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最近朝鮮不挨餓的原因──「高產農民」

作者: CCY0927 (只是個暱稱罷了)   2019-01-07 10:59:25
http://china.hani.co.kr/arti/opinion/5982.html
【專欄】最近朝鮮不挨餓的原因──「高產農民」
登錄 : 2019.01.07 11:30修改 : 2019.01.07 11:32
李鍾奭
前統一部長、世宗研究所首席研究委員
今年朝鮮國務委員長金正恩的新年賀詞中雖然有關注無核化和朝美關係的部分,但是真正
吸引我的卻是評價農業部門成果時提到的「實現高產的單位和農民們」。以「協同農場」
為象徵的朝鮮現有的社會主義集體主義農業方式中,個人(農民)不能作為生產、分配單
位的情況存在。因為那樣就違反了集體主義。只能以農場、工作組和小分組形式的存在。
但在朝鮮最高領導人的新年賀詞中,出現了「高產農民」一詞。這到底意味著什麼?意思
是說,朝鮮正在進行個別農民成為生產和分配基本單位的結構性農業改革,並將其模式化

最近觀察朝鮮,最讓人震驚和好奇的就是糧食情況。僅在20年前,朝鮮還是一個至少存在
數十萬名餓死者,全國都充斥著流浪乞討的居民的國家。進入21世紀以後,糧食情況也沒
有出現好轉的特別契機,每年都通過對外援助和大規模糧食進口勉強擺脫餓死狀態。
因此很多人預測,由於近幾年的高強度對朝制裁,朝鮮會發生極其嚴重的糧食危機。但是
那種事情並沒有發生。國際社會對朝鮮的糧食援助已經中斷很久了。在過去的4~5年裡,
朝鮮從未從中國或俄羅斯大規模進口玉米或小麥。再加上居民們為了得到糧食而非法開墾
的田地也變成了造林或放置,土地規模反而正在減少。
到底是怎麼回事?糧食產量正在增加。很多專家們認為,朝鮮長期的糧食困難源於集體主
義農業方式。而這種方式不可能在農民中引起生產競爭或生產熱情。因此,為了增產糧食
,朝鮮必須像中國那樣,採取與個別農戶簽訂承包契約的方式,以個體農戶的形式進行結
構改革。但是大部分人認為,朝鮮很難斷然實行這種會導致個人主義和市場經濟擴散的改
革。
但是,朝鮮卻真的以增加生產為目標,推行了名為「圃田擔當制」的農業改革。在朝鮮,
「圃田」是指「種植糧食或其他農作物的農田」。朝鮮也通過經驗得知,以大單位集團為
基準的生產、分配系統會降低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所以這期間一直執行將協同農場的基層
生產、分配單位控制在15~20人的分組管理制度。但是,這也對糧食增產沒有特別幫助。
進入金正恩時代後,經過各種改革試驗,實行了「圃田擔當制」。即讓個人耕種特定農田
,並實行相應的分配。該制度實現了生產和分配單位向個別農民轉移,意味著朝鮮農業的
根本改革。事實上,生產競爭的基本單位不是集體而是個人。從2018年開始,《勞動新聞
》開始提及圃田擔當制,根據各農場員的能力劃分圃田的規模,並在相應的分配中強調檔
次。特別是分配中的平均主義是農民的生產熱情降低的「主犯」,強烈的違反了社會主義
分配原則,應保持高度警惕。也就是說,即使在同一小組內,根據農民的生產量和目標達
成與否,也必然會引起收入差距。
像這樣,最近朝鮮對農業管理方式進行了根本性的改革,為糧食增產打造了劃時代的契機
。當然,朝鮮的糧食情況仍然很困難,甚至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去年也曾表示
需要64萬多噸糧食。然而,與過去相比,這一進程持續顯著改善。
推動金正恩委員長農業改革的意志是對經濟發展的渴望。他在新年賀詞中公開鼓勵此前消
極容許的「個人副業畜產」活動,以給人民提供更多的肉和蛋。其背景是,如果能夠生產
出更多的產品,集體和個人都需要這種意識。
最終,朝鮮為了經濟發展,為了突破「一切行動為全體服務」的社會界限,開始實行改革
。整體評價一個人的個人能力,並在制度上加以保障。這一變化將對今後的韓朝合作和朝
鮮半島的未來產生重大影響。現在需要對此進行不亞於對待無核化問題的精密分析和應對

韓語原文: http://www.hani.co.kr/arti/opinion/column/877203.html
作者: noonee (我和烤肉間只差一撮孜然)   2019-01-07 12:52:00
所以意思是北韓終於從人民公社過度到包產到戶了
作者: sdhpipt   2019-01-07 15:02:00
當年蘇聯也有 庭院附屬地農產品可以自銷現在古巴也這樣 集體農場單位產量很低 庭院家庭菜園很高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