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中國商人,緬甸曼德勒的「闖入者」

作者: citi (citi)   2016-11-29 12:36:44
標題:中國商人,緬甸曼德勒的「闖入者」
新聞來源:紐約時報
http://cn.nytimes.com/asia-pacific/20161129/
mandalay-china-myanmar-trade/zh-hant/
緬甸曼德勒——大英帝國的動聽歌手魯德亞德·吉卜林(Rudyard Kipling)在潮濕和陰雨
綿綿的倫敦寫下的一首詩,捕捉到了殖民統治時期緬甸的棕櫚樹、佛塔和寺廟的鐘聲。
《曼德勒》(Mandalay)這首浪漫詩成了異國情調的東方、尤其是這座城市的套語,曼德勒
曾是有著驚人宮殿的皇家首都。這首寫於1890年的詩,自那時起一直引人浮想聯翩:
去往曼德勒之路,
飛魚在嬉戲,
黎明如雷般由中國而來,照徹海灣!
吉卜林從未去過曼德勒,他在一個現在叫毛淡棉(Mawlamyine,英文名曾是Moulmein)的
城市逗留期間,想像了幾百英里以南的曼德勒的樣子。
不過,如果也許他今天來到曼德勒的話,他會發現那裡的魅力已消失,被中國貿易的需求
掩埋了,被忙於為國內市場供應玉石和木材的中國商人的喧囂掩埋了。
曼德勒的居民將中國商人視為闖入者,他們利用曼德勒的地理位置,該市靠近印度和孟加
拉國、寮國和泰國,也離中國南方的一大片地區不遠。而且,一些華人認為自己比緬甸人
高明,認為緬甸人在經商和賺錢上頭腦緩慢。
在露天翡翠市場,中國商人與經營這種綠色寶石的緬甸商人討價還價,緬甸人賣的大石板
粗材是剛從北方偏遠地區的礦山裡挖出來的。翡翠交易已經放慢。中國的價格也在降低,
這是經濟增長放緩和猛烈反腐敗的結果。
在最近的一個上午,中國商人走在用木頭建的一排排售貨攤之間,檢查著翡翠的質量和顏
色,人們的情緒都很暴躁。
「這裡很髒、很亂,有時還有危險,」來自中國廣東省的翡翠採購者朱學飛(音)說。他
抱怨說,緬甸太窮了,沒錢安裝有助於防止搶劫的閉路電視攝像機,這種攝像機在中國到
處可見。
曼德勒是19世紀中葉在伊洛瓦底河畔創建的皇家城堡,在那之前,中國商人就一直在曼德
勒和國內之間往返。記錄顯示,早在1773年這裡已有一座中國寺廟。有些人乘船沿河而來
,也有人隨著載有銀子和絲綢的騾子商隊從雲南省南下。中國人那時的影響並不大。
如今,中國人主導了這裡的經濟。在一個被稱為「新城」的華人聚居區,沿街都是他們的
豪宅,那是他們在緬甸北部的撣邦和佤邦從事毒品、木材和礦產地下貿易積累起來的財富
的象徵。
曼德勒已變成了一個有約一百萬人口的攤大餅式的城市,坐落在被太陽烤焦了的、塵土飛
揚的平原上。喬治·奧威爾(George Orwell)曾於20世紀20年在這裡短暫居住,他對曼德
勒不屑一提,認為這裡只有五種東西:佛塔、賤民、豬、牧師和妓女。雖然許多塗有金色
油漆的古老佛塔仍然存在,但是,一座最引人注目的新塔的外觀是翡翠般的淺綠色,顯示
了曼德勒的新財富。
為了給高聳在市中心地區的粗糙混凝土建築物騰地方,奧威爾時代的木質建築已被燒毀或
拆除。
早晨的陽光為宮殿的紅磚城牆增添了幾分色彩,護城河柔光閃爍。但不久,太陽光的灼熱
驅走了這裡的一切,到中午時分,街上已大多空無一人。
大部分活動轉移到茶館裡進行。茶館四面的門窗敞開著,屋頂上的吊扇有氣無力地把熱風
攪動起來。服務員手持金屬的大茶壺在走來走去,為顧客續茶水,端上裝滿咖喱的盤子,
他們的拖鞋在混凝土地面上唰唰作響。
為了安撫中國顧客和緬客顧客之間的強烈不滿情緒,一些茶館掛出了緬甸領導人翁山蘇姬
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最近在北京會面的照片。
中國人對緬甸人幾乎毫不掩飾的蔑視——「我們只需要支付每天2.5美元的勞務費,」翡
翠採購者朱學飛說——得到怨恨的回贈,這種情緒隨著兩國的政治和經濟氣候起伏消長。
「新來的華人試圖通過向寺廟和宗教協會捐款來影響我們的文化,」69歲的覺贊拉(U
Kyaw Zan Hla)說,他是已不再發行的左派報紙《人民報》的前主編。「他們不了解尊老
、尊師和尊重僧侶的緬甸傳統。」
中國共產黨1949年取得勝利後,國民黨軍隊的一些殘餘力量逃到了緬甸北部,他們帶著他
們的大家庭在曼德勒定居下來。那時,有山牆屋頂的木製亭子和色彩鮮艷的木頭柱子的皇
宮,早已在1942年被日本人的轟炸燒毀了。
軍政府在1989年照原樣將其修復,並把圍繞宮殿的廣闊綠色山谷交給了軍隊,作為總部使
用。(1885年被英國征服後,緬甸的最後一位國王和王后被迫逃亡印度。四年後,吉卜林
寫下了《曼德勒》這首詞。)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曼德勒與世隔絕,成了新來的中國移民安家的地方,這些人給自己起
了緬甸名字,學會了當地的語言。
那些國民軍老兵的子女現在都已60出頭。他們中的一些人在黎明的柔光中,在宮牆邊的人
行道上練習太極拳。穿著短褲和運動鞋的太極積極分子希韋(U Shwe),一隻手拿著一把敞
開的中國紅扇,另一隻手拿著一把銀劍,緩緩地做著太極動作。便攜式磁帶錄音機中響起
中國音樂。
但就連這裡,對緬甸人的一種居高臨下的優越感也很普遍。「我們雇了很多緬甸人,」65
歲的徐太太說,她只給了她的姓,她擁有一家金屬加工廠。「緬甸人非常隨和。他們相信
所有的事情都是上天決定的,所以他們接受生活中發生的一切。」
在20世紀80年代,中國政府停止支持緬甸共產黨之後,一批新的中國企業家湧入緬甸,那
時,中國的市場經濟剛剛起步。
他們在緬甸北部的動亂省份從事利潤豐厚的毒品和寶石交易,還從軍政府的腐敗官員那裡
買來了身份證和公民證件,前主編覺贊拉說。他坐在自己的書房裡,裡面堆滿了舊報紙、
舊雜誌和初版書,其中包括一本發黃的奧威爾的《緬甸的日子》(Burmese Days)。
1984年,曼德勒市中心發生了一場火災,將那裡的大部分木結構建築燒毀之後,中國人行
動起來。
「緬甸人沒有錢,中國人把土地買走了,也只有他們才買得起,」覺贊拉說。「新來者與
緬甸人之間存在緊張關係很自然。緬甸人用仇恨的眼光看中國人,因為他們非常傲慢。」
中國人知道,他們炫耀的生活方式得罪了不少緬甸人。他們擔心報復,或擔心20世紀60年
代這裡發生的反華暴亂重演。
當曼德勒的佛教徒與穆斯林在幾年前發生暴力衝突時,華人居民採取了額外的自我保護措
施,商人張緒成(音)說。
中國人正在盡量不過份炫耀財富。「在中文學校,他們告訴孩子們不要挑起衝突,生活不
要太奢侈,」張緒成說。「不喝藍牌威士忌,只喝紅牌和黑牌的。我們對婚禮的汽車數量
也進行了限制。過去是40或50輛,現在只有16輛。」
※每日每人發文、上限量為十篇,超過會劣文請注意
⊕標題選用"新聞",請確切在標題與新聞來源處填入,否則可無條件移除(本行可移除)
作者: ianlin45 (Ian)   2016-11-29 13:58:00
紐時管很多
作者: richjf (jeff)   2016-11-30 10:35:00
英國殖民時期、日本佔領時期消失的片斷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