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嫦娥四號"登月:中國的太空雄心與新一輪軍備競賽
新聞來源: https://is.gd/jXePGA
在太空探索領域,中國的發展相對較晚。但是中國把宇航員送入太空僅15年後,太空探測
器就成功在月球背面登陸,這是人類太空探索史的首次。
在未來數十年,中國不僅計畫建設一個全新的太空站,還計畫在月球上建立基地、探索火
星。
更重要的是,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支持「航天夢」,並且為此進行了巨額投資。同時,中國
媒體將「航天夢」描述成實現「民族復興」的一部分。
那麼,為何習近平和其領導的中國如此希望在太空領域有所作為?這對世界其他地區又意
味著什麼?
為什麼要探索太空?
英國皇家航空學會教授海沃德(Keith Hayward)表示,中國探索太空的動機與美國、俄
羅斯等其他國家一樣,首當其衝的是軍事需要。 「如果軍方沒有需求,「那一半的資金
就沒有了」。
第二,「這是一種炫耀的好方法」。「你可以說這是太空版的'絲綢之路',它表明中國是
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海沃德說。
第三,為了迄今尚未開發的資源,這些資源可能會讓發現它們的人變得富有。
海沃德說,在過去的50多年中,這三大原因推動了太空投資。
「嫦娥四號」在2019年1月成功著陸似乎是第二種,有助於中國成為一支在全球和地區都
不可忽視的力量。
BBC新聞網科技編輯保羅‧林孔(Paul Rincon)指出,「嫦娥四號」成功在月球背面著陸
將有助於研究月球的歷史、填補天文觀測的空白,並且能讓人類對月球上的輻射有更多瞭
解。
海沃德認為,這次著陸很了不起,「這告訴大家,『我們還沒有派人登上月球,但我們已
經十分接近了。』」
「這也向鄰國發出信號——這是一種展示軟實力的好方法,也展示了一些硬實力。」
中國頂尖科學家歐陽自遠2006年曾對中國官方媒體《人民日報》表示:「月球探測是一個
國家綜合國力的體現。」
「對於提高我國在國際上的威望,增強我們民族的凝聚力都是很有意義的,」歐陽自遠說
。
新一輪太空競賽?
對美國等國家來說,中國的成功可能會讓他們感到擔憂。
2018年8月,美國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公佈了組建"美國太空軍"的計畫,稱需要進
行這項計畫是因為「我們的對手已經把太空變成了一個作戰區域」。當時,他的話被解讀
為抨擊俄羅斯和中國。
儘管中國進行了一些成功試驗,未來還有一些太空計畫,但海沃德似乎並不認為美國需要
擔心。
「(在太空探索方面),美國仍然是支出大國,不一定通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
,而是通過美國國防部,」他說,「我認為中國無法達到這樣的水平。」
但這是新一輪太空競賽嗎?畢竟,就在幾天前,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新視野」號(
New Horizons)探測器飛越了太陽系邊緣天體「天涯海角」。同時,印度也宣佈2022年將
首次向太空派遣一個三人小組。似乎大家都希望有所作為。
另外,中國在太空探索方面的進步會讓其他國家感到擔憂並導致他們調整未來的計畫嗎?
海沃德教授表示,不太可能,「很難迅速做出回應,畢竟這是一些長期計畫」。
歐洲航天局(European Space Agency)國際月球探索工作組(International Lunar
Exploration Working Group)執行主任福因(Bernard Foing)則指出,任何進步都對世
界有利。
「中國已經展現出了巨大進步,以及與國際夥伴合作的意願,」他說。
但是,有一個國家無法與中國合作。如果美國國會未給予明確許可,美國反間諜法將限制
美國航空航天局與中國人進行雙邊合作。
還有人認為,儘管中國似乎有意在追趕美國和俄羅斯,但它可能並不認為自己在與其他國
家競爭。
「中國所遵循的是自己的動機和利益,不會因與他國競爭調整自己的計畫,」喬治‧華盛
頓大學空間政策研究所創始人洛格斯登(John Logsdon)去年對《連線》雜誌表示,「在
我看來,中國想做什麼就決定去做,不會與其他人不確定的計畫進行正式競爭。」
當然,太空探索不僅是政治遊戲。英國皇家航空學會梅西博士(Robert Massey)指出,
「嫦娥四號」也有科學目標。
歐陽自遠也曾在2013年接受BBC採訪時說到了中國的科技目標。「在科學方面,除了地球
,我們也需要知道月球等兄弟姐妹的起源和進化,從中可以瞭解到關於地球的信息,」他
說。
而且,月球還有巨大的資源潛力,一些資源「可以解決人類至少一萬年的能源需求」。
不過,將它們帶回地球仍然是一個挑戰,但中國正試圖解決這個問題。「嫦娥五號」和「
嫦娥六號」的目標是將月球上的岩石和土壤送回地球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