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大家論壇》脫歐視角 :英美憲政體制 淪為全球最失能的民主政體
新聞來源: 上報 https://goo.gl/9om6LV
布朗
‧ 英國前首相
‧ 現為聯合國全球教育特使
英國與美國都以其長治久安的穩定憲政體制聞名,但現今竟都名列全球「最失能的民主政
體(most dysfunctional democracies)」,這簡直是個悲劇。
無力解決的僵局
英國國會過往面臨緊急狀況或是陷入僵局後,都有能力突破困境,過去2個世紀以來,無
論是針對選舉制度改革、《穀物法》(the Corn Laws)、自由貿易、上議院、或是愛爾
蘭議題等的激辯,最終都能藉由改革與讓步解決。
但現在,一場針對英國與歐洲的關係,為期2年半、讓所有人都精疲力盡的辯論,已讓(
英國國會)西敏宮(Westminster )無力招架,同時也在消磨白廳(Whitehall,泛稱英
國政府)的時間、精力與耐心。
隨著3月29日英國脫歐(Brexit)的最後期限逐漸逼近,無論是英國政府或是國會,似乎
都沒有能力解決這個自己創造的僵局。
在1月29日於國會討論的最新政府提案,清楚表明了首相梅伊的內閣團隊,並沒有從過去
汲取教訓。長達一周的「協商」,充其量只是一場首相表演左耳進右耳出(hearing but
not listening)的鬧劇,她同時也正頑固地畫地自限。
梅伊的保守黨正在分崩離析,她的內閣也正在瓦解,或許有半數內閣成員覬覦她的首相大
位。梅伊版的脫歐協議遭到破紀錄的230票否決,而29日的會議也可能只是進一步揭露,
國會除了所謂的「硬脫歐(no-deal Brexit)」之外,並沒有在脫歐政策上取得任何共識
。
「叛徒」、「叛國」滿天飛
都到了這個節骨眼,要在3月29日脫歐期限來臨前,所剩的32個國會工作天內,討論出脫
歐協議需要的7條複雜法案及數百道行政命令,根本是不可能的任務。
但更令人擔心的是,英國擁有的不僅是失能的政府,似乎也擁有不願由政府治理的公眾。
在這段冗長的討論過程中,首相的提案沒有任何一個曾受到超過25%以上的民意支持。
根據「以希望取代憎恨(Hope Not Hate)」與「天佑英國(Best for Britain)」這兩
個倡議團體的民調顯示,有高達68%的民眾認為,現在沒有政黨在替他們發聲,這樣的比
例前所未見,而且還在持續上升中。
政策與民意間的落差是如此之大,民眾對政府的不信任也相當嚴重,這使得「叛徒」或是
「叛國」等字眼成為日常用語的一部分。反對脫歐者宣稱,2016年脫歐公投通過的原因是
謊言氾濫、誤信假數據、以及選舉制度遭受破壞,當初的支持者則認為無痛脫離歐洲的承
諾,已經無法兌現。
與歐盟往來成大難題
假如脫歐協議是在最後一秒以黑箱方式通過,民眾將會認為自己遭到政府排擠,因為這樣
的協議,對他們的生活有無遠弗屆的影響,所以若是政府在決策時,將民意排除在外,那
民眾將永遠失去對政府的信任。
因此,英國政府若是不重新採納民意,很顯然就無法解決這個僵局,也無法修補破碎的信
任,更遑論治癒一個分裂的國家。英國現在需要的對話,並不只限於國會與政府間,而是
要擴大到政治菁英與社會大眾之間。
「以希望取代憎恨」的民調還顯示,有將近6成的民眾同意以下的命題「這似乎是較好的
作法……暫緩整個討論,舉辦公聽會,尋求社會大眾的共識後再繼續。」
從此刻開始亡羊補牢,還不算太晚,政治人物應向英國民眾敞開心胸,誠實告訴他們,走
捷徑已經行不通了。
「脫歐或留歐」看似是個簡單的是非題,但即便是最強硬的死忠「脫」歐派,也樂於和歐
盟各國進行貿易,並享受便捷的交通,在英國與歐洲間往返。
但便捷交通背後所代表的,其實是複雜的供應鏈(supply chains),像是從航空業到汽
車製造業等服務業、登陸權及道路交通法規、環境與動物健康標準等等,即便是維生藥品
的供給,像是最基本的胰島素(insulin)等,也會受到硬脫歐的影響。
英國與歐盟的關係
要撤換一套由許多複雜條約組成的完整體系,是個浩大的工程。想要用過於簡化的比喻,
來說明脫歐問題,根本就不可能。
難道英歐雙方真能像離婚夫妻一樣,老死不相往來?或者,英國就像是退出了一間高爾夫
俱樂部,那還能堅持改變人家的規則嗎?
自從時任首相的麥米倫(Harold Macmillan)在1961年準備英國首次的歐盟會籍申請以來
,已經過了超過半個世紀,這段期間,歐洲一直是爭論的焦點。然則,身為歐洲的一部分
,對英國來說究竟代表什麼意義?
針對這個問題,英國卻只進行過2次深度探討:一次是麥米倫的報告,另一次則是工黨政
府於2003年進行的研究,該研究針對英國是否該停用英鎊,加入歐元區,有多達23冊的深
度論述。
和以往的情況相比,此時此刻更是需要這類建立於事實的研究,因此,在29日的會議中,
國會不只得表決延長脫歐期限,還需慎重考慮舉辦一系列的公民大會(Citizens’
Assemblies)。
若是決定這麼做,英國國會的專責委員會將在英國各地舉辦公聽會,隨機抽取的公民代表
應該考慮所有事實,尤其是脫歐公投中的決定性因素:到底要由誰來管控英國的邊界與法
律?
二次脫歐公投
這類公聽會還得搭配英國國會重新斟酌歐洲政策。之後,如果大家都認定情況確實改變了
,國會便可以與歐盟重新協商,並且再舉行一次公投,讓整件事情拍板定案。
這類公聽會在各地都有良好的成效,例如(美國)加州、北歐、澳洲等地,近期最成功的
例子,則是在愛爾蘭(Ireland)的墮胎公投前夕所舉辦的公聽會。
一個本來可能被抱持完全不同立場的極端主義者挾持的議題,在愛爾蘭成了公民辯論的主
題,擁有虔誠天主教信仰的群眾與堅定的女性主義者,在會議中堅守各自的立場、互相傾
聽理解,進而互相尊重。最終,輸掉公投的那方並沒有質疑公投的結果。
英國脫歐影響大
英國可以從這樣的案例汲取經驗,而且我認為,一旦脫離過往是非題的桎梏,英國人民多
能認同,整體情況已於2016年後徹底改變,乃至進一步達成共識。
這樣的共識,可說相當重要,因為還有另一個更加迫切的理由:硬脫歐將導致失業率攀升
、貿易量下滑、大眾陷入恐慌,開始盲目囤積物資,而且隨著英吉利海峽(English
Channel)沿岸的碼頭停擺,高速公路預定地將會淪為卡車停車場。
美國與英國的政治僵局已造成了一連串的混亂,但這兩個國家超乎尋常的失敗治理,可能
會導致截然不同的後果。總統可能來來去去,但美國穩健的憲法所帶來的韌性,終將帶領
她突破困境。
可是如果英國遭到歐盟以硬脫歐掃地出門,那麼在接下來的數十年間,英國就將落入邊緣
化的處境,並遭逢大規模的經濟衰退。
(翻譯:楊詠翔,責任編輯:簡嘉宏)
※每日每人發文、上限量為十篇,超過會劣文請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