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田文林:國家發展不能忽視學術祛魅

作者: YusaAoi (YusaAoi)   2019-12-18 17:16:52
田文林:國家發展不能忽視學術祛魅
當前,中國發展處於船到中流浪更急的關鍵期,機遇前所未有,挑戰也前所未有。國家間競爭實際是國家戰略的競爭,戰略競爭又是戰略境界和價值觀的競爭。高超的戰略水平不是天上掉下來的,它源於對實踐經驗的提煉總結,也有賴於學術研究的理論指引。中國要想可持續發展,必須扶正祛邪,批判和清算那些似是而非的偽命題。
西方學術話語暗含意識形態陷阱
表面看,學理性研究只是像牙塔里的自娛自樂。實則不然。學理性研究使用的概念與理論,往往暗含了特定的觀點與結論,進而可能成為政府決策的理論出發點。所謂“一言興邦,一言喪邦”,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學理研究的重要性。學術研究這種隱蔽性的特徵,使其可以靜悄悄地引導他國發展道路而難被發現,甚至使發展中國家出現“被人賣了還給人數錢”的奇特現象。正因為如此,學術研究領域從來不是清淨之地,而是大國博弈的理論戰場,是西方大國意識形態滲透和戰略忽悠的重要途徑。
西方國家的學術理論,尤其是涉及亞非拉國家的政治和經濟理論,經常用一套看似縝密的邏輯推理,以及繁複瑣碎的學術論證,為發展中國家指出一條不容辯駁的發展道路,最終目的是迫使第三世界國家在經濟上與西方大國捆綁,形成依附性關係。西方國家還有意識地培養一批專門“忽悠”發展中國家的御用學者。這些披著學術外衣的殺手,有意無意製造和強化某些概念和理論,並藉學術交流之名,有意引導和塑造第三世界的發展戰略,使其朝有利於西方大國的方向發展。
美國曾出版過一本暢銷書《一個經濟殺手的自白》。根據該書作者揭露,美國有這樣一批經濟殺手,他們披著經濟學家、銀行家、國際金融顧問之類的合法外衣,卻肩負著建立美國全球霸權的戰略任務,他們主要以經濟而非武力操作別國,通過賄賂、色情、威脅、敲詐勒索甚至暗殺等手段,拉攏、控制別國的政治經濟菁英,蓄意作出錯誤的宏觀經濟分析和產業投資建議,誘騙發展中國家落入預設的經濟陷阱,控制這些國家的經濟命脈和自然資源,通過欺騙手段讓成萬億的資金不斷流入美國,最終鞏固、擴大美國在全球的經濟、政治和軍事霸權。
西式現代化理論,就是一種裹著學術外衣的意識形態宣傳品。西式現代化理論產生於冷戰時期,最初就是美國為了爭奪發展中國家、遏制蘇聯共產主義擴張而應運而生的。按照這套理論,發展中國家要想實現西式現代化目標,就要效仿西方國家實行結構調整,以及布雷頓森林體系倡導的自由貿易政策。
西式現代化理論的立足點,就是讓第三世界國家深度融入西方主導的國際分工體系。而在這種分工體系中,西方發達國家的發展模式理所當然地被視為奮斗方向和目標。一些第三世界國家追求的西式現代化,其實就是向西方看齊,將西方國家的發展道路和發展模式視為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坐標體系和終極目標。因此,西式現代化理論被美國賦予了地緣政治和地緣經濟意義,客觀上成了美國實現全球戰略目標的意識形態工具。
然而,西式現代化理論幾乎完全忽略了第三世界國情的特殊性,當地文化遺產和社會體係被抹殺,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奴役性和強制性的宏觀經濟體系。更重要的是,它忽視了一點:鼓勵發展中國家積極融入的所謂國際經濟體系,本身就是帝國主義的歷史遺產。此前數百年的歷史已然證明,發展中國家在這一體系中長期處於不平等和受剝削地位。事實表明,二戰後,大部分發展中國家不知不覺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但它們並未走上富裕發達的康莊大道,反而成為西方主導的國際經濟體系的附庸。
中東國家是西方戰略誘導的典型案例
中東國家就是西方意識形態化學術理論的犧牲品和受害者。20世紀五六十年代,中東蓬勃興起的民族主義政權,起初並未按照西方教授的成本—收益、自由貿易等行事,而是從國家安全和政治獨立的高度入手,經濟上奉行進口替代戰略,矢志推動本國工業化進程。那一時期是20世紀以來阿拉伯世界最有希望實現民族復興的時期。然而,西方國家不斷詆毀進口替代戰略,倡導以西方為目標的西式現代化理論。在西方話語霸權長期的戰略忽悠下,中東國家被牽著鼻子走上了西式現代化道路。
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以薩達特推行開放政策為標誌,中東國家相繼開啟自由化、私有化、融入國際經濟體系的進程,由此導致外國資本大舉進入,民族工業日趨凋敝,埃及等國的工業化水平持續倒退,最終淪為依靠旅遊、僑匯、出售石油等原材料度日的食租經濟。這些國家犧牲了發展、財富和尊嚴,但在西方主導的國際經濟體系中仍然處於產業鏈的下游。
值得玩味的是,西方主導的國際經濟機構對這種畸形經濟模式卻讚揚有加。在政權垮台前,突尼斯在2010年公佈的全球經濟競爭力排行榜上位列世界第38位,連續多年穩居非洲大陸首位;埃及2008年被評為全球最佳改革國家之一,列第16位,在中東僅次於阿聯酋和以色列。在衡量經濟自由度的指數中,突尼斯和埃及在非洲諸國中排名靠前;在2009/2010年經濟競爭力指數中,突尼斯排第32位(領先於巴西和土耳其),埃及排名70位,領先於部分歐洲國家(如希臘)。在這種哄死人不償命的廉價表揚背後,是中東產業結構的畸形,是埃及40%的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的嚴峻現實。隨著
2008年金融危機的蔓延,受到衝擊最大、政權最先垮台的,恰恰是這些按照西方發展觀行事、經濟指標不錯的中東國家。
防範戰略誘導任重道遠
中國同樣面臨這種危險。改革開放以來,許多人放鬆乃至喪失了敵情意識,只低頭拉車,不抬頭看路的趨勢日趨明顯。在學術研究領域,去意識形態化成為時尚;普通民眾更是不問東西,跟著感覺走。然而,西方大國一刻也沒有放鬆過對中國的和平演變,反而藉中國改革開放之際,加大了對我們的思想滲透力度。改革開放以來,在中國廣為傳播的西方學術成果良莠不齊,其中不乏刻意製造、定向輸出的偽概念、偽理論。它們對中國貽害不淺,教訓值得總結。當前中國面臨嚴峻的外部挑戰,戰略決策更要實事求是,清算和戒除各種華而不實的洋教條,以避墜入西方預設的理論댊捶壑D至戰略陷阱。(作者是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研究員)
https://opinion.huanqiu.com/article/9CaKrnKool6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