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華為被美國芯片商集體斷供 科技公司重塑供應鏈有多難
新聞來源: https://is.gd/Q6fkxw
美國政府禁止企業使用華為產品後,陸續有消息傳出,多家美國科技公司已經凖備與華為
切割。
據彭博社消息,向華為提供不同類型組件的英特爾(Intel)、高通(Qualcomm)、賽靈
斯(Xilinx)、博通(Broadcom)已經向員工發出通知,暫停向華為供應產品。
與消費者最為相關的谷歌已宣佈暫停斷供,華為新手機今後不可以使用Gmail、YouTube、
Chrome等谷歌軟件,華為海外市場被認為將受到打擊,但華為稱自己的產品和服務在中國
市場不受影響。
華為稱對此早有凖備,已嘗試尋找美國以外的供應商。華為創始人任正非週二(5月21日
)接受中國媒體採訪時表示,華為已經做好凖備,不會出現極端斷供。歐洲跟華為溝通很
密切,華為也不會輕易排除美國芯片。
任正非還強調,華為「並沒有因為美國的禁令下來就沒有量產能力了」。
然而業內人士和專家分析認為,在一些核心技術和芯片等方面,要尋找替代品或自我研製
並不容易。
美國供應商
英特爾是華為部分服務器芯片的主要供應商,高通向華為提供手機芯片及調製解調器,賽
靈斯則向華為提供網絡可編程芯片,博通就供應一些用作一些網絡機器的可撤換芯片。
據彭博通訊社消息,四家公司已決定不向華為供貨,但這些公司均拒絶評論。
翻查資料,單在2015年,華為採購價值18億美元的高通芯片、6.8億美元的英特爾芯片以
及6億美元的博通芯片。路透社報導,華為2018年對外採購部件花了700億美元,當中110
億美元是從美國企業採購。
彭博社和《日本經濟新聞》引述消息人士透露,華為一早獲美國政府官員警告,要摸索美
國以外的供應商,去年年底已開始,儲備大量的晶片和重要零組件,即使美國禁止企業向
華為供應產品,華為亦可以運作三個月,部分重要組件可能面對更嚴厲的出口管制,所以
儲存量會更大。
消息人士說,華為會就各組件尋找多間供應商,不希望依賴單一公司,以免其他國家跟隨
美國對華為實施禁令。
貨儲量畢竟只足夠應付短時間,能否及時找到替代的供應商以及華為新研發的電訊產品是
否用得上這些儲備芯片,也存在疑問。
羅森布拉特證券公司分析師孔茨(Ryan Koontz)說,華為目前仍然非常依賴美國半導體
產品,在5G網絡建設上,同樣可能會因為缺乏美國供貨而有所延誤,牽連全球的供應鏈,
對全球電訊市場均會有很大影響。
美國資訊科技和創新基金會星期一發表報告,指嚴格的科技出口管治去令美國企業未來5
年的出口銷售損失563億美元。
香港科技大學資訊、商業統計及營運學系副系主任許佳龍對BBC中文說,「高科技市場尋
找替代品是很困難,因為這些替代品有專利上的保護,就算自我研發,首次要有高的技術
要求,第二要確保沒有侵犯別人專利。」
以谷歌為例,就算未來華為可以使用谷歌免費提供的安卓開放源代碼操作系統,但企業有
需要時,仍然要與谷歌洽談怎麼作出修改等等,反映中國企業對安卓的依賴。
對於有意見認為,中國可以自主研發操作系統,但許佳龍說,這是一個很困難、很花時間
的事情,「這也是為何手機市場只有兩、三個系統……要設立自己的系統,不是一朝一夕
的事情。」
他指出,企業要有危機感,一旦產品基礎組件需要依靠他人,使要凖備別人不供貨時的應
變措施,這個問題在高科技市場特別嚴重。
從手機主板看華為受到的影響
知道美國禁令對華為有多大破壞,可以先看華為P30 Pro旗艦智能手機主機板,它只有手
指般大,但卻依賴複雜的供應鏈網絡。
華為自家制的海思產品只有RF收發器(圖中的1)以及音效芯片(圖中的4)。
美國半導體公司思佳訊(Skyworks)負責設計和製造芯片的射頻前端模組(front end
module,圖中的2)令手機可以接收手機網絡訊號;另一間美國半導體公司Qorvo則負責製
造處理不同電台頻道的射頻前端模組(front end module,圖中的2),兩者均受到美國
禁令影響。
美國半導體公司美光科技(Micron Technologies)就設計了快閃存儲器(圖中的5),可
以令P30有128GB的儲存量,根據數字,美光科技約13%的年度收入來自對華為的供應。
韓國SK海力士 (SK Hynix)半導體公司則負責設計和生產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RAM,
圖中的6),這家公司不受美國禁令影響,但仍然有一些外交上的麻煩,中國據報提出關
注,指SK海力士和其他韓國芯心製造商一起向中國加價,不過這些公司否認。
這只是一部手機上的主板,去年,華為公佈核心供應商名單,裡面有33家美國企業,週一
,美國商務部公佈臨時牌照,容許部分公司繼續支援現有網絡及設備,但長遠而言,中美
科技界之間的合作亦仍不穩定和難以預測。
分析認為,美國此舉會鼓勵中國自主研發,但這是困難和昂貴,但長遠而言可以給中國一
個機會,去為未來科技訂下自己的標凖。
美國以外的供應商
有中國業內人士對BBC中文表示,華為在高端芯片、功率器件上對外依賴程度較大,部分
工具和軟件並沒有自研能力,就算具備低端芯片的設計能力,在量產、良產方面仍然有待
優化。
業內人士說,美國的禁令不單影響華為,亦影響華為向其他企業供應材料和其他產品的東
西,牽動整個電訊、5G網絡以及科技業的發展。
《日本經濟新聞》消息稱,德國英飛凌科技公司亦會停止向華為供貨,反映美國禁令不單
影響美國企業。但隨後華為方面否認這一消息,稱「德國芯片廠商英飛凌沒有停止供貨」
。
根據華為的年度報告,2018年運營商業務收入為2940億元人民幣、消費者業務約3489億元
人民幣。銷售收入方面,中國2018年達3721億元人民幣,歐洲中東非洲合共2045億元人民
幣。
華為旗下的海思半導體公司,具備一定的自主研發能力去設計芯片,然而華為涉及業務和
產品之廣泛,不是幾家公司就能夠支撐公司每一項業務。
據一些分析公司估算,華為70間供應商中,約60%是位處亞洲。亞洲最大的芯片供應商、
負責幫華為生產芯片的台灣積體電路(台積電)以及一些日本供應商早前表示,會持續評
估美國決定的影響,暫時會繼續與華為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