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外媒:一帶一路其實是一場大混亂
新聞來源: https://is.gd/TbmZoo
《彭博》分析,中國的一帶一路計劃其實根本不是陰謀,而是一場大混亂。來看看文章怎
麽分析。
報導介紹,習近平一帶一路計劃最大的特色,就是以超越西方投資者的速度,對亞洲和非
洲國家進行巨額投資。
文章説明,一般認為中國希望,將開發中國家困在債務陷阱中,再安插親中政府,以幫助
該國實現自己的軍事戰略目標。
不過,《彭博》分析,一帶一路其實是一種混亂的「品牌」和「加盟」行為,方便中國各
級官員及國有企業,拿到習近平開工認可。
報導引述一位學者説法,表示一帶一路根本沒有遵從一開始的戰略藍圖,而是一連串分散
的投機行為。
《彭博》指出,中國雖然一開始希望,可以用一帶一路,在各地扶持親中政府,但實際上
則是反對中國的政府上台,民衆對中國的敵意也愈來愈強。
參與一帶一路計劃的國家當中,除了最為人知,已將港口割給中國99年的斯里蘭卡外,同
樣是印度洋小島國的馬爾地夫,也用選票逼迫親中前總統上台。
在馬來西亞和緬甸,紛紛取消或縮小中國計劃的多個建設。
在非洲方面,肯亞及吉布地,都面臨割地危機,而尚比亞則已陷主權危機,決定向中國說
不。除了主權遭到侵蝕外,中國還在非洲國家,進行嚴重的種族歧視行為。
除了《彭博》外,也有其他媒體發表過有關一帶一路的評論,例如《產經新聞》報導,習
近平在金磚五國高峰會活動中,發表演講,表示反對美國保護主義貿易政策。報導分析,
川普主張美國優先,減少在國際社會上的存在感,給中國加強對中東和非洲影響力的機會
。例如塞内加爾,就在不久前,成爲第一個簽署一帶一路文件的西非國家。
報導介紹,中國似乎爲了避免國内批評撒錢,而沒有對外公佈具體數字。報導引述《路透
社》消息,表示中國同意給南非,高達147億美元的經濟援助,來「協助」興建基礎建設
。南非國營電力公司,也拿到了25億美元的長期借款。除了塞内加爾和南非外,盧安達也
得到了中國1億2600萬美元的借款。
報導引述國際貨幣組織説法,表示由於中國投資快速上升,導致某些非洲國家的負債比率
,出現顯著攀升。當然,最大債主是中國。
報導介紹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資料,表示中國在2000年到2015年間,總共借了非洲國
家940億美元,相當驚人。而根據報導,《BBC》介紹專家説法,表示中國巨額投資,將導
致非洲國家依賴中國資金,而淪爲殖民地。
《日本經濟新聞》也報導,中國前(2017)年一帶一路投資金額,來到201億美元,更新
最高紀錄。然而,這也讓一些小國,陷入債務陷阱。
根據報導,雖然總體而言,中國對外投資,受到美中貿易戰等影響,有出現減少,但對一
帶一路國家的投資,卻反而大幅上升,在去年來到201億美元,其中港口、鐵路、道路等
基礎建設,佔大多數。
報導介紹一位中國國營建築企業人士説法。他表示,雖然中國政府規定,一帶一路計劃中
,中國方最多只能出到85%的資金,但小國幾乎都無法承擔剩下的15%,因此實際上所有建
設費用,都是中方在承擔。但他表示,某些建設案有中國政府在背後擔保,因此對企業來
説,風險並不算高。
《日本經濟新聞》舉斯里蘭卡為例,表示外界開始擔心,中國這些看似友善的措施,其實
是債務陷阱:先讓小國深陷債海,再名正言順地奪走其重要政治軍事經濟設施。根據報導
,明年G20會議上,主辦國日本也將和與會國家討論此問題。
《亞洲時報》的時評則表示,中國一帶一路戰略,並沒有為小國帶來成長,反而是讓他們
深陷債海、剝奪他們前景、並讓他們失去購買中國出口品的能力。相反地,馬歇爾計劃使
歐洲國家復興,給他們購買美國商品的能力。
時評指出,一帶一路資金,大多來自中國負債累累的企業,而該國的經濟,正面臨内憂外
患、四面楚歌。文章批評,一帶一路為中國,創造出「經濟不穩定的軸心」(Axis of
Economic Instability),並埋下通貨危機的種子。
時評分析,對這些計劃供應大量人民幣,將造成中國國内通貨膨脹,外匯存底迅速減少,
為全球金融創造不穩定性。
時評認為,現在美國採取保護主義貿易政策,限縮了中國發洩國内過剩產能的管道。此時
,中國便宣稱一帶一路,可以擴大中國經濟成長,並加強全球地緣政治連接。
然而,文章直接點出,其實這一切都是謊言。時評批評,一帶一路建設計劃,要不是電影
院、滑雪場等無意義的設施,就是吸錢的戲法。
文章引述學者説法,表示一帶一路計劃,多半不是為了當地經濟發展,而是希望讓中國更
容易得到天然資源,或是拓展其低成本出口品市場。在許多建設計劃中,中國甚至直接從
自己國家運勞工過去,減少對當地就業機會的貢獻。
學者警告,中國還想盡辦法,讓這些國家無法逃離債務:若他們要求延後償債日期,中國
就會要求加碼簽建設合約,導致債務規模滾雪球般擴大。
文章接著提到,中國一帶一路計劃,還讓接受援助國家,失去成為中國出口品市場的機會
,因為他們往往被債務壓迫,並因中國勞工隨企業湧進,導致製造業崩潰,喪失成長潛能
。
時評警告,一帶一路一開始,可能真能對中國企業帶來正面助益,但長期而言,將對中國
造成負面影響,因為中國往往幫這些蒙受損失的企業紓困(bailing out)。雖然中國政
府總是能印更多錢,來解決債務問題,但此舉後果,可能是讓中國本土投資泡沫,擴展到
整個歐亞大陸,甚至讓人民幣價值崩盤。
時評指出,雖然一般認為,中國試圖將人民幣匯率,維持在較高的水準(小口訣:匯率上
升,外幣升值),但其實從今(2018)年8月開始,中國就一直在守護人民幣,阻止貶值
。
時評介紹,中國政府主要靠外資流入,來協助維持人民幣價值,但就如一位學者回顧亞洲
金融風暴時指出的一樣,資本流入的風險,其實相當巨大,因為危機爆發時,國内財富往
往會隨著外國資本一起逃走,找尋其他適合投資的安定地點。
時評引述研究指出,若人民幣價值迅速下降,將增加財務槓桿過高的中國企業負擔,並提
高經常帳危機風險,恐導致中國無法購買進口財,以及支付外國債務。
時評回顧,中國經濟危機,往往伴隨政治不安。最後,文章警告,中國政府官員,陷入一
個「沒有出口」的困局:他們就未來政策走向,無法達成共識,並不願離開現有的政策,
因為不知道替代方案。
其實一帶一路計劃大部分金錢交易,都是由美元進行,和世界上大部分交易無異,而人民
幣也沒有因一帶一路,獲得作為國際貨幣所需的三個功能:計價單位、交易媒介、價值儲
存。
英國《金融時報》則從金融角度,分析了一帶一路的問題。報導回顧,多年來,中國政府
不斷努力,試圖在國際社會上,推廣人民幣使用,除了簽訂多個通貨交換協議,甚至放寬
西方銀行,承銷外國公司發行之人民幣公司債的條件。
《金融時報》介紹,人民幣近年最大的成功,在於2016年,獲選成為國際貨幣組織特別提
款權(Special Drawing Rights)的一籃子貨幣之一,得到和美元、歐元、英鎊、以及日
圓相同的地位。
不過,報導提醒,雖然人民幣出現一些進展,但其國際使用程度,反而開倒車。
根據報導,人民幣在2015年,佔全球交易量總額的2.8%,但之後快速下降,到今年(2018
)10月,只剩下1.7,且在中國國内,也只有13%的貿易,是用人民幣進行,為三年前的一
半。
《金融時報》警告,由於人民幣還未能成為國際貨幣,因此一帶一路合作廠商,也大多偏
好收到美金,讓中國央行放出大量外匯存底中的美元,協助「國策銀行」進行貸款。
不過,中國就算外匯存底再高,也絕對不是無限大,因此報導引述花旗銀行專家説法,表
示中國達成一帶一路目標的能力,其實有限,受限於中國政府無法控制的因素:美元。報
導介紹,若人民幣今天是國際貨幣,中國就能用印鈔票的方式,來滿足一帶一路建設計劃
要求。
花旗銀行專家稱之為「美元限制」(dollar constraint),並向《金融時報》説明,若
中國經常帳惡化,此限制就會更加明顯,因為若該國需要外國提供資金援助,他們就無法
輕易動用美元資產,繼續推動一帶一路計劃。
非政府組織消除不義債務委員會(Committee for the Abolition of Illegitimate Debt
)發佈評析指出,現在外界已發現,中國一帶一路計劃,會對接受投資的國家,帶來巨大
債務、為所欲為的跨國企業、黑箱交易、資源環境剝削、以及地區團體破滅等恐怖結果,
但多未提到此計劃對中國國内,帶來的貪污、國内金融困境、以及仇外情結高升等影響。
文章指出,中國和過去殖民帝國性質不同,因此今天的中國人,並沒有在國家對外擴張戰
略中,得到好處。
文章先從中國共産黨執行一帶一路的目的開始看起。作者指出,資本必須追求利潤,但中
國國内市場在2000年後,卻無法提供適合的環境供資本生存,因此許多資金便流向海外,
而中國共産黨也相當鼓勵此現象,卻未仔細考慮其後果。
文章回顧,習近平成為國家主席前,其實表現普普,因此必須取得政治及經濟上的成功,
才能穩固自己的權力,而一帶一路計劃便因此萌芽。
之後,一帶一路計劃吸收愈來愈多的資源,讓中國加強對相關計劃的管制,以控制風險,
但對習近平的個人崇拜,導致沒人敢質疑一帶一路,因此該計劃便相當容易得到金融資源
。
然而,文章説明,這造成一帶一路成為中國國内外貪污的溫床,並引起接受融資國不滿。
在中國國内方面,雖然文章坦誠,難以取得中國正確資料,但已有多人遭起訴,甚至傳聞
有人將一帶一路當作洗錢手段,將資產送往國外,以在中國共產黨崩潰後,順利逃亡移居
。
不過,文章指出,一帶一路將資金過渡投注國外的行為,也導致中國國内貧富差距日益擴
大。文章回顧去(2018)年,中國湖南省耒陽市,出現家長因不滿分班方式,而集體抗議
的情形,其中有600人湧進警察單位建築,向内部投擲啤酒瓶和磚瓦,導致員警受傷。連
結内為《台灣英文新聞》報導。
消除不義債務委員會文章諷刺地指出,如果中國願意多花點錢請更多老師,耒陽市的抗議
就根本不會發生,自然也不需要浪費金錢在鎮壓家長上。
此外,文章説明,中國為了鎮壓類似社會不滿情緒,使用大量資源在維穩上,佔了2017年
政府年度支出的6.1%。
在排外情緒方面,文章分析,中國拍攝《戰狼》等愛國主義電影,導致部分民衆出現比中
國政府更偏激的言論,例如希望用核武器打擊日本,導致若習近平未能滿足這些情緒高昂
民衆的要求,火可能會燒到他的屁股上。
文章繼續寫道,中國透過一帶一路計劃,招攬了許多留學生,但他們都享受比中國學生更
優渥的待遇,導致這群希望「中國優先」的「戰狼」之不滿,甚至開始散佈謠言,指非洲
國家學生在中國散佈愛滋病。
最後,文章介紹中國在新疆對維吾爾族進行的打壓,並説明中國將該地作為最新科技迫害
的試驗地,且可能在日後將大數據、臉部辨識等維穩手段,引進其他地方。文章指出,這
證明一般民衆對中國來説,只是一帶一路計劃的犧牲品。
在結論中,文章批評一帶一路為中國帶來經濟放緩、社會動蕩、以及日益增強的打壓,而
不是一個明亮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