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vikk33 (陳V)
2018-07-02 14:27:32大法官任命角力戰:川普將把最高法院打造為「保守派俱樂部」?
標題:
新聞來源: (須有正確連結)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98907
川普(Donald Trump)剛結束與北韓領導人金正恩的世紀會面,美國政壇並沒有因此停下
腳步,一齣齣的政治大戲連袂上映,將影響下半年美國國內的政治動向。6月27日,美國
最高法院大法官甘迺迪(Anthony Kennedy)突然宣布將從終身職的大法官之位退休,於7
月31日生效。
今(2018)年年底美國將舉行期中選舉(Midterm Election),這個突如其來的震撼彈,
將對兩黨選情造成衝擊,外界普遍認為這是甘迺迪送給川普的大禮,因為最高法院大法官
的提名權在總統身上。但進一步分析,此事對共和黨恐怕是兩面刃,一個不小心可能斷送
共和黨與川普未來兩年的政治生命。
從墮胎到同婚,最高法院是「美國價值」的註解
美國在許多重大公共議題存有分歧,必須由最高法院裁決,因此八名最高法院大法官、加
上美國首席大法官(Chief Justice of the United States)在內的九位憲法權威,就成
為美國價值的最高詮釋者。
甘迺迪被譽為是最超然中立的大法官,在重大法案都扮演關鍵一票的角色,包含同婚與墮
胎議題,他選擇與自由派站在一起;卻也在平權法案與川普旅遊禁令上,支持保守派的主
張。但正是他客觀的立場,讓最高法院沒有一面倒傾向自由派或保守派,形成理想的平衡
。
由於大法官人數不多,所以保守、自由兩派勢力始終在最高法院以一、兩票之差拉鋸,這
也是為何甘迺迪空出席位,會被解讀對共和黨有利的原因。
為了護送戈蘇奇,共和黨不惜發動「核選項」
其實這並非川普上任後首次提名大法官人選,去(2017)年1月31日,川普提名戈蘇奇(
Neil Gorsuch)接替前一年逝世的保守派大法官史卡利亞(Antonin Scalia)。那次的提
名等於是「保守補保守」,對於最高法院的生態沒有造成衝擊,反觀此次提名甘迺迪繼任
人選,才是真正考驗川普能力的抉擇。
不僅是川普要審慎,連掌握大法官任命同意權的參議院,也要受到外界檢驗。
去年戈蘇奇任命案的爭議,在於史卡利亞死於歐巴馬(Barack Obama)任內,照理該由歐
巴馬提名出缺的大法官,但共和黨卻以大選為由,認為要把提名權留給新總統,從而在參
議院阻撓歐巴馬提名自由派法官賈蘭德(Merrick Garland)。
等川普上任提名戈蘇奇後,民主黨揚言在參議院用冗長辯論(Filibuster,又譯費力把事
拖)拖延人事任命案,但共和黨參議院領袖麥康諾(Mitch McConnell),卻動用「核選
項」(Nuclear Option)的攻防,提案修改議事規則,把「終止冗長辯論」的門檻從60票
降為簡單多數,讓僅有52席的共和黨得以終結辯論,護送戈蘇奇進入最高法院。
民主黨的「不良紀錄」,擋川普提名還很難說
但令人意外的是,修改議事規則的「核選項」表決,竟然有四位民主黨參議員倒戈,投下
贊成票。這四位分別是西維吉尼亞(West Virginia)的曼欽(Joe Manchin)、印第安納
(Indiana)的唐納利(Joe Donnelly)、科羅拉多(Colorado)的班尼(Michael
Bennet),以及北達科他(North Dakota)的海特坎普(Heidi Heitkamp)。
不僅如此,除了班尼以外的其他三人,也在戈蘇奇人事同意案的表決開綠燈贊成。
這三位跟同僚唱反調的民主黨參議員有個共通點,就是在今年要競選連任,卻都是出身共
和黨明顯佔優勢、2016年大選由川普勝出的州。相較於其他民主黨議員,這三位面臨更多
來自選區的連任壓力;從目前的民調來看,海特坎普與唐納利都陷入苦戰落後,擔任過西
維吉尼亞州長的曼欽雖然領先,但幅度也非常有限。
這也是共和黨參議院領袖麥康諾希望在期中選舉前表決大法官人事同意案的原因,這三位
有「不良紀錄」的民主黨參議員,不太可能在選舉年做出不利於自己連任的表決,加上共
和黨目前在參議院還是過半的51席,若大法官人事案壓在期中選舉前進行,共和黨有更大
的把握可以通過。
甘迺迪退休後,最高法院大法官加上立場偏向保守的首席大法官羅勃茨(John Roberts)
,雙方勢力就變成4:4僵局,川普如果再提名一位保守派法官,最高法院將更向保守傾斜
。
川普已宣布會在7月9日公布大法官人選,而且是能做個40至45年的保守派法律人,若真是
如此,往後重大公共議題,自由派恐將面臨數十年難以跨越的憲法高牆。
目前最高法院大法官,扣除甘迺迪後有兩位年屆八旬,皆是前總統柯林頓(Bill Clinton
)任內提名的金斯伯格(Ruth Bader Ginsburg)與布雷耶(Stephen Breyer),他們的
席位未來兩年若是辭職或出缺,川普就有更大的機會把最高法院打造成保守派俱樂部;所
以民主黨無論如何都有理由全力阻擋此次任命案,避免在最高法院全面失守。
共和黨的多數假象,參議院表決不見得會贏
但對共和黨來說,這個如意算盤並沒有這麼好打。目前共和黨期中選舉選情艱困,力保參
議院過半的難度很高,若參議院主導權真被民主黨奪下,屆時要通過人事案將難如登天。
不過對共和黨來說,眼下最值得擔心的恐怕不是民主黨,而是四位自家人的「造反」。
去年2月7日,參議院表決教育部長戴佛絲(Betsy DeVos)人事案時,來自阿拉斯加的穆
考斯基(Lisa Murkowski)與緬因的柯琳斯(Susan Collins)跑票,導致票數形成50:
50的僵局,最後由參議院議長、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投下關鍵票讓人事案過關。
共和黨在參議院的表決,不只扯過川普一次後腿,去年川普最大的立法挫敗,是7月27日
的歐記健保(Obamacare)廢除案表決,當時投下反對票的也是穆考斯基與柯琳斯,但沒
想到亞利桑那州(Arizona)的麥肯(John McCain)拖著腦癌病體走入議場,也當眾投下
反對票,讓法案以49:51遭到否決。
另外一位共和黨必須擔憂的對象,同樣是來自亞利桑那州的佛雷克(Jeff Flake)。佛雷
克以譴責川普聞名,是共和黨內反川普的頭號大將,並在去年10月就宣布,因為跟川普理
念過度不合而放棄連任。此次大法官任命案,若川普真如對外所稱提名保守派人士而引起
爭議,佛雷克也沒有投下贊成票的理由。
共和黨在去年底輸掉阿拉巴馬州(Alabama)的參議員補選後,只掌握脆弱過半的51席。
雖然在麥康諾的主導下,把終結冗長辯論的門檻下修成對共和黨有利,但不代表川普的大
法官人事案一帆風順。
這四位共和黨參議員,一位不連任、三位任期未滿,在沒有選舉壓力的狀況下,麥康諾將
更難掌握他們的投票意向;且與病魔奮鬥的麥肯,也不見得會出席投票,如此一來共和黨
只剩50席,只要有一人被民主黨成功拉攏,川普的保守大法官任命將功敗垂成。
超然大法官,將成選戰勝敗關鍵?
美國地方法院近幾年逐漸被捲入政治紛擾中,如川普的旅遊禁令就遭地方法院多次阻擋,
讓地方法院被部分人士譏為政治打手。相對而言,最高法院是美國司法的頂點,始終維持
其超然的公正性與中立性。
但最高法院的大法官結構,也確實會影響政府施政。以小羅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來說,其任內為了應付經濟大恐慌而推動的「新政」,就不時遭到最高法院
的阻擋,讓他在執政初期嚐盡苦頭。後來在他12年的總統生涯,陸續提名八名大法官,與
後繼總統的杜魯門(Harry S. Truman)打造一個自由派主導的最高法院,反而改寫美國
數十年的政治走向。
民主黨眼看大法官任命箭在弦上,若真被共和黨闖關成功,影響的不僅是年底選戰,還有
此後數十年最高法院保守化的後果,因此會使出渾身解數力擋任命案,隨著期中選舉越來
越近,此事引發的對立只會逐漸加深。
川普雖有一個大好機會把最高法院向右傾斜,但整個任命過程實在沒有樂觀的本錢,若能
趕在期中選舉前過關,對於提振保守派聲勢、打擊民主黨士氣絕對有加分效果,讓共和黨
挺過執政黨都選得很慘的「期中魔咒」。反之,若川普無法在共和黨主導的參議院通過人
事案、遭黨內同志窩裡反,只會進一步打擊他的威望,連帶讓期中選舉跟著陪葬。
這場民主黨、共和黨都沒有十足把握的提名攻防,與其說是期中選舉的前哨戰,不如說期
中選舉是大法官提名戰的延長賽。或許超然獨立的最高法院,正在以另一種被動的形式捲
入兩黨的政治權鬥,成為選戰角力下的犧牲品。
※每日每人發文、上限量為十篇,超過會劣文請注意
⊕標題選用"新聞",請確切在標題與新聞來源處填入,否則可無條件移除(本行可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