重大的變革。在國
會議員向政府質疑問難的同時,同樣重要的是,各族國人,尤其是佔人口大多數的華族,
也應對修憲的必要性有充分的理解。只有這樣,國人才能形成共識,即我們必須確保每隔
一段時間,就有一位馬來族,印度族或是其他少數種族的國人當總統。
憲法委員會的具體建議還有待公佈,但我們知道,委員會的建議是針對三個方面:制定與
時俱進的民選總統資格標準、考慮賦予總統顧問理事會更大職權,以及確保少數種族有機
會定期獲選為總統。三者之中,相信第三點將會成為討論的焦點。
回顧過去的50年,我國出現過兩位華族總統,即黃金輝和王鼎昌,加上現任總統陳慶炎則
是三位。少數種族總統則包括尤索夫、薛爾斯、蒂凡那和納丹。這當中有兩位印度族總統
,馬來族和歐亞族則各有一位。就民選總統而言,自實行以來,只有華族和印度族當選過
,馬來族和歐亞族仍付闕如。民選總統制是在黃金輝總統任內實行的,但真正民選始於王
鼎昌總統。王總統之後是納丹總統,他連續兩任都無對手當選,之後是現任總統陳慶炎。
從上述總統歷程看,自首任總統尤索夫以來,就未出現過第二位馬來族總統,而自第二任
總統薛爾斯以來,也未出現過第二位歐亞族總統。作為多元種族社會,總統的象徵意義重
大,不可輕忽。因此,這是個值得國人特別關注的課題。當總統是非民選的時候,國會可
以輪流推舉不同種族的人選出任這個職位,不會有問題。但改為民選制之後,情況就不同
了。而上一屆的總統選舉也讓我們看到政治氣候的改變,即競選非常激烈。
在這種新形勢下,一個少數種族候選人要成功當選是相當困難的。正如總理所指出的,在
現有的製度下,我們很可能長期沒有一位非華族當選總統。長此以往必會削弱非華族同胞
對國家的認同感, 影響我國社會的凝聚力。少數族群如果長時間選不上總統,必會感到
失望和不快。這樣的情緒也可能被政治化,被別有用心者操弄,煽動不滿和製造分裂。
我們相信,華族國人對這種現實政治的敏感性是有充分認知的,因此,也可以理解政府要
修憲的用心良苦。不過,要確保華族群體,特別是基層都能接收到正確的信息,我們覺得
,高力度的宣導還是必要的。就華社來說,政府有必要在有關細節公佈後,廣泛地和華社
如總商會、宗鄉會館和其他華社團體,進行溝通與對話,並確保相關資料中英具備,方便
人們閱讀參考。
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雖然各族群的多數人都偏向於希望看到由本族人當總統,但也有
59%的華族接受馬來族總統人選,73%的印族能接受馬來族當總統。依這個調查結果來看,
有近六成華族是能接受少數種族總統人選的。
不過,一些華社人士也已表達了他們的看法,認為支持必須是建立在一些先決條件之上。
比如,不管是什麼種族的人選,都必須具備既定的參選資格要求,而不能降低標準。否則
,將會招致各種反效果,包括少數族群本身也會覺得被矮化,弄巧反拙。
總統的種族多元性,是我國多元種族社會的重要像徵,雖然改為民選後多了一些重要的權
力,又必須經由選舉產生,但這個基本的象徵性的重要性仍不應被我們遺忘或忽略。基此
,確保這個最高職位的多元性的修憲大原則,是應該得到國人理解和支持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