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中美貿易戰休戰意味著什麼?
新聞來源: https://is.gd/4I2pTu
日本大阪——週六,根據川普總統和中國宣傳機器的說辭,一場已經動搖了全球經濟和市
場的貿易戰進入休戰狀態。關稅不會進一步提高,至少目前不會。美國還將放鬆對中國最
成功的跨國企業華為可能帶來極大破壞性的懲罰。
然而,川普總統週六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達成的初步和平協議的梗概,可能會進一步鞏
固全球經濟秩序的廣泛重組,削弱中國數十年來作為世界工廠的地位。
川普與習近平借日本大阪20國集團峰會之機所討論的細節目前還不清楚。雙方已同意恢復
談判,但不保證有最終結果。雙方的分歧仍可能擾亂這場經濟衝突目前出現的脆弱和平,
中美貿易戰已給全球增長前景蒙上陰影。
即使這次不牢固的休戰也會有遲遲不去的影響。美國將在未來幾個月、或許是未來幾年繼
續對中國商品徵收廣泛的關稅。幾乎可以肯定的是,全球企業將繼續把其供應鏈——至少
最後階段——轉移出中國。
「只要威脅存在,就有依賴這些長供應鏈的風險,」賓夕法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當代中國研究中心(Center for the Study of Contemporary China)主任
戴傑(Jacques deLisle)說。「企業不喜歡不確定性,目前的做法延長了不確定性。」
在這點上,大阪會晤的結果類似於去年12月1日川普和習近平在布宜諾斯艾利斯見面後宣
佈的休戰。那次休戰保留了美國對中國製造的產品加徵的關稅,休戰一直持續到今年5月
,直到川普政府指責中國在一項部分完成的協議上出爾反爾。按照該協議,中國本會對經
濟進行廣泛的結構性改革,以換取美國取消關稅。
讓關稅無限期地保留下去,長期以來一直被雙方視為是次於最好的解決方案。美國希望中
國進行根本性的經濟政策改革,因為中國政府大量補貼美國公司的本土競爭對手。
北京的官員希望徹底取消關稅。但他們拒絕徹底改革以工業補貼和國有企業為基礎的經濟
模式。他們認為,這種模式在過去40年裡成功地幫助數億人擺脫了貧困。
對中國來說,大阪會晤代表著一次短期成功。川普推遲了對每年約3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
徵收新關稅的計畫。他曾威脅,如果北京不回到談判桌,他將在某個不確定的日期對中國
商品徵收新關稅。他還表示,會減弱他的政府對華為使用美國技術的限制,但沒有提供具
體細節。這些限制切斷了這家中國電信設備巨頭所需的半導體和其他技術的供應。華為曾
表示,採購這些東西每年花的錢總計為110億美元。
或許最重要的是,中國雖然沒有同意進行川普政府認為至關重要的立法改變,卻說服了美
國重返談判桌。北京認為按照美國的要求把改變寫進立法是一種侮辱。
「中國不會放棄主權,也不會示弱,」清華大學著名經濟學教授朱寧說。
但休戰對減少川普已經設置的貿易壁壘幾乎毫無幫助。他先是在去年夏天對每年從中國進
口的汽車製造和核反應堆零部件等關鍵行業的價值500億美元的產品加徵了25%的關稅。然
後,他又對價值200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加徵了10%的關稅。今年5月,他把對後者加徵
的關稅提高到了25%。
作為回應,從製鞋企業到電子產品製造商等一系列企業正在將它們的供應鏈遷出中國。許
多公司已將最後的組裝轉移到越南,導致今年美國從越南的進口激增,而與此同時,美國
從中國的進口已開始減弱。
「這已經表明存在著巨大的不確定性,我們不會回到以前做事的方式了,」曾擔任美國貿
易官員、現任亞洲協會政策研究院(Asia Society Policy Institute)副總裁的溫迪‧卡
特勒(Wendy Cutler)說。
這種轉變不會在一夜之間發生。中國仍然是一個製造業巨人,擁有龐大的供應鏈和熟練的
勞動力。即使那些繼續將最後的生產遷出中國的公司,也在繼續購買中國製造的零部件,
尤其是在中國佔主導地位的電子產品領域。儘管貿易緊張局勢在最近幾週不斷惡化,但蘋
果(Apple)正在計畫將一系列功能強大的個人電腦的生產從美國轉移到中國去。
全球律所貝克‧麥堅時(Baker & McKenzie)為企業客戶提供關稅和供應鏈方面的諮詢,其
香港辦事處的律師喬恩‧考利(Jon Cowley)說,「將整條供應鏈連根拔起是項噩夢般的任
務。即使不需要幾十年,也要花上好幾年時間。」
川普總統曾在過去的一週警告,他對大量商品從越南湧入感到擔憂。如果政府認為企業是
假裝在中國境外生產,而實際上只是在中國境外組裝中國製造的零部件的話,這種激增可
能會招致川普政府的審查。
不過,中國幾乎沒有辦法阻止這些轉移。中美兩國之間的貿易如此不平衡,以至於中國能
加徵關稅的美國進口商品要少得多。中國可以打擊在其國內大量銷售產品的美國公司,比
如蘋果或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等,但打擊這些公司可能會傷害生產這些產品的中國
工人。
中國的戰略到目前為止一直是針對農產品,如果川普希望在2020年再次當選總統的話,他
需要在這些生產農產品的州獲勝。這個戰略已經奏效。美國農民已在對華出口上遭受了損
失,他們一直在敦促白宮解決貿易戰的問題。為了緩解衝擊,川普已推出了兩輪用於幫助
補貼農民的財政支持。但中國在川普面前懸掛購買農產品的胡蘿蔔,似乎再次說服了總統
放棄他更大的威脅,稱這將讓農民「成為巨大的受益者」。
川普週六說,中國已同意恢復購買一些農產品和其他產品。作為對美國關稅的報復,中國
最近停止了購買這些產品。「中國將購買大量的食品和農產品,他們很快就會開始購買,
幾乎是立即購買,」川普在大阪演講時說。「我們會給他們列出我們想讓他們購買的東西
。」
如果美國經濟放緩或金融市場受到衝擊的話,川普的立場可能會改變。雖然貿易戰可能在
川普的大本營,以及在以製造業為主的搖擺州的部分地區受歡迎,而且,中國恢復農業採
購可能會改善貿易戰的形象,但對選民總體來說,貿易戰不受歡迎。
儘管如此,美國兩大政黨的領導人都表示,無論誰入主白宮,美國都可能繼續對中國採取
強硬立場。尤其是對華為的態度顯示出兩黨都有採取強硬立場的意願。川普週六說,在向
這家中國電信設備巨頭銷售產品上,他會允許美國公司有更大的迴旋餘地。他的這番話並
沒有為哪些公司可能恢復銷售提供多少明確的信息。科技行業提出理由說,應該允許它們
向華為銷售不對國家安全構成威脅的產品。
川普的這些言論已在週六引發了質疑。參議院民主黨領袖、紐約州參議員查克‧舒默
(Chuck Schumer)在一份聲明中把華為稱作是「我們擁有的讓中國在貿易上採用公平做法
的少數有力槓桿之一」。
「如果川普總統退卻,就像他現在正在做的,那將大大削弱我們改變中國不公平貿易做法
的能力,」他說。
美國官員曾對美國盟友把華為描述為一個潛在的安全威脅,目的是讓他們轉向別處去購買
先進電信設備。華為否認自己對任何公司構成安全威脅。
「即使他們試圖在如何執行川普已經決定的事情上盡力而為,單是他釋放的這個信息本身
就嚴重削弱了為說服盟友加入到我們的行列所做的努力,」勞拉‧羅森伯格(Laura
Rosenberger)說,她是德國智庫馬歇爾基金會(German Marshall Fund)的高級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