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Wall62 2018-10-23 23:36:33標題:法媒:中國間諜有規模滲透 情報單位示警
新聞來源:
https://www.cna.com.tw/news/aopl/201810230355.aspx
(中央社記者曾依璇巴黎23日專電)法國費加洛報報導,情報單位示警,近年中國情報人
員在職業人脈、商務相關社群網站上「有規模地運作」,以刺探秘密為目的,意圖滲透到
行政部門、權力圈和法國大企業內。
「費加洛報」(Le Figaro)的獨家專題系列報導表示,法國對外安全總局(DGSE)和國
內情報總局(DGSI)曠日費時蒐集足夠資訊,判斷至少4000名公務機關的主管和員工、戰
略企業合作夥伴及意見領袖圈子裡的紅人,曾在領英(LinkedIn)或Viadeo等商務社群網
站上被使用假身分的中國情報人員搭上。
報導舉例,37歲的契約主管茱莉(Julie)任職於經濟部轄下單位,一名叫做蕭恩(Shawn
)的男子透過領英網站聯繫她,檔案顯示這名男子替一家專門「獵人頭」的策略顧問公司
工作。
蕭恩提出一份很吸引人的合作邀約,茱莉同意前往中國與蕭恩會面,並跟著他到一個觀光
客很多的東南亞地區「工作」,兩人第一次見面談了兩小時後,就一起造訪小島,度過4
天。
在另一起案例中,國際志工夏勒(Charles)在法國駐亞洲某地的大使館工作,3個月內,
幾家中國的聘雇公司和智庫找上他,所有邀約訊息都寫得很相似。
這些邀約訊息大力稱讚夏勒,提議以300美元到500美元(約新台幣9300元到1萬5500元)
價格請他撰寫有關法中關係的粗略報告,雖然有些資料在網路上查得到,但對方要的是把
夏勒推入一個錯綜複雜的情境裡;後來夏勒考上公務員,在完全被牽連之前停止配合。
報導說,這些真實案例只是中國在法國運作的間諜行動冰山一角,目的是大規模掠奪國家
內部和經濟財產的敏感資料。
根據費加洛報取得的消息,相關行動由中國國家安全部領導,國安部有將近20萬名工作人
員,而法國對外安全總局和國內情報總局分別僅有約6000人和4000人。
報導說,中方人員製造假身分,與目標接觸,這些熟悉操弄手法的人在領英上很引人矚目
,他們的網路形象通常是年輕、有趣、會挑逗、有才華,且畢業於中國名校,頭銜聽來都
很浮誇,他們背後的公司,有些在社群網站有上千人關注。
報導舉例,化名李瓊恩(Joan Li)的女子被情報單位逮到時,已與342人聯繫,她披著一
家中國人力資源公司執行經理的皮;傑佛瑞・王(Jeffery Wang)則自稱在北京一家策略
顧問公司擔任資深經理,他也有超過500名聯絡人;還有人自稱是某個中歐關係研究中心
的秘書長。
報導引用歐洲情報部門資料表示,中國特務機構在領英網站至少管理著500個類似假用戶
。
他們的目標通常是極具潛力的法國年輕主管,或專攻國防、外交的政治經濟領域專家等;
報導引述不具名相關人士說法表示,所有與戰略影響力和敏感領域相關的單位都可能被盯
上,像是醫療衛生、資訊、核能、奈米科技和電訊等單位。
報導還提到,有時一個目標會被10多個假用戶找上,但手法不太細緻,例如照片冒用名人
肖像或簽名不一致。
當「獵物」在領英等網站上鉤,雙方溝通會轉移到其他通訊軟體,獵物會以招待形式受邀
前往中國參加某個研討會或工作會議,然後可能當場被中國國家安全部官員「雇用」。
根據報導,此時,這個獵物可能已有一些照片、金融轉帳紀錄、甚至是與中國間諜單位合
作的證據被當作把柄,或已洩露一些敏感資訊,因此勉為其難配合。
費加洛報表示,有些被吸收的法國人甚至被唆使去參加行政考試,以便滲透到法國各部會
和情報機構。
有些人可以及時警覺到這是個騙局,但法國情報單位判斷,也有「數百個目標已進入受到
相當牽連的階段」。
另一篇系列報導則提到,中國間諜除了在網路上「釣人」,還有偷竊、複製器材等手段。
例如,有一名中國學者受邀到法國某研究實驗室工作一年,她在某個實驗室關閉的週末,
利用通行證進入管制區,過一段時間,實驗室主管就發現研究兩年的創新器材不見了。
類似的司法案例不只一件,還有領取中國政府獎學金的學生在另一所法國實驗室工作,因
事涉敏感,他能通行的區域不多,竟拿其他中國人的通行證進入管制區,使用與他所學無
關的高科技設備。
報導說,法國當局認為這種大規模間諜操作「對國家主權造成重大威脅,並置法國經濟財
產於險境,反擊的鐘聲已經響起」。(編輯:郭中翰)107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