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出身哈佛與牛津、從軍遠征阿富汗、29歲當上市長 民主黨新星布德賈吉可能成為
美國第一位「同志總統」嗎?
新聞來源: (須有正確連結)
https://www.storm.mg/article/1739068
陳鈺臻 2019-09-22 11:0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vDc_XE47RE
「如果有朋友說美國還沒準備迎接同性戀總統,我該怎麼回答?」美國民主黨總統提名候
選人布德賈吉上個月在愛荷華州的造勢場合中,冷不妨地迎來一記針對他個人性取向的選
民提問。
翻開布德賈吉(Pete Buttigieg)個人經歷,他的人生簡直典型「勝利組」:自哈佛、牛
津兩所頂尖院校畢業,年輕時曾在阿富汗服役,29歲時在人口破10萬城市成為史上最年輕
市長。甚至他在2015年公開出櫃後,仍以超過8成得票率高票連任,顯然他任職的印第安
納州南本德市(South Bend)居民更看重他個人政績,而非性傾向。
不過當布德賈吉成為民主黨總統提名候選人,他個人魅力的影響範圍又能企及多少選民呢
,尤其能否在黨內初選的重要戰場愛荷華州、新罕布夏州出線,更是他的競選團隊眼前最
大關卡。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ufxnO17uwc
布德賈吉20日在愛荷華州第二大城錫達拉皮茲(Cedar Rapids),參加LGBTQ論壇,這是
他競選以來首場針對同性議題的活動,身為民主黨參選人之中唯一的同性戀者,他分享了
自己因同志身分受歧視的經歷,例如自己在美國政府阻擋同性戀者服役的政策推翻後積極
健身,也分享自己主辦南本德市首次捐血活動,卻因男同志身分而無緣奉獻熱血。
另一方面他也分享自己如何得益於同志經驗,他強調必須建立舉國的認同文化,也說明自
己以美國人民能創造共同經驗、以國族認同跨越各種標籤藩籬而自豪,他深信美國人民能
團結一致。
同一時間,與他同台美國前副總統拜登(Joe Biden)處境卻頗為尷尬,過去他曾贊成美
軍針對同性戀的「不問不說」(Don't Ask, Don't Tell)政策,1996年也對排斥同性戀
的《保衛婚姻法案》(Defense of Marriage Act)投下贊成票。面對現場群眾質疑,拜
登則以自己早在2012年就公開支持同婚來回應。
只有年輕的民主黨人支持彩虹浪潮?
美國愛荷華州擁有300萬人口,被視為全國總統選戰的前哨戰,因此各家候選人都渴望在
此拉開與對手的支持度差異,藉此拉抬全國知名度。在民主黨第四輪總統辯論來臨前,愛
荷華州第一大報《德梅因紀事報》(Des Moines Register)宣布將於本月21日公布最新
民調。
該報6月民調顯示,儘管愛荷華州支持拜登的選民比布德賈吉的多出1成2,但6成2民主黨
選民並不在意挑戰川普的候選人是不是同性戀,最不受此影響的群體還意外地集中在65歲
以上選民。錫達拉皮茲71歲的退休教育局長紹爾(John Sauer)告訴《美聯社》,布德賈
吉是自己與太太的第一選擇,他也出席了這個月布德賈吉在當地競選辦公室的開幕活動,
不過如果時光倒回紹爾的父執輩,情況恐怕大不同。
2009年,愛荷華州成為美國東岸以外首個同婚合法化的聯邦州,愛荷華州立最高法院作出
的決議的時間領先聯邦法院6年,誰想得到2003年時該州只有約2成3的民眾支持同性婚姻
。
最近一次的2015年民調顯示,參與該州民主黨初選的選民,有8成1支持同性婚姻,同一議
題在共和黨則僅有2成6的人支持。不過今年6月的調查卻也指出,2成8的民主黨選民認為
同性戀身分對候選人不利。隨愛荷華州對個人性傾向的接受風氣日益開放,性傾向已不再
是選民考量的主要因素。
性傾向非選戰關鍵 候選人得靠政策說服選民
回到最初的問題,布德賈吉如何回應性傾向提問?他以自己從阿富汗戰場退役後,渴望找
到伴侶的心境出發。他說:「我必須找到勇氣或可以活下去的方式,而我現在賴以為生的
是長期投入的工作,是做自己並信任選民。」語畢,他也提起自己出櫃後,仍舊高票連任
市長的過往事蹟。
在當代社會,性傾向更像是個人屬性而非分割族群的標籤,就連愛荷華州的同志社群都不
願因布德賈吉同性戀身分,而盲目支持他,同志權益運動者、《德梅因紀事報》律師的馬
烈洛(Sharon Malheiro)就告訴《美聯社》,他就是因布德賈吉的年紀與國際歷練不足
,才轉而支持其他民主黨候選人如前副總統拜登、加州聯邦參議員賀錦麗(Kamala
Harris)。
第四場民主黨初選辯論,10月15日將在俄亥俄州威斯特維爾(Westerville)奥特本大學
(Otterbein University)登場,由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與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共同主辦,參賽者必須跨越民調與募款能力兩項門檻:在至少4項具公信力民調中
拿到至少2%支持率;在至少20個州募得至少13萬名不重複捐助者(unique donors)捐款
,每個州至少400名。
※每日每人發文、上限量為十篇,超過會劣文請注意
⊕標題選用"新聞",請確切在標題與新聞來源處填入,否則可無條件移除(本行可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