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改變人類對宇宙

作者: laptic (無明)   2019-10-08 18:24:57
標題: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改變人類對宇宙演化認知、發現首顆太陽系外行星」
加拿大、瑞士3學者共同獲獎
新聞來源: (須有正確連結)
https://www.storm.mg/article/1804182
國際中心 2019-10-08 18:07
https://i.imgur.com/Vfogviu.jpg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8日揭曉,由加拿大學者皮博斯、瑞士天文學家麥耶與奎洛茲共同
獲得,皮博斯得獎原因是「促進我們對宇宙演進和地球角色的理解」,麥耶與奎洛茲則是
共同發現了第一顆太陽系外行星「飛馬座51b」,三人共同獲得900萬瑞典克朗(約新台幣
2830萬元)獎金。
瑞典皇家科學院(Kungliga Vetenskapsakademien)說,今年的得獎者改變了我們對宇宙
的看法。皮布爾斯的理論幫助於我們理解宇宙在大爆炸之後如何演變,麥耶跟奎洛茲探索
了太陽系外的世界,擴展人類對行星的瞭解。三位科學家的發現,永遠改變了我們對於世
界的概念。
從「大霹靂」到「暗物質」的宇宙理論
瑞典皇家科學院(Kungliga Vetenskapsakademien)秘書長韓森(Göran K. Hansson)
指出,第一位得主皮博斯(James Peebles)從1960年代開始發展的宇宙學理論框架,為
過去半世紀的宇宙學進展打下重要根基,從單純推測成為真正的科學,已是當代科學理解
宇宙的共通基礎。現年84歲的皮博斯持有加拿大與美國雙重國籍,現為美國普林斯頓大學
(Princeton University)教授,在大霹靂(Big Bang)、宇宙微波背景輻射(CMBR)、
暗物質(dark matter)、暗能量(dark energy)都有貢獻。
宇宙學是研究宇宙起源、演化及結構的科學。皮博斯是其中「結構形成」(structure
formation )理論的先驅,探討星系(galaxy)、星系團(galaxy cluster)等宇宙大尺
度結構。皇家科學院指出,大霹靂模型描述宇宙生成的最初樣態,約是140億年前的神奇
時刻,宇宙發生充滿高熱的大爆炸後開始擴張,變得越來越大也越來越冷。大霹靂40萬年
之後,宇宙變得具有穿透性,光線得以穿梭。直到今天,這些古老輻射線依舊存在四周,
許多宇宙的古老祕密也藏身其中,而「皮博斯發展的理論工具與演算法,能夠解譯這些宇
宙初生存留至今的遠古密碼,並發現新的物理進程。」
皮博斯研究中所展示的宇宙,只有5%內容是已知的,包括恆星、行星、萬物與人類。但還
有95%屬於未知領域,是由暗物質與暗能量所組成,仍是現代物理學的謎題與挑戰。皮博
斯的三本著作《物理宇宙學》(Physical Cosmology,1971)、《宇宙的大尺度結構》(
Large Scale Structure of the Universe,,1980)以及《物理宇宙學原理》(
Principles of Physical Cosmology,1993)如今都是該領域必讀教科書。他將一人獨得
獎金的1/2。
https://i.imgur.com/jWxLK4m.jpg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麥耶與奎洛茲,1995年10月在飛馬座恆星「51 Pegasi」發現
人類所知的第一顆太陽系外行星「51 Pegasi b」(NobelPrize.org)
發現第一顆太陽系外行星
麥耶(Michel Mayor)與奎洛茲(Didier Queloz)在1995年10月發現了天文史上第一顆
太陽系外行星(exoplanet),這顆名為「飛馬座51b」(51 Pegasi b)的行星繞行一顆
類似太陽的恆星,從根本上改變了科學界對宇宙的認知。皇家科學院表示,麥耶與奎洛茲
1995年法國普羅旺斯天文台觀測到「飛馬座51b」,這顆行星身處太陽系之外、銀河系之
內,這顆充滿氣體的行星約跟太陽系內最大的木星體積相仿,引發了天文學革命。
科學院稱,隨著科學家陸續又在銀河系發現4000多顆系外行星,各自擁有難以置信的大小
、型態與軌道,都挑戰了人類對星系的觀念,迫使科學家修改行星產生的根源物理理論。
隨著尋找太陽系外行星計畫的推展,人類最終也將會接觸到一道永恆疑問的解答,就是「
宇宙是否存在其他生命」。
麥耶現年77歲,為瑞士日內瓦大學(University of Geneva)教授;奎洛茲現年53歲,為
日內瓦大學、英國劍橋大學(University of Cambridge)教授,麥耶與奎洛茲兩人將各
得1/4獎金。
物理學獎知多少
2018年的物理學獎由美國科學家艾許金(Arthur Ashkin)、法國科學家穆胡(Gérard
Mourou)、加拿大科學家史崔克蘭(Donna Strickland)3人共獲殊榮,得獎原因是這3位
物理學家「在雷射物理學領域獲至突破性發明」。
諾貝爾物理學獎1901年首度頒發,雖有6年因為無適當人選或遇到戰爭而從缺,但頒發113
屆仍是諾貝爾6大獎項之最。物理學獎迄今共有209+ 位得主,其中發明電晶體的美國學者
巴丁(John Bardeen)在1956年、1972年2度獲獎,至今無人能及。
物理學獎是性別最不均衡的諾貝爾獎項之一(僅次於經濟學獎),209+ 位得主之中只有
3位女性,分別是1903年的波蘭學者居禮夫人(Marie Curie,另在1911年拿下化學獎)、
1963年的德國學者格佩特─梅耶(Maria Goeppert-Mayer)、2018年的加拿大學者史崔克
蘭(Donna Strickland)。瑞典核子物理學家邁特納(Lise Meitner)與英國天體物理學
家貝爾─伯奈爾(Jocelyn Bell-Burnell),是史上最著名的諾貝爾物理學獎遺珠。
物理學獎也是歷來最多華人得主的諾貝爾獎項,包括李政道、楊振寧(1957年共同獲獎)
、丁肇中(1976年)、朱棣文(1997年)、崔琦(1998年)和高錕(2009年),其中高錕
已在2018年過世。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SKY4T-38cI
2019諾貝爾獎得主與公布時程(台灣時間)
生理學或醫學獎──賽門札(Gregg L. Semenza)、凱林(William Kaelin Jr.)、拉特
克利夫(Sir Peter J. Ratcliffe)
物理學獎──10月8日下午5時45分
化學獎──10月9日下午5時45分
文學獎──10月10日下午7時
和平獎──10月11日下午5時
經濟學獎──10月14日下午5時45分
※每日每人發文、上限量為十篇,超過會劣文請注意
⊕標題選用"新聞",請確切在標題與新聞來源處填入,否則可無條件移除(本行可移除)
作者: RIFF ( 向問天 )   2019-10-08 19:11:00
喜歡化學、生物的人 都跑去當醫生了?數學是語言 東亞不擅語言?指abel fields獎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