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日韓貿易戰」的爆氣時機?日本為何強硬

作者: laptic (無明)   2019-07-11 18:56:01
「日韓貿易戰」的爆氣時機?日本為何強硬突襲
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3/3922881
2019/07/11 陳威臣
https://uc.udn.com.tw/photo/2019/07/11/99/6551605.jpg
在G20高峰會結束後兩天,7月1日日本政府突然宣布,將限制包括氟聚酰亞胺、光阻劑及
氟化氫等3種原物料出口南韓,此舉果然打到韓國的痛腳,造成韓國政壇和科技業的騷動
。 圖/美聯社
大阪G20高峰會在6月底風光落幕,然而國際局勢千變萬化,縱使檯面上多國元首們大家笑
臉迎人、手握得緊,但大拜拜結束之後,翻臉不認帳的事時有所聞,這次的大阪G20也不
遑多讓。
地主日本與鄰居韓國,自從文在寅成為韓國大統領之後,關係日益惡劣,雖然2018年的日
中韓三國高峰會與這次的大阪G20,文在寅都親自出席,但這幾年兩國卻出現不少經貿衝
突,彼此相互嗆聲,外加日本海自與韓國海軍的軍事摩擦(雷達照射事件),也難怪兩國
領袖在大阪G20幾無互動,只有開幕歡迎式,安倍晉三首相與文在寅禮貌性握手8秒鐘而已

就在G20高峰會結束後兩天,7月1日日本政府突然宣布,將限制包括氟聚酰亞胺(
fluorine polyimide)、光阻劑(resists)及氟化氫(hydrogen fluoride)等3種原物
料出口南韓,此舉果然打到韓國的痛腳,不但造成韓國科技業的騷動,也讓文在寅總統召
開記者會,要求日本收回這項措施。
https://uc.udn.com.tw/photo/2019/07/11/99/6551630.jpg
日韓兩國領袖在大阪G20幾無互動,只有開幕歡迎式,安倍晉三首相與文在寅禮貌性握手8
秒鐘而已。 圖/美聯社
▌輸出限令兩敗俱傷?
氟聚酰亞胺、光阻劑及氟化氫,在面板與半導體的生產上,是不可或缺的原料,而且日本
在相關原料的佔有率相當高,光阻劑更是高達九成。也因此日本對韓國不再有出口優惠,
韓國科技業隨即面臨斷料的問題。
即便韓國政府將投注大筆資金,協助韓國企業發展原料的生產,但也是緩不濟急,畢竟研
發得要耗上數年甚至於十多年的時間。面對日本的強硬態度,韓國總統文在寅8日發表電
視演說,稱這次的事件是前所未有的非常事態,也說日本以政治目的干涉民間企業的貿易
往來,不僅只有韓國,包括全世界都相當憂慮。
此外,韓國駐WTO代表團,也在7月10日清晨向WTO提出告訴,認為日本違反國際自由貿易
,要求日本必須撤回限制措施。只不過日本政府也有話說,認為要給誰優惠日本政府自有
判斷,而且這樣的優惠並沒有簽訂條約,歐盟也沒有給予韓國出口優惠,因此並沒有違反
WTO的規定。
https://uc.udn.com.tw/photo/2019/07/11/99/6551222.jpg
即便韓國政府將投注大筆資金,協助韓國企業發展原料的生產,但也是緩不濟急,畢竟研
發得要耗上數年甚至於十多年的時間。 圖/法新社
https://uc.udn.com.tw/photo/2019/07/11/99/6551244.jpg
日本的限制令在南韓引發社會極大的反彈,圖為在首爾的抗議行動,要求安倍晉三針對徵
用工問題謝罪賠償。 圖/美聯社
加上日本政府認為文在寅政權與北韓友好,況且近四年來,韓國發生156件戰略物資流入
北韓、伊朗、敘利亞等的事件,因此相關的原料有可能流到北韓,成為軍事用途,安倍在
7日也於媒體訪問上意有所指地表示,「南韓在這方面無法讓人信任」,因此必須要進行
較嚴格的限制。但韓方認為,這些都只是日方的片面說詞,否認相關原料曾輾轉流到北韓

只是彼此的喊話,並沒能讓局勢緩和,韓國境內也展開拒買日貨運動,不但將日本啤酒等
相關產品下架,還有許多人取消前往日本旅遊的機票。同時也波及到一些在韓國發展的日
本藝人,還受到人身威脅,像是當紅的韓國女子團體TWICE,其中的三位日本成員,就被
許多粉絲網友痛罵,要她們「滾回日本」。
日本企業同樣擔心這次的措施,是否會引來韓國的報復。像是索尼、Panasonic 與 SHARP
等,所生產的OLED電視與手機、使用的OLED面板幾乎都是韓國製,屆時如果韓國斷貨,對
日本的製造商反而造成傷害。此外原料製造商也因為少了韓國這個主要買家,即便這些原
料並不乏買主,但長期下來對雙方都不是好事。
https://uc.udn.com.tw/photo/2019/07/11/99/6551234.jpg
只是彼此的喊話,並沒能讓局勢緩和,韓國境內也展開拒買日貨運動,不但將日本啤酒等
相關產品下架,還有許多人取消前往日本旅遊的機票。 圖/美聯社
▌安倍「川普化」?日本的政治判斷
有不少專家便推測,從近期的重啟商業捕鯨、到現在的對韓輸出限令,安倍在這個節骨眼
,似乎突然「川普化」(トランプ化),顯示出強硬的一面;種種措施是否又與7月21日
的參議院選舉有關,成為輿論分析的焦點。由於這次的選舉,如能讓自公聯盟與日本維新
會等支持修憲的政黨,在參議院達到2/3以上的席次,那麼安倍政權就有機會得以完成修
憲的願望。
而根據TBS電視台,在日本對韓實施貿易限制之後所進行的民調顯示,日本政府對韓國實
施原料供應限制,認為適當的民眾高達58%,顯見日韓對立更能激起一般民眾的同仇敵愾
,這對於選舉來說,自然是有加分。弔詭的是,日本國內除了共產黨與社民黨等左派小黨
有向執政黨提出批判之外,其餘的各大政黨,在這個議題上卻少有發言。
由此可觀察到,安倍政權壓根不信任文在寅,且文在寅當政後,不但逐漸向北韓釋出善意
,對日態度卻也相當不友善。今年二月還發生了韓國國會議長公開要日本天皇謝罪的事件
,這都刺激了日本保守右派的政治神經,導致對文在寅相當不滿,也希望挫挫銳氣「反擊
一下」。
https://uc.udn.com.tw/photo/2019/07/11/99/6551604.jpg
安倍政權化被動為主動,現在就等待韓方來談了。 圖/歐新社
在日本宣布限制對韓出口優惠後,文在寅政權一團慌亂,果然引起部分韓國媒體的抨擊,
認為文在寅無能,居然連這樣的事情都無法解決。這對日本的執政黨來說,對內可獲得民
眾的支持,在21日的參議院選舉可能得利,對外多少讓文在寅政權得到壓力,原先設定的
目標已經達成,因此即便像美國的財經界感到憂心,但安倍政權化被動為主動,現在就等
待韓方來談了。
當然政治上的操作是一回事,日韓兩國畢竟還是唇齒相依,過去即便有相當多的嫌隙,但
兩國在經濟、軍事、地區政治上,仍是重要的夥伴,也因此透過外交與經濟的管道緊密溝
通,或許是解決的方法。因此文在寅於10日的演說中,表明韓國政府與經濟界,將會努力
地以外交方式解決這個事情,隨後並找來韓國前30大企業主共商對策。
而韓國大財閥三星的副會長李在鎔,則在7月7日低調抵達東京,據傳是要尋求原料供應的
替代方案。當然日本企業也與韓國的合作夥伴以其他的供應方式,例如透過旗下在台灣的
工廠供貨,來解決燃眉之急。至於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的成允模部長,則在9日的記者會
中,表明希望能在12日下午,與日本方面商討解決之道,達成雙方協議,可以說韓方目前
是各種管道並用,就是期望能快速解決這個事情。
對日本而言,時間壓力是在韓國,即便韓國向WTO告狀,日方認為日本並未違反規定,經
產大臣世耕弘成在記者會上就表示:要來「說明」可以,但這並非「協議」,可見日本是
老神在在、態度強硬。日本政府的關係人士還表示,安倍會在近期親自說明強化輸出限制
的正當性。
https://uc.udn.com.tw/photo/2019/07/11/99/6551227.jpg
日韓兩國畢竟還是唇齒相依,在經濟、軍事、地區政治上仍是重要的夥伴,雖然透過外交
或許是解決的方法,但雙方的外交對口態度都相當強硬,協商還有待努力。左為日本外相
河野太郎、右為南韓外交部康京和。 圖/美聯社
▌難解的徵用工問題
這次日本的原料輸出禁令,也被外界認為是針對日韓之前的徵用工歷史問題,所採取的經
濟報復。然而在徵用工問題的處置上,日韓雙方從原本已有解決共識、到2018年南韓的賠
償訴訟,日韓對爭議的解決有不同認知的矛盾,已至於僵持至今。
二次大戰爆發之後,由於戰局日益緊迫,日本政府依照全國總動員法,對日本本土與各殖
民地,展開物資與人力的動員,進而衍生出後來所熟知的「慰安婦」與「徵用工」問題。
1945年終戰後,日韓卻一直沒能建立正式外交關係,直到1961年,時任韓國總統朴正熙訪
美途中,順道訪問日本,並與日本展開會談,成為兩國建立緊密關係的起點。
當時日本政府打算針對韓籍日本兵與徵用工薪資等議題,進行個人賠償,以作為兩國建立
外交關係的誠意。日方計畫賠償每人200美金,總額為3億6千萬美金(約合現在的48億美
金、5,184億日幣、1,440億台幣)。
https://uc.udn.com.tw/photo/2019/07/11/99/6551226.jpg
1965年日韓簽定基本條約、日韓請求權與經濟協力協定,」,明文日本將對韓國提供3億3
千萬美金的無償經濟援助,與2億美金的低利貸款,而韓國也將不再向日本進行請求權賠
償,隨後兩國建立正式外交關係。 圖/維基共享
不過朴正熙在與當時的首相池田勇人會晤時,卻表示日本如果在「財產請求權」上表現誠
意,韓國將不再向日本要求賠償,雙方經過磋商後,在1965年簽訂了「日韓請求權與經濟
協力協定」,明文日本將對韓國提供3億3千萬美金的無償經濟援助,與2億美金的低利貸
款,而韓國也將不再向日本進行請求權賠償,隨後兩國建立正式外交關係。
韓國接受了日本的資金援助後,而期間也有不少徵用工、慰安婦與他們的親屬,向韓國法
院提告,要求賠償但卻數度被打了回票。韓國政府甚至於在2009年表示,徵用工無法請求
日本的賠償,2015年韓國憲法法庭,甚至判決徵用工遺族提請「日韓請求權協定違憲案」
敗訴。
不過這一切卻在2016年開始有了改變。不但法院承認日本企業的賠償責任,陸續判決徵用
工遺族勝訴,2018年10月30日,韓國最高法院更判決日企新日鐵住金需賠償四名徵用工,
每人1億韓圜(約合台幣263萬),這個判決讓日本政府與企業相當不滿。
https://uc.udn.com.tw/photo/2019/07/11/99/6551224.jpg
等待法院判決的南韓徵用工。戰爭時期日本對本土與各殖民地展開物資與人力的強制動員
,進而衍生出後來所熟知的「慰安婦」與「徵用工」問題。 圖/法新社
過去包括慰安婦的議題,雙方就已經鬧得不可開交,最後在朴槿惠時代,2015年日韓達成
協議,由日本提供10億日圓給韓方,成立基金會照顧並賠償慰安婦與遺族;但之後文在寅
上台,基金會卻在2019年7月遭到解散,原本的10億日圓也只剩下一半不到,這讓日方認
為韓國反悔食言。徵用工事件上,看在日本的眼裡,原本是「早就解決的問題」,而南韓
重複同樣的狀況,讓日本極度不滿的狀態下,最後展開經濟報復。
對日本而言,只是將原本的優惠取消、恢復一般的做法,要稱「限制」根本談不上;只是
對韓國而言,原本可輕易取得的原料,現在得要逐項申請,緩不濟急之外還要被日本掐著
脖子,情何以堪。一筆陳年舊帳,導致日韓撕破臉,而在雙方各懷政治考量下,這次的爭
議恐怕不會在近期落幕。
12日雙方經濟閣僚將會面,雖然日本只視為事務層級的「說明」,但或許是一個轉機,雖
然無法讓三項原料能夠恢復原本的優惠通商,不過能否讓雙方的政經衝突緩和,仍有待觀
察。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