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如何防止基因編輯嬰兒事件重演?

作者: skyhawkptt (skyhawk)   2019-01-26 16:49:22
標題: 如何防止基因編輯嬰兒事件重演?
新聞來源: https://is.gd/XkI76x
一年前,史丹佛大學的遺傳學研究員馬修‧波特斯(Matthew Porteus)博士突然收到了一
位年輕中國科學家的來函,要求與他見面。
幾週後,這位名叫賀建奎的科學家來到他的辦公室,拋出一個驚人的消息。他說,他已獲
得中國一個倫理委員會的批准,可以將經他進行基因編輯的人類胚胎用於妊娠,這是一種
以前從未進行過的實驗,在許多國家都是非法的。
「我花了大約40分鐘,用十分明確的語言來告訴他,這種做法是多麼錯誤,多麼魯莽,」
波特斯在最近的一次採訪中說。
波特斯並沒有將賀建奎的意圖告訴任何人,因為他認為自己已經說服賀不再這麼做,並且
他也不清楚該如何舉報一名中國科學家的計畫。得到賀建奎透露信息的其他兩位美國科學
家也沒有將這件事告訴任何人。
現在,在賀建奎宣佈創造首例基因編輯嬰兒——一對於11月出生的雙胞胎——並震驚科學
界近兩個月後,世界上的主要科學和醫學機構都迫切地試圖出台國際保障措施來防止這樣
任意妄為的實驗再次發生。
然而,雖然全世界的科學家都同意這種恐怖景象必須加以制止,但在如何制止上卻意見不
一。即便是賀建奎所使用的基因編輯工具Crispr的發明者們,在怎樣才是最佳方法的問題
上都有不同看法。
一些科學家希望頒佈持續數年的暫止禁令來制止將經基因編輯的人類胚胎用於妊娠。另一
些認為禁令限制性過強,或者不可執行。一些認為,科學期刊應該同意不發表胚胎編輯研
究。另一些人則認為那是具有誤導性的,或者是徒勞的。
但多數人同意,主要的健康和科學機構應迅速採取行動。世界衛生組織正在召集小組討論
會,制定全球標準供各國政府遵循。美國國家醫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Medicine)和
美國國家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的負責人已聯合提議,與其他國家的學
術機構成立委員會,制定標準,這樣科學家就無法「尋找方便的地點開展危險、不符合倫
理的實驗」。該提議包括建立「一項國際機制,使科學家能夠提出他們的擔憂」。週四,
達佛斯的世界經濟論壇安排了該議題的討論環節。執行將需要各個國家去做,許多國家已
經有相關的法律法規。但由科學家制定的全球標準可以給各國一個有力的推動。
擔憂不只在於基因編輯嬰兒會導致意想不到的健康問題,還可能遺傳給後代,或可能會有
人企圖生育經過設計的嬰兒,通過基因改變獲得身體特徵、智力或運動能力。
科學家們還擔心,這會拖累那些沒有太大爭議性的基因編輯,這些處理不涉及胚胎,且在
疾病治療或預防方面有著更大的潛力。
不僅一些美國科學家知道賀建奎的意圖,其中一位可能還支持過他。他在萊斯大學(Rice
University)的博士生導師麥可‧迪恩(Michael Deem)告訴美聯社稱,在針對參與胚胎編
輯項目夫婦的知情同意環節期間,他就在中國。
萊斯大學正在展開調查。迪恩的律師也曾告訴美聯社,他在賀建奎的基因組學公司裡有「
少數股權」,他說:「麥可不做人類研究,他也沒有做這個項目的人類研究。」
賀建奎和迪恩尚未回覆《紐約時報》的郵件。萊斯大學發言人拒絕提供關於調查的任何信
息。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MIT Technology Review)在香港舉行的一場基因組編輯大會召開
前披露了此事,而後年齡在35歲上下的賀建奎於11月通過一則影片聲明對外公佈了他的研
究。
「我被嚇壞了,能感到某種身體上的不適,」Crispr發明者之一珍妮佛‧達奧納
(Jennifer Doudna)說。賀建奎在感恩節發給過她一封題為「嬰兒已出生」的郵件,這是
她第一次得知他在做什麼。
賀建奎說,他使胚胎中一個會讓人感染HIV的基因失了效,但這在醫學上是沒有必要的,
因為預防HIV還有更簡便、更安全的方式。
他給出的數據表明,基因編輯無意間可能已導致帶有未知健康問題的基因轉變。對於賀建
奎是否確保嬰兒父母理解了基因編輯的風險,仍存在很大懷疑。他說他還完成了第二個妊
娠,對此中國當局表示尚在進行中。
波特斯稱,他現在覺得自己當初在瞭解到賀建奎的計畫後應該和同事們商議,並在他仍在
自己辦公室時,就寫封郵件給中國的一位資深倫理學家。
另一位與賀建奎交談過的美國人、史丹佛大學倫理學教授威廉‧赫爾伯特(William
Hurlbut)博士說,2017至2018年,他曾在與賀的討論中對他的工作表示過強烈反對,包括
警告他「『這會害了你,會讓你蒙羞。』」
赫爾伯特說,截止去年10月,「我個人確信他要麼已經植入,要麼已經有了活產兒。」
他說他沒有告知任何人,因為「當時我的想法是,這又不是說我知道某人要去殺人了;這
是個既成事實。我沒覺得自己有任何道德義務或實際的好處要去把這件事說出來。」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馬克‧德威特(Mark DeWitt)拒絕接受採訪,但他說他也曾試圖勸
阻賀建奎。
所有三位美國科學家都指出,賀建奎告知他們時期望他們能保密,這也是科學家通常分享
初步研究的方式。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院長弗朗西斯‧柯林斯(Francis
Collins)博士說,如果賀建奎是在美國的大學或資助機構完成工作,科學家們可能已經就
此事發出了警報。他所在的這個機構不資助人類胚胎編輯研究。中國的體制太過複雜,美
國科學家可能不瞭解「究竟他們該敲響什麼樣的警鐘,該向誰敲響警鐘,」他說。
一般認為中國當局對遏制非正統的科學實驗更多是持自由放任態度,而在據中國國有媒體
報導,當局表明政府初步調查發現賀建奎「嚴重違反」了國家有關規定後,國際社會開始
加緊行動,就此事給出一個協調一致的對策。
調查結果——即他偽造了倫理文書,使用了安全性、有效性不確切的基因編輯方法,有意
逃避監管——表明他可能面臨刑事指控。賀建奎的學術單位深圳南方科技大學解除了他的
聘用合同。
「顯然,中國政府在嚴肅對待這件事情,」華盛頓的國家醫學科學院院長曹文凱(Victor
Dzau)博士說。
賀建奎是否會遭到處罰,在一開始是不明朗的。近年來,中國大舉投資,旨在成為科技大
國,包括出資吸引賀建奎這樣的科學家回到中國,他在美國完成了博士和博士後工作。一
些令人大為震驚的實驗,如將頭部移植給另一個身體的想法,並未被阻攔。
「這種危險且無正當理由的研究,一定要得到正式承認並被判定為非法,」在初步結果公
佈後,達奧納說。「這一公佈確認了一道倫理和科學行為的國際『紅線』,以幫助確保這
類激進的、無醫學必要性的、疏於管束的研究不再發生。」
在接受調查期間,賀建奎一直住在職工宿舍,能夠在校園走動,去健身房,並與一些西方
的科學家溝通。赫爾伯特已和他通過電話和郵件,他說在那些談話中,賀聽起來「對自己
將來能有所貢獻仍抱有希望」。
賀建奎起初說過,他對自己所做之事感到「自豪」,在被問及是否表達過悔意時,赫爾伯
特回覆道:「他對這件事披露給世界的方式和時機真的感到後悔。」
賀建奎近期還給英國遺傳學家羅賓‧洛維爾-巴奇(Robin Lovell-Badge)發過郵件,稱:
「我完全同意,『對於那些想開展人類基因編輯的人,科學家應該劃分出一套明確的『該
做』和『不該做』的事項準則。』」
至少有一份重要期刊在香港的聲明之前就決定不發表賀建奎的研究,科學家們也在就是否
要發表展開爭論。
波特斯說,他最初認為,應該把它貼在一個接受未經同行評審的早期研究的論壇上,因為
「我們可以進行一次徹底的梳理,以便瞭解每一個細節。」但現在,他說,「我不再認為
這樣做是合適的。這種行為太過分了,不能獲得任何形式的認可。」
儘管賀建奎說他的動機是保護人們不感染愛滋病毒,顯然他也希望得到權威科學家的認可
。在這對雙胞胎出生前的幾個月,他要求會見Crispr的另一位發明者張鋒。在張鋒位於波
士頓博德研究所(Broad Institute)的實驗室,賀建奎展示了他在實驗室培養皿中對人類
胚胎進行基因編輯時獲得的數據,這並沒有讓張鋒感到警覺,因為已經有幾位科學家這麼
做了。但張鋒尖銳地批評了賀建奎的基因編輯結果中的「大問題」。
賀建奎完全沒有提及植入胚胎的事情。「也許我不應該挑那麼多毛病,這樣他就會透露更
多信息,」張鋒說。
一些專家說,阻止錯誤使用胚胎編輯的最佳方法是由所有新科學技術的公共和私人參與者
協調行動,包括監管機構、專利局、資助組織和責任保險公司。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的生物倫理學家R‧奧塔‧查洛(R. Alta Charo)最
近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發表的文章中提議,
建立一個「由公共和私人實體組成的綜合生態系統,可以約束我們當中的任意妄為者」。
第一步可能是成立一個由美國科學與醫學研究院牽頭的國際委員會。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
院長曹文凱說,許多國家現在已經同意成立這個委員會。它將在今年發佈一份報告,制定
詳細的指導方針。
目前的標準反映在2017年美國國家科學院的一份報告中,稱只有在預防或治療「嚴重疾病
或殘疾」,且沒有「合理替代方案」時,才可以將經過編輯的胚胎用於人類妊娠。曹文凱
希望更加細化,比如哪些疾病嚴重到足以證明風險是合理的,哪些風險是可以接受的,以
及需要多少初步測試。
他說,委員會可能會建議對植入編輯過的人類胚胎的行為實施暫止禁令,直到報告得以發
表。一些頂尖科學家希望有更長的暫止期。
張鋒說,五年的暫止禁令將允許科學家展開必要的公開討論。
達奧納不同意這種觀點,她支持制定「非常嚴格的國際標準」,讓期刊「聲明它們不會發
表這樣的作品」。
她一直在和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的柯林斯在電子郵件中爭吵,後者傾向於暫禁。
「如果你使用『暫禁』這麼嚴重的字眼,它的影響力就會大一些,」柯林斯說。他指出,
要想實現它,就需要達成國際協議,打消個別國家那種「我們覺得現在沒問題了」的念頭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