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吳漢鈞:馬哈迪與安華的恩怨情仇

作者: AsamiImai (今井麻美)   2016-09-17 20:39:06
吳漢鈞:馬哈迪與安華的恩怨情仇
http://www.zaobao.com.sg/zopinions/opinions/story20160911-665043
馬來西亞前首相馬哈迪和人民公正黨領袖安華本週在吉隆坡高等法庭的會面,應該是本區
域今年最具歷史性的新聞畫面之一,也不禁令人感慨萬分。
馬哈迪和安華曾亦師亦友,後來反目成仇,如今卻似有再度聯手之勢。兩人的交手印證了
一句老話: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
成長於殖民地時代的馬哈迪是馬來民族主義者。1969年發生“五一三”種族衝突後,馬哈
迪因挑戰時任首相東姑阿都拉曼被開除黨籍。種族問題激發他撰寫了具有強烈民族主義色
彩的著作《馬來人的困境》。自由派的東姑阿都拉曼敵不過馬來民族主義興起而在1970年
下台。馬哈迪隨即重返巫統,並逐步向權力頂層攀爬,於1981年出任首相。
安華崛起於1970年代馬來民族主義和回教復興運動風起雲湧的時代。他在馬來亞大學唸書
時是學生領袖,已展露領袖才華和魅力。“五一三事件”激發了安華從宗教下手來改變社
會的想法。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成功,中東回教復興運動達到頂點,安華等年輕一輩馬
來回教領袖極受鼓舞。
當時的政治觀察家以為,安華勢必成為伊斯蘭黨(當時還叫回教黨)的新一代領袖。孰料
,安華被馬哈迪招安了。
安華和馬哈迪對馬來民族崛起有著相近的理念,所以在馬哈迪鬥爭的年代,安華是他在巫
統黨外搖旗吶喊的鼓手。或許馬哈迪早已打定算盤,若能將安華收歸旗下,將自己的馬來
民族主義和安華的回教復興運動相結合,必然能夠使得巫統足以抵抗,甚至壓倒當時也趁
勢崛起,對巫統江山構成挑戰的伊斯蘭黨。
從此,馬哈迪與安華展開一段亦師亦友的情誼。在馬哈迪內閣,安華是國家行政回教化的
旗手。他推動回教價值觀進入政府部門;他把“馬來西亞文”改稱“馬來文”;他不願撤
銷賦權教育部長關閉華文學校的教育法令相關條文,安排不諳華語者執掌華文小學,最終
觸發“茅草行動”大規模逮捕華教和反對黨領袖。
安華一直是馬哈迪的左右手。巫統在1987年發生黨爭時,安華選擇與馬哈迪站在同一陣線
,黨職升至副主席。踏入1990年代,安華建立自己的團隊,擠掉署理主席嘉化峇峇,官拜
副首相,成為馬哈迪接班人。但這也對馬哈迪構成壓力。這個最佳組合開始出現裂痕。
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後,兩人對如何解決國家結構性問題的差異顯露,導致了兩人後來的
決裂。安華因雞奸案被捕,沾有他精液的床褥被搬上法庭的一幕、安華在獄中挨了一拳的
黑眼圈,讓人至今依然印象鮮明。
然而,“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和“永遠的利益”促成了兩人在9月5日的會面。這個共同
的敵人,正是現任首相納吉。
馬哈迪和納吉在2015年4月撕破臉皮決裂,進行了一年多的倒納吉行動毫無成效。馬哈迪
在巫統黨內的影響力式微,被開除黨籍的前副首相慕尤丁完全不是納吉對手。反對黨和公
民組織是馬哈迪的最後希望。
在納吉當上首相後,安華也把這位昔日手下列入政敵名單。如今納吉手握黨國大權和資源
,對安華而言,納吉已超越馬哈迪成為頭號政敵。
因此,馬哈迪和安華的“世紀會面”,並非兩人真的解開心結。他們即使握手也未必言和
,即使結盟,也是時勢所逼,利益所致。然則兩位一沒有資源,二非真心合作,倒納吉無
望。
([email protected]/*
繼續閱讀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