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反出生主義:這些信仰者如何解釋人生
新聞來源: https://is.gd/t95ALX
還記得不久前一名印度男子在當地法院控告自己的父母,指控他們沒有徵得自己同意就把
他生下來的故事嗎?
這名27歲的印度人叫拉斐爾‧薩姆(Raphael Samuel)。他認為世上的孩子生下來就會受
苦,因此「生孩子」不對。
無獨有偶,一些主張人類不應該生育的反出生主義者(the anti-natalists,也叫反生育
主義者)似乎越來越多,特別是在當今社交媒體時代,讓反出生主義者可以在全世界推廣
和宣傳這種理念,正在逐漸形成氣候。
他們都是一些什麼人,他們主張用什麼手段讓人們不繁衍後代呢?
反出生主義者面面觀
其實,反出生主義這一概念早在古希臘就已經存在。19世紀的德國哲學家叔本華(
Arthur Schopenhaue)就是反出生主義的支持者。
29歲的英國人托馬斯就是反出生主義者。他認為人類不應該再生孩子,應該讓人類逐漸滅
絶。
在社交媒體臉書(FB)和紅迪(Reddit)上,活躍著數十個反出生主義團體。他們有著數
萬名支持者。這些人分佈在世界各地。
他們出於各種各樣的原因,反對人類繁衍和生育,例如,有些是出於環境和人口過剩的考
慮;有些是擔心遺傳疾病;有些人認為不要把孩子帶到這個世界上來,讓他們遭受苦難等
等。
而且,這種思潮已經開始慢慢滲透到一些主流的討論中。特別是最近英國哈里王子表示,
他和梅根出於環境考慮,最多只要兩個孩子。
托馬斯第一次聽說反出生主義是在社交視頻分享網站YouTube上的討論中,從此他就崇拜
這種觀點。
托馬斯認為,人生沒有任何意義。他還試圖說服英國國民保健系統(NHS)的醫生給自己
做輸精管結紮術,但沒有成功。
非暴力主張
雖然反出生主義團體希望人類不應該再繁衍下去,但沒有任何跡象表明他們具有暴力威脅
。
不過,托馬斯本人曾表示過,如果能有一個紅色按鈕,按一下就能讓全人類消失,他會毫
不猶豫。
他的這一想法當然極富爭議,因為反出生主義者的一個重要原則是要讓人自願同意不要孩
子,而不是用任何強迫手段。
柯克來自美國德克薩斯。他記得小時候媽媽曾說過,要不要生育孩子是個人的選擇。但他
覺得這沒有道理,因為從孩子的角度來說,他們沒有任何選擇。
因此,從很小的時候柯克就覺得不應該生育孩子,讓他們來到世上受苦,特別是沒有人問
你願不願意被生下來?
當然,許多人還是享受生命的。因此,柯克和大多數反出生主義者希望人們能夠自願不生
孩子。
反出生主義者比較共識的一點是,希望那些本身有精神疾病的人群不要生育。
同時,他們對那些父母有精神疾病的孩子深表同情。
托馬斯本人就承認自己也有抑鬱症和精神分裂症。他還說自己家族有抑鬱症遺傳病史。所
以,他說如果他有小孩,很可能也會患抑鬱症而遭受痛苦。
與此同時,托馬斯表示他們這些人也經常受到別人的歧視和不理解。
"有人開始說我們是瘋子、神經病,"他說。但事實並非這麼簡單。
拯救地球?
當然,近來的氣候變化也加劇了有關人類對環境影響和破壞方面的辯論。因為,許多反出
生主義者都熱衷於環境保護。
來自菲律賓的南希女士是純素食主義者,她認為要小孩是自私行為。她自己不用任何塑料
產品,也積極主張保護動物和環境。
臉書上一個叫「憤怒的反出生主義者」團體還發起了一個請願活動。他們希望把這一信息
傳達給聯合國。至今,這一請願已經徵集到了近3萬人的簽名。
並非新生事物
出於環境原因主張不要小孩這一概念並非新生事物。英國一家慈善組織Population
Matters多年前就提出過這一主張。
該慈善組織並不是反出生主義者。他們並不希望人類滅絶,只是強調可持續性,讓人口和
地球環境與資源能夠更和諧共存。
但如果人口增加,就真會給環境帶來災難嗎?對此,BBC人口事務記者赫加蒂表示,這很
難說,因為沒有人能預見未來。
但她說,隨著經濟發展和出生率下降,世界人口在80年後將穩定在110億左右。
但至於地球是否能夠承受那時的人口則無法得知,因為未來的幾十年充滿了變數,這些都
是我們現在無法預測的。
批評與侮辱
當然,在這些反出生主義者中也有一些暗流湧動。他們給有孩子的父母起一些不尊重的外
號。
比如,一位反出生主義者在社交媒體上寫道:「我一看到孕婦第一反應就是噁心,我恨大
肚子」。
但這並不意味著所有反出生主義者都討厭兒童。
前面提到的南希說,她自己很喜歡孩子。她表示,正是因為喜歡孩子才不願意看到他們受
苦。
她說,也許生育小孩能給自己帶來一些歡樂,但一想到隨之而來的更大威脅還是覺得不值
得。
還有一些反出生主義者認為,戰亂地區的人們不應該生小孩。因為,如果小孩出生在戰亂
地區的話,他們殘疾的可能性更大。
也有人主張低收入家庭不應生育小孩。
托馬斯同意戰亂地區的人不該要小孩的主張,因為他不明白這些人生育孩子的動機。但他
對低收入家庭要小孩更理解。他覺得雖然家裡比較窮,不意味著孩子就不快樂。
南希則不偏不倚,她希望無論什麼條件都不應該要小孩。
柯克的觀點是「盡力而為」,「要與人為善,同時不要生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