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歐洲市場還是歐洲統治權

作者: kwei (光影)   2019-04-05 09:32:21
https://www.guancha.cn/AlainBenoist/2019_04_04_496331.shtml
(觀察者網; 劉清瑞 中譯)
可對照
https://arktos.com/2018/09/24/europe-a-market-or-europe-a-power/
(Arktos; Martin Locker 英譯)
【阿蘭·德·伯努瓦(Alain de Benoist)是歐洲“新右派”運動的代表人物。作為文化
獨特性和整體性的捍衛者,他主張歐洲人在多元文化主義面前保留自己的身份的權利。本
文是阿蘭·德·伯努瓦在“2014年《元素》(Élements) 期刊學術研討會”上發表的講
話,收錄於期刊Arktos。
在這篇文章中,他從歐洲的現狀入手,以敏銳的洞察力揭示了歐洲構想的基本問題。為使
歐洲重煥生機,作者強調了統一歐洲的必要性,指出歐洲要著重從政治、歷史、文化文明
方面重構自身,實現歐洲獨立的統治權。】
歐盟的明顯缺陷表明了目前歐洲構想的失敗,以及 “歐洲統治權”的必要性。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二十五年前,歐洲似乎能解決所有問題。如今,它卻成為別國的累贅。隨著歐洲美好未來
的幻滅,各方的強烈譴責如期而至。歐盟委員會的各方面都飽受詬病:它限制倍增,干涉
無關事務,使平民受苦、機構癱瘓;它的組織形式匪夷所思,且缺乏民主合法性;它企圖
消滅民族和國家主權,最終淪落為一台失控的機器。在多數國家,對歐盟持積極看法的民
眾比率已十年多連續走低。2004年,認為“法國作為歐盟成員國弊大於利”的法國民眾比
率為25%;到2013年,這一比率躍升至41%。最新的一項伊普索斯民意測驗顯示70%的法國
人希望“限制歐洲的權力”。
事實上,如今的歐盟正經歷空前的合法性危機,且其前景黯淡無吸引力。那麼,我們是如
何走到這一步的呢?
20世紀90年代初,歐洲開始“解構”,當時人們正針對是否批准《馬斯特里赫特條約》做
辯論。正是在這一時期,歐洲的未來變得明顯問題重重,許多歐洲人開始失去希望。同時
,當全球化引起更多擔憂時,歐洲並沒有保證更強的購買力、更好地規範世界貿易,也沒
有保證再分配減少、犯罪率降低、勞動力市場穩定和更有效的移民管控。反之,歐洲構想
在那時出現了,它沒有解決全球化帶來的衝擊,而是成為了這種自我重複過程的一個階段

從一開始,歐洲構想其實就違反了常識,我們犯了四個根本錯誤:
第一,集中發展經濟貿易,忽視政治和文化。歐洲幻想通過齒輪效應,能將其經濟公民身
份機械地轉化為政治公民身份。
第二,想通過頂層創建歐洲,而不是從基層入手。
第三,傾向於通過早期擴張將還未準備好入歐的國家納入歐洲,以深化現有政治結構。
第四,對歐洲邊界和歐洲一體化的目標從未做出明確規範和決策。
沉迷於發展經濟,歐洲共同體的“締造者”故意將文化棄之不顧。他們最初所做的努力旨
在將國家融入一種功能主義者視角下嶄新的行動空間模式。對讓·莫內一行人來說,為實
現國民經濟相互交織,政治的聯盟是很有必要的。因為相比不聯盟而言,聯盟的代價顯然
更小。但可別忘了“歐洲”的第一個名字是“共同市場”。 這種最初的經濟主義必然有
利於制度的自由化轉向,必將對聯盟領導層即將制定的公共政策進行經濟層面的基本解讀
。歐洲還遠沒有為政治化的到來做好準備,就因經濟的過度膨脹而迅速去政治化,並將專
家權力神聖化,實施專家治國戰略。
我們在沒有建立起歐洲的情況下解構了國家。
1992年,隨著《馬斯特里赫特條約》的簽訂,歐洲共同體變為歐洲聯盟。這種語義上的變
化也具有啟發性:歐洲各國與其“聯合”不如尋求“共通點”。當下的歐洲首先是經濟的
、遵循市場邏輯的歐洲。在自由主義精英看來,歐洲只能是一個完全遵守資本邏輯的大型
超級市場。
正如我所說,我們犯的第二個錯誤就是希望從頂層即從領導層的制度來創建歐洲。恰恰相
反,與“整體聯邦主義”擁護者的想法一樣,我們應該遵循合理的邏輯,從底層開始,從
街道到自治體,從自治體或聚居區到地區,從地區到國家,最終由國家創建整個歐洲。這
正是嚴格執行權力下放原則所要求的。根據權力下放原則,只有在下層權力無能為力時高
層權力才需要進行干預(這是充足能力原則)。而在歐盟成員國地區,往往是集權官僚機
構通過其命令規範一切。高層權力任何時候都要將自認為能做的事情幹預一番,結果是導
致歐盟委員會決定了一切,認為自身無所不能。
我們絕不能被歐洲主權主義者們對歐盟作為“聯邦歐洲”的慣性譴責所誤導:通過將所有
功勞歸功於上層的傾向,歐洲主要基於雅各賓模型而建立。但這樣的歐洲絕對不是“聯邦
”,而是極端化的雅各賓模型,兼具懲罰性的專制主義、集權主義和不透明性。
第三個錯誤是歐盟的盲目擴張。我們首先應該深化現有結構,同時在全歐洲進行廣泛的政
治辯論以試圖對歐盟的目標達成共識。盲目擴張傾向在歐盟吸納中東歐國家的擴張過程中
體現極為明顯。大多數這類國家申請加入歐盟只是想從北約的庇護中獲利。他們確實在談
論歐洲,但其實只寄希望於美國!這導致了歐盟的“稀釋”和低效,很快所有人都相信這
個包含二十五國的歐盟已無法發揮作用。這種看法在土耳其加入歐盟後人們對歐洲文化、
宗教及地緣政治前景的擔憂中進一步加深了。
由於各國經濟水平、社會狀況和稅收體制的差異,歐盟早期擴張也導致了敲詐式的工業再
分配,這損害了工人利益,並最終成為歐元危機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引入單一貨幣非
但不利於歐洲國家經濟的趨同發展,還惡化了經濟狀況,令人難以承受。
歐洲主權無處可尋,國家主權也成回憶。換句話說,我們在沒有建立起歐洲的情況下解構
了國家。這個悖論完全說得通——歐盟不僅試圖以歐洲取代國家,還試圖以經濟取代政治
,以官僚管理取代人民治理。歐盟接受了一種自由主義,這種自由主義以對經濟首要地位
的強調和通過對政府管理的“去政治化”來廢除政治的意願為基礎。也就是說,這種自由
主義為“去政治化”創造條件,使任何訴諸合理政治決定的行為都變得不合時宜。
此種自由主義傾向還滋生出某種道德危機。長久以來,歐洲一直沉迷於普遍主義,將愧疚
感和自我否定塑造的世界觀內化。它已成為唯一一片“為開放而開放”的土地,而絲毫不
考慮此舉將會給別國帶來什麼後果。
歐洲起初就致力於將普遍性概念化,無論是追求向好還是向壞的普遍性。它想成為“關於
普遍性的文明”,但“關於普遍性的文明”和“普世文明”並不是一回事。常見的一種美
好說法是,“普遍性”這個詞最積極的意義是“地方無邊界”。但主流意識形態忽視了“
普世文明”和“關於普遍性的文明”的區別。在領導人的要求下,歐洲陷入了自我忽視和
懺悔之中,因為它仍記得——是人權宗教使同一性這一概念推廣開來。毫無遠見的人文主
義者將自身定位為歷史的審判者,將無差別視為一種救贖的理想,同時強調不同文化歸屬
的過程。正如阿蘭·芬基爾克勞(Alain Finkielkraut)所說,“這意味著為了不再排斥
任何一方,歐洲必須擺脫過去,不再迷茫,將自身的遺產看作人類權利的普遍性留存下來
。我們什麼也不是,這是我們不被任何事物禁錮的先決條件”。“虛無至極,寬容至極”
,社會學家烏布里希·貝克(Ulrich Beck)以同樣的方式說;然而正是這種歷史文化虛
無感令人對一切過敏。
作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存在,歐洲領導人拒絕將自己看作其歷史、文化和共同命運的擔保
人。在他們的影響下,歐洲從未停止重複“自身歷史乏善可陳”的論調。歐元鈔票完美印
證了這一點:票面上只有空洞抽象的建築結構,沒有一處景觀,或是一位名人肖像。總的
來說,歐洲想逃離歷史,尤其是自身的歷史。它被禁止確認自己是什麼,甚至不想質疑自
身身份,只因害怕對其成員國造成“歧視”。歐洲宣稱依附於“價值”,其實就立即強調
了這些價值並不屬於它,所有人都應該有相同的價值。強調“價值”而非“利益”,目標
或者對政治主權的渴望恰恰表明了歐洲的集體無力感:不知道想要什麼。她甚至不會對此
有疑問,因為她應該清楚自身什麼都不想要。為什麼?因為她已經不知道歐洲是什麼,也
再不想搞清楚歐洲到底是什麼了。
如此下去,後果不堪設想。在移民領域,歐盟對移民採取了一種十分慷慨的接納政策,這
個政策沒有成員國能表示異議。工商業領域,拒絕任何“庇護”的論調同樣盛行。自由貿
易壁壘的完全移除導致大量新興國家的低價商品和服務湧入歐洲,並在各種領域(社會、
財政、環境等)實施傾銷;而歐洲本土的生產系統越來越多地流向歐洲以外的其他國家,
使歐洲去工業化,失業和貿易逆差問題更加嚴重。
為終止美國超級大國的統治地位,我們必須為世界恢復多極化維度。這是“構建歐洲”的
另一個原因。
外交政策是國家主權的對立面。由於歐盟並非一個政治機構,顯然不可能存在共同的外交
政策;最多會有一個週期性的國家外交集團,其“對外”政策源於“共同體”的能力。無
論是對美國干預伊拉克的問題,還是對利比亞、馬里、敘利亞戰爭問題,或者俄羅斯、中
東、巴勒斯坦、科索沃和最近的克里米亞問題,歐洲人一直無法達成共同立場;大部分人
僅僅在附和美國的立場。既然無法分享共同利益,歐洲自然也無法擁有共同意志,採取共
同政策。
然而,儘管歐洲構想令人失望,但我們卻比以往更加需要政治上統一的歐洲。為什麼?首
先是為了能夠讓(因長期戰亂衝突以及各種形式的對抗而分裂的)歐洲各民族重拾對其共
同文化和文明的歸屬感,以確保這個命運共同體內部不再彼此對抗。而且,就當下這個歷
史時期而言,政治上統一的歐洲也同樣必要。
雅爾塔體系時期,世界被美蘇兩極支配,歐洲第三方力量的出現已成必須。蘇聯解體後,
此種需求日益增加:如今支離破碎的世界裡,只有歐洲團結統一起來,才能保證其民族國
家在世界舞台上充分發揮職能。為終止美國超級大國的統治地位,我們必須為世界恢復多
極化維度。這是“構建歐洲”的另一個原因。
同時,隨著全球化的發展,世界邊界消失,時間和空間概念不再重要,這也使民族國家日
漸衰落。在現代化末期——或者用新興術語說,在後現代時期,隨著跨國事務持續增多,
早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就陷入危機的民族國家已日漸式微。這並不意味著國家喪失了全部權
力,而是說它們再也無法招架由金融系統引發的全球問題了。在一個充滿變數和全球風險
的世界,沒有哪個國家能指望自身解決與之相關的問題。換句話說,民族國家不再是解決
國家問題的首要實體。它們過於龐大,無法滿足公民的日常期待;同時也過於弱小,無法
招架全球化帶來的挑戰和束縛。如今的歷史時期是地方活動和大陸集團當道的時期。
在如此情境下,“主權主義者”變成了一群能寫好批評文章卻提不出好辦法的人。他們譴
責(但並非無端地譴責)歐盟領導層的決定中官僚主義和技術官僚主義傾向時,很多事例
表明如今民族國家的官僚機構和技術專家政府也不過爾爾;他們批判歐盟的“大西洋主義
”時,各國政府也正往相同的方向發展。今天,我們正在目睹一場浩大的全球同質化運動
,同時影響文化、經濟和社會生活。民族國家的存在無法以任何形式阻擋其聲勢。這場民
族同質化的載體是無國界的,能夠通過簡單地聯結國家來應對同質化的信念是嚴重錯誤的
。因此,大多數針對歐洲的批評放在國家層面來看也同樣適用。
其他批評則互相矛盾。所以經常是同一群人在譴責歐洲的政治無能(圍繞海灣戰爭,前南
斯拉夫衝突這樣的話題),以此來絕對抵制必要的領導人物組建一個真正的,政治性的,
且唯一能在外交政策領域做出必要決定的政府。
有關國家“主權”的爭論也半斤八兩。當我們說歐盟牽扯到國家主權的讓渡時,我們忘了
一個事實:長久以來,民族國家已經在所有至關重要的領域喪失了政治決策能力。在全球
化領域,國家不再是名義上主權的承載者。如今,面對資本轉移,金融市場的力量以及資
本的空前流動,各國政府表現出明顯的無能為力。我們必須對此加以關注,以便找到建立
新主權的可行辦法,也就是說,恰恰需要建立歐洲層面上的主權。這是“構建歐洲”的另
一個原因。
顯然,歐洲的構建出現危機的潛在原因之一是好像沒人能對“歐洲是什麼”這個問題做出
回答。其實答案是不少的,大多數人們也都同意,但卻沒有答案立場一致。而要回答“歐
洲是什麼”這個問題,自然需要回答另一個問題:歐洲應該成為什麼?
歐洲是一項關乎文明的工程,否則將毫無價值。
歐洲到底是尋求建立具有明確邊界和共同政治制度的自治、獨立的政治權力,還是僅僅成
為一個巨型市場和對“公海”開放的自由貿易區?歐洲領導人其實一直沒能在這點上統一
意見。這注定導致歐洲在無限空間中被削弱,並被大規模地去政治化、中立化,只能通過
技術專家和政府間的決策機制運作。迄今為止,歐洲的倉促擴張和對歐洲結構造成影響的
不確定性助長了第二種模式的發展,也就是“盎格魯-撒克遜”或“大西洋”靈感。在這
兩種模式之間進行選擇就意味著在政治與經濟,陸上力量和海洋力量之間做出選擇。不幸
的是,那些參與建造歐洲的人根本沒有地緣政治的意識,他們完全忽視了陸上和海上邏輯
的對立。
1964年,戴高樂將軍完美定義了這個問題,他說:“對法國來說,打造一個“歐洲化”的
歐洲是一個議題。“歐洲化”的歐洲意味著歐洲由自身建造,為自身存在。換句話說,歐
洲要有自己獨立的政策,屹立於世界當中。有些人言語上希望這一構想能夠實現,卻在行
動上有意無意地抵制這一構想。沒有自身獨創政策的歐洲基本上仍然會受到美國方面的支
配,但直到今天,對人們來說,歐洲從屬於美國這一事實似乎仍是正常和令人滿意的。”
歐洲是一項關乎文明的工程,否則將毫無價值,這是一個獨立而堅定的歐洲所應當擁有的
觀念。她既不遵循個人主義,也不遵循集體主義,拒絕種族中心主義也不推崇自由主義。
因此,我希望歐洲遵循整體聯邦制,只有堅持這個概念才能辯證地實現自主和聯合,同一
和多樣的必要平衡。正是基於此,歐洲應該立志成為一種能捍衛其特定利益的主權力量,
一個能在多極化世界中規範全球化的槓桿,以及一項關乎文化和文明的獨創工程。
目前,如我們所見,局勢闖入了死胡同。我們想要文化意義上的歐洲,卻只受到技術官僚
的支配。我們因為使用單一貨幣而深受其害,毫無收益。我們目睹著國家主權的消亡,同
時沒有維護必要的歐洲主權。我們視歐洲為全球化的輔助者而不是其中一員。我們看到歐
洲將緊縮政策,債務政策和對金融市場的依賴合法化;看到她在新一輪的美蘇冷戰中站在
美國一邊,準備與美國簽署跨大西洋貿易協定,任由美國擺佈。我們還看到她變得健忘,
迷失了自己的身份,因此無法從過去脫身,投身於未來建設;她不再傳播歷史遺產,無法
開展偉大的公共事業;她脫離了歷史,就要淪為別國的話柄和談資。
如何擺脫這種桎梏?這是屬於未來的秘密。很多人提出初步的解決方案,這些方案值得我
們抓緊時間去研究。我常引用尼采的一句話,“歐洲的未來只會走向墳墓”。我們知道,
尼采也呼籲大家做“合格歐洲人”。那麼,讓我們成為 “合格歐洲人”的一員吧:讓我
們呼籲構建歐洲政府、實現歐洲統治權,締造我們期冀的自治而主權獨立的歐洲,以免歐
洲自掘墳墓。
朋友們,歐洲萬歲!謝謝!
作者: zxzx309 (123456)   2019-04-05 12:00:00
歐盟只是為了經濟利益結合在一起,除非像美國聯邦制度,不然很難合作
作者: RIFF ( 向問天 )   2019-04-06 15:01:00
1.以我接觸的有限的歐人印象:'歐盟無涉文化'基層是支持的不同於本文所述:官僚精英的獨斷2.'去政治化'對法國有利
作者: kwei (光影)   2019-04-06 23:34:00
謝謝分享。歐洲很複雜,要深入基層研究真相,並動態追蹤。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