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論壇》風暴視角:國家出口技術越複雜 能大幅減少衰退的風險
https://goo.gl/zL1781
上報
10月各國政要與專家將齊聚在印尼峇里島參加國際貨幣基金會(IMF)、世界銀行(
World Bank)年度會議。峇里島是合宜的地點。印尼是20年前爆發的亞洲金融風暴核心。
亞洲金融風暴可以為當前阿根廷、土耳其等新興國家貨幣貶值危機提供借鏡。
與其猜測1997~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是否將重演在當前新興市場,這項習作,我留給市場
吧。無論如何,比較一個世代前的風暴與現代的危機,更能夠理解為何新興國家比較脆弱
。
新興經濟體狀況堪慮
過去幾年幾次的新興市場危機,以及1997~1998年間的亞洲風暴有著很明顯的相似處。在
1990年代的初期,美國維持超低利率、寬鬆貨幣政策,如同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之後的情
況。在1990年代中期,美國聯準會開始逐步緊縮貨幣政策,就如同現在。1995年美國聯邦
基準利率達到高峰。
在1990年代的新興市場,特別是亞洲國家增加外部借貸,創造貨幣政策、資產負債表極度
不平衡環境,隨後則引爆亞洲金融風暴。這與當前許多新興國家不同,當前多數新興國家
處於外匯儲備不足、外部借貸偏低的狀況。
不過,這不代表新興國家的財務狀況良好。阿根廷外部債務部分不算高,但在近期貨幣大
幅貶值後,卻得向IMF尋求資助。
國家該強化自危機恢復的能力
事實是,防止危機沒有萬無一失的方法。保持偏低的外部債務、靈活匯率以及實施明智的
宏觀審慎政策等措施有助於避免災難。如克魯曼(Paul Krugman)所言,那些應該顯示出
可信度,並保持市場自信的難以捉摸的政策,即可召喚出「信心」。
但是,正如病毒可以折磨最健康的人一樣,危機甚至可以掃除一個準備充足的經濟體。這
就是為什麼各國必須超越預防措施,並加強其支持迅速恢復的能力。
為了弄清楚這在實踐中意味著什麼,我們應該考慮經濟從1997~1998年危機中恢復的速度
差異。南韓的實際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在2年內回到了危機前的水平。但是,馬來西亞和泰
國花了6年時間,土耳其花了8年時間,印尼和阿根廷花10年時間才恢復到危機前的狀態。
差異與國家的富有程度無關。除了南韓,阿根廷比上面提到的所有國家還富有。恢復所需
時間的差異反而反映生產和出口的結構與技術複雜度,至少部分而言是如此。在1997年,
南韓在出口技術複雜度排名第一,後面接著是馬來西亞、泰國、土耳其、阿根廷和印尼,
這順序顯示出恢復的所需時間排名。
貨幣貶值效果雙重加乘
為什麼更複雜的出口基礎可以幫助國家從金融危機恢復呢?IMF的2015年《世界經濟展望
》報告顯示,即使全球價值鏈提升,匯率對出口成長仍相當重要。除此之外,較複雜和不
同的出口產品對於匯率波動的反應通常更明顯。危機期間貨幣貶值會帶來出口大幅成長,
並透過更複雜的產品基礎推動經濟攀升。
亞洲金融危機的經驗足以證明此說法。韓元貶值讓三星產品變得更有競爭力,該公司因此
得以擴大市場占比;阿根廷與印尼的主要出口產品為農業製品,貨幣貶值帶來的影響顯得
較為無感。
IMF的謝里夫(Reda Cherif)、哈桑諾夫(Fuad Hasanov)和王立誠(Lichen Wang,音
譯)指出,出口技術複雜度是經濟成長最有力的決定因素,但也可能是經濟彈性最強大的
來源。儘管新興經濟體可能還沒遇到危機,但並不保證他們有能力避免危機發生,那些採
取彈性匯率並限制外部債務的國家尤為如此,不過透過複雜的出口基礎,就能大幅減少長
期衰退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