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盜賊視角:面對普京的金錢胃口 俄國科學

作者: AsamiImai (今井麻美)   2019-12-05 16:28:54
盜賊視角:面對普京的金錢胃口 俄國科學家已束手無策
https://www.upmedia.mg/forum_info.php?SerialNo=76445
赫魯雪娃
1964年生
蘇聯前領導人赫魯雪夫(Nikita Khrushchev)孫女
1998年獲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學位
目前擔任美國新學院大學(New School)國際事務教授兼副學務長
研究領域為全球媒體與文化、俄羅斯研究、美國政治
已逝政治學者達維莎(Karen Dawisha)在2014年出版的著作《普京的盜賊統治(Putin’s Kleptocracy)》中表示,要了解普京(Vladimir Putin)治下的俄國,從金錢著手就對了。
達維莎在書中解釋道,普京一邊向民眾高談闊論重建俄國全球勢力的辛苦談,他與親信黨羽則一邊積攢大量個人財富。
達維莎眼中的普京豈止是獨裁者、民族主義者或復仇者(revanchist),他根本就是盜賊。
當時我不敢苟同,雖說金錢無庸置疑是了解普京統治的關鍵,不過俄國於全球興起的勢力亦是不容小覷。然而,莫斯科列畢傑夫物理研究所(Lebedev Physics Institute, FIAN)10月遭國家安全部隊突襲,令我一改過去想法。
數十年來,列畢傑夫物理研究所一直是俄國科學與技術發展的先驅。2018年5月,普京提出國家策略重點為科學、技術創新與出口導向生產,那麼該機構照理說是推進國家政策的上上之選。
然而,俄國安全部隊突然「大駕光臨」,正是意在拘捕列畢傑夫物理研究所所長古拉什維斯基(Nikolai N. Kolachevsky)。原來德國公司Trioptics向研究所租借辦公室,並將出口一款特殊類型的光學窗(optical window)到德國,但當局聲稱太空與軍事行動涉及該技術應用, 倘若出口則將危害國家安全。
俄國安全機構的行動為何與克林姆宮的政策目標背道而馳?有人認為機構早已脫離普京的掌控。
過去20年來,普京不停將前國家安全委員會(Komitet Gosudarstvennoy Bezopasnosti,簡稱KGB)的同僚與密友安插在國安與軍事機構中。這些「情治幫(siloviki)」或稱「權力大亨(strongmen)」大可累積無可比擬的權力,倚勢挾權恣意妄為,即便是扯普京的後腿也在所不惜。
這不是不可能,卻不大可能。
突襲事件背後更合理的解釋是這項出口計畫與普京本人的利益相牴觸。普京是想推廣俄國科學與創新的成就,但他也想盡可能地發大財。就達維莎的觀察,如果讓普京抉擇,金錢勢必是「獨佔鰲頭」。
列畢傑夫物理研究所一事與普京的金錢利益,看似與普京的女兒蒂訶諾娃(Katerina Tikhonova)脫不開關係。
蒂訶諾娃負責主持Innopraktika科研機構的計畫,該機構隸屬於莫斯科國立大學(Moscow State University)且接受國家資金贊助,該校校長薩多夫尼奇(Viktor Sadovnichiy)向來更以逢迎大人物為名。
Innopraktika主要是研發閱讀大腦活動的裝置。
不過,它顯然也負責監督聯邦安全局(Federal Security Service, FSB,前身為KGB)與聯邦警衛局(Federal Protective Service)總部附近大片土地的建設工程。
假設我們持續追蹤這筆科研資金的流向,我們將循線來到享譽盛名的俄羅斯科學研究院(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 RAN)。俄羅斯科學研究院上周才結束院內選舉,自從2013年克林姆宮(The Kremlin)屬意的候選人表現不佳後,政府宣布實施重大改革,包括暫停院內選舉3年。
政府當時為確保「公平性」,遂決議所有候選人須經官方核准,儘管他們都是學者。
2017年,莫斯科企圖讓物理學家科瓦爾楚克(Mikhail Kovalchuk)擔任院長,科瓦爾楚克的弟弟正是億萬富翁尤里?科瓦爾楚克(Yuri Kovalchuk):普京的「御用銀行家(personal banker)」。
儘管當局機關算盡,最終還是由更為卓越的物理學家謝爾蓋耶夫(Alexander Sergeev)贏得選舉。儘管謝爾蓋耶夫曾抨擊國家改革科學研究院的舉措,以及企圖一手掌控院內科學研究,導致俄國人才流失,但是他在國際間名聞遐邇,也讓普京別無選擇只能「從善如流」。
克姆林宮可就沒輕易放過謝爾蓋耶夫備受尊崇的同僚:霍赫洛夫(Alexei Khokhlov)。不過後來霍赫洛夫成功擔任副院長對政府無疑又是一大打擊。
2019年,俄羅斯科學研究院持續反對克林姆宮提出的議程。
選舉前2個月,科學研究院的防作假委員會認定56位候選人涉瓢竊或偽科學等事件。然而,政府卻裁定一干人等得維持參選資格(這件事一點也不稀奇,普京自己的博士論文據說就是抄自1978年管理學教科書)。
最後僅六人的參選資格遭駁回。
無論是一再反抗的俄羅斯科學研究院或身處高位的霍赫洛夫都讓克林姆宮忍無可忍。
霍赫洛夫自2018年開始擔任莫斯科國立大學副校長,很有可能會接手薩多夫尼奇的校長大位;要是讓霍赫洛夫「近水樓臺先得月」,聯邦安全局的相關建設計畫、總統千金主持的機構、克林姆宮黨羽的假學歷大抵都是希望渺茫了。
謝爾蓋耶夫遺憾表示,FIAN遇襲事件不僅使俄國科學家的聲譽飽受打擊,更可能是精心策劃要抹黑他的行動。
一位莫斯科的記者友人在討論整起事件時故作正經地說道:「普京治下的俄羅斯,物理歸間諜管、歷史由化學家寫,至於地理就是軍人的事了“In Putin’s Russia, physics belongs to spies, history is written by Chekists, and geography by soldiers.)。」
這麼說來也不無道理,畢竟俄羅斯境外情報局(Foreign Intelligence Service)局長納雷什金(Sergei Naryshkin)兼任俄羅斯歷史學會(Russian Historical Society)主席,國防部長紹伊古(Sergei Shoigu)則主持俄羅斯地理學會(Russian Geographical Society)。
科學界正在奮勇戰鬥。
只可惜面對普京與心腹如此貪得無厭的金錢胃口,心術端正的俄國科學家也已束手無策,不過從安全部隊偷襲來看,整件事已是「真相大白」。
一位退休的學者向我說道:「無論蘇聯的歷史定位如何,國家還是重視知識。今時今日的俄國不管再怎麼自詡為『泱泱大國(great country)』,看起來都像一小塊前殖民地,每個掌權的軍官都自稱是博士,為的是自己荷包賺飽飽罷了。(Whatever you say about the Soviet Union, knowledge mattered. Today’s Russia, despite its claims to be a?‘great country,’?resembles a small former colony, where every general in power wants to call himself a doctor of philosophy, just to increase his profits.)」
(翻譯:盧思綸,責任編輯:簡嘉宏)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