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蘇丹政變:中國在非洲「老朋友」下台後雙邊關係變化觀察
新聞來源: https://is.gd/GjnMVY
上週政變中下台的前蘇丹總統巴希爾(Omar al-Bashir )一直被北京當做 為「中國人民
的老朋友」。隨著他的倒台,外界注意力再次轉移到中國如何與政權變更頻繁,但被其視
為「友好」的國家發展雙邊關係。
從1980年代開始,蘇丹的石油、港口、公路橋樑、電力等項目都有中國公司的影子。巴希
爾去年訪問北京期間,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其會面時曾形容這位蘇丹前總統為「中國人
民的老朋友」,並表示歡迎蘇丹參與中國主導的「一帶一路」建設。
除了蘇丹,中國過去數十年在多個非洲國家投入大量資金,中國領導人都以同樣的稱謂形
容多個非洲國家的領導人。這些國家之後經歷了多次權力更替,卻似乎無損中國與這些國
家的關係,而即使中方在當地的投資經常受外界批評令受助國陷入債務陷阱,這些項目大
多也得以維持。中國是如何做到的呢?
津巴布韋前總統穆加貝
中國的其中一名「老朋友」,是津巴布韋前總統穆加貝。他自1987起掌權40多年,直至
2017年當地國會對他提出彈劾後他主動辭職,由副總統姆南加古瓦(Emmerson Mnangagwa
)接任。
在穆加貝的領導下,津巴布韋是中國「一帶一路」計畫在非洲的重要合作夥伴。2015年,
津巴布韋政府批准了9.29億美元的來自境外的直接投資,當中超過一半來自中國。中國也
是津巴布韋最大的外資來源。
穆加貝在任期間多次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見面。習近平2015年訪問津巴布韋,其後2017
年穆加貝到北京回訪。中國官方新華社報導指,習近平兩次與穆加貝會面時都跟對方說「
中國永遠不會忘記老朋友」。
穆加貝2017年下台後,中國隨即向新任總統姆南加古瓦發出賀電。路透社報導形容,中國
沒有為穆加貝這個「老朋友」的離開多流眼淚。
姆南加古瓦掌權後,中國在津巴布韋的投資力度似乎沒有減少。中國國企中鋼集團去年宣
佈,會在津巴布韋投資10億美元興建新廠房。另外,去年12月開始在津巴布韋首都哈拉雷
(Harare)興建一座由中方資助的新國會大樓,預計兩年多後建成。姆南加古瓦沒有透露
中國資助的金額。
姆南加古瓦去年9月到中國出席中非合作論壇期間與習近平會面,新華社當時引述習近平
形容津巴布韋是中國的「好朋友、好夥伴、好兄弟」。
埃及前總統穆巴拉克
另一位中國的「老朋友」是埃及前總統穆巴拉克。他在2011年倒台之前當了30年總統。他
2009年曾經訪問中國,時任中共政治局常委賀國強與其會面時,稱讚其為「中國人民敬重
的老朋友」,為中埃關係的發展作出重大貢獻。
中國官方傳媒當時甚少報導穆巴拉克倒台的新聞。埃及在往後七年出現了三名主要領導人
,包括穆爾西(Mohamed Morsi)和現任總統塞西(Abd-al-Fattah al-Sisi)。雖然領導
層頻變更,中國在當地的投資似乎沒有大影響。
美國《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雜誌形容,中國在埃及許多官方發起的計畫投放大
量資金。這包括埃及在2015年宣佈的首都搬遷計畫。根據《外交政策》的數字,埃及建設
新首都商業區所需的約30億美元大多由中國的銀行借款提供,中國開發商華夏幸福也宣佈
會為項目投放200億美元。
埃及投資部長納斯爾(Sahar Nasr)去年透露,中埃兩國數年簽署與「一帶一路」相關項
目的投資額達180億美元。她認為,來自中國的投資可以幫助埃及減少對歐洲和非洲的投
資的依賴,是個「雙贏」的情況。
為甚麼中國仍能維持與這些國家的關係?
從事非洲研究的香港科技大學訪問教授沙伯力(Barry Sautman)指出,中國花了數十年
時間培養和非洲國家的關係,因此雙方的關係改變並不是容易的事情。他接受BBC中文訪
問時指出,即使有時候雙方關係搖擺不定,大多「很快就會回覆正常」。
非洲一些國家的地理位置對中國也十分有吸引力。《外交政策》的報導以埃及為例,位於
埃及境內的蘇伊士運河大大減少亞洲和歐洲之間的船運時間,是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
重要組成部份,因此埃及與美國在「打擊恐怖主義」一邊維持關係外,也同時保持與中國
的關係,不受國家領導人多番更替影響。
沙伯力也認為,中非關係的發展沒有受太多其他國家的挑戰。他認為中國與非洲的關係跟
其他地方不同,印度在非洲影響力十分少,美國在特朗普政府領導下沒多管它與非洲的關
係,而俄羅斯總統普京對建立與非洲國家的關係也「沒大興趣」。
沙伯力說,中蘇關係在巴希爾下台後不會有太大的改變。他接受BBC中文訪問時解釋,中
國早就已經凖備好如何應對巴希爾下台。他指出除非蘇丹軍方突然改變外交方向,否則它
與中國的關係不會大改變,因為中國對蘇丹的基建投資有「明顯的好處」。
「即使俄羅斯與非洲建立關係,也只是一些表面的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