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 世界做好了阻止武漢冠狀病毒的最佳準備

作者: kwei (光影)   2020-01-29 01:33:05
The world is better prepared than ever to stop the Wuhan coronavirus
But its true dangers will not be known for some time
世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做好了阻止武漢冠狀病毒的準備,但它真正的危險要等一段時間才
會知道
原文:The Economist
https://tinyurl.com/weyyrgj
How and when it infected the first human being, by making the jump from an
animal, is anybody’s guess. But one thing is certain about the new
coronavirus which was discovered in December in China and is now causing a
global scare: it is a known unknown. And this, along with the health
authorities’ response so far, is mostly good news.
對於它如何和何時從動物身上跳出來感染了第一個人,有各種猜測。但有一件事是肯定的
,新的冠狀病毒是在12月在中國發現的,現在正在引起全球恐慌:它是一個已知的未知。
而這一點,加上衛生當局到目前為止的反應,大部分都是好消息。
People’s fear is understandable. As The Economist went to press, over 600
cases had been confirmed in six countries, of which 17 were fatal. The new
virus is a close relative of sars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which
emerged in China in 2002 and terrorised the world for over half a year before
burning out. sars afflicted more than 8,000 people and killed about 800,
leaving in its wake $30bn-100bn of damage from disrupted trade and travel
(see article).
人們的恐懼是可以理解的。《經濟學人》出刊時,6個國家證實了600多起案例,其中17起
是致命的(註:目前1/28確診4687,死亡106,14國有案例)。這種新病毒是sars(嚴重急
性呼吸系統綜合徵)的近親,2002年在中國出現,在被消滅之前讓世界恐慌了半年多。非
典使8000多人受災,約800人喪生,造成300億至1000億美元的損失。
That toll would have been lower if the Chinese authorities had not hushed up
the outbreak for months. But things are very different this time. The Chinese
have been forthcoming and swift to act. Doctors in Wuhan, the metropolis
where it began, have come in for criticism, but the signs are that they
promptly sounded an alarm about an unusual cluster of cases of pneumonia—
thereby following a standard protocol for spotting new viruses. Chinese
scientists quickly isolated the pathogen and shared its genomic details with
the world. Back in the days of sars, genetic sequencing like this took weeks.
The genomic data can help scientists spot cases quickly, both in China and
abroad. The government stopped travel in and out of Wuhan and two nearby
cities, coralling almost 20m people. That is extreme and heavy-handed. Yet,
although it could drive some cases underground, it will also slow the spread
of the virus across China and abroad.
當時,如果中國當局沒有掩蓋疫情幾個月的話,這一數字會更低。但這次情況大不相同。
中國人很快就採取了行動。武漢市的醫生們受到了批評,但有跡象表明,他們很快就對一
組不尋常的肺炎病例敲響了警鐘——這是按照一個標準的程序來發現新病毒的。中國科學
家迅速分離出病原體,並與世界分享其基因組細節。回到sars時代,像這樣的基因測序需
要數週時間。基因組數據可以幫助科學家快速發現病例,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國外。政府
禁止了武漢和附近兩個城市人員進出,那裡有近2000萬人。這是極端和嚴厲的控制手段。
然而,儘管它可能把一些病例隱藏起來,但也會減緩病毒在中國其它地方和國外的傳播。
Even so, an awful lot rests on some of the known unknowns. The two big
questions are how easily the virus can be passed directly from person to
person and just how dangerous it is. Data from monitoring people who have had
contact with those infected will soon help answer the first question. The
second will be harder. The 3% mortality rate among cases confirmed so far is
alarming. That puts it within the range for the devastating Spanish influenza
pandemic of 1918 which killed 2-10% of those infected. But in many people the
new virus causes only mild symptoms, so many cases may not have been
recognised for what they are and hence not added to the total. As more such
people are identified through expanded screening, the estimated death rate
should fall. Conversely, though, that rate could go up as more of those
infected become seriously ill—a progression that takes about a week and is
seen in 15-20% of patients in hospitals.
即使如此,還有很多可怕的事情是基於已知的未知。兩個大問題是:病毒可否很容易地從
一個人直接傳遞到另一個人,以及它有多危險。監測與感染者有過接觸的人的數據很快將
有助於回答第一個問題 (註:目前所知R0為1.4-2.5) 。第二個問題更難回答。到目前為
止,確診病例中的3%死亡率令人震驚。這使它處於1918年西班牙流感大流行的範圍之內,
這次大流行導致2%-10%的感染者死亡。但在許多人中,新病毒只會引起輕微的症狀,因此
許多病例可能沒有被識別出來,因此沒有添加到分母中。隨著更多人通過擴大篩查得到確
認,估計死亡率應該會下降。相反,隨著更多的感染者嚴重患病,這一比例可能會上升—
—這一進展大約需要一週時間,在醫院的15%-20%的患者中可以看到。
The true character of the new virus will become better known in the coming
weeks. Public-health measures will adjust accordingly, using lessons learned
from sars and mers, a still-deadlier cousin discovered in 2012 in Saudi
Arabia that spreads only through close contact.
新病毒的真實特徵將在未來幾週變得更加廣為人知。公共衛生措施將根據從sars和mers身
上學到的經驗教訓相應調整。mers是2012年在沙特阿拉伯發現的一個更致命的sars表親,
只能通過近距離接觸傳播。
The who has long worried about the possible emergence of a “disease x” that
could become a serious international pandemic and which has no known
counter-measures. Some experts say the virus found in China could be a threat
of this kind. And there will be many others. Further illnesses will follow
the same well-trodden path, by mutating from bugs that live in animals into
ones that can infect people. Better vigilance in places where humans and
animals mingle, as they do in markets across Asia, would help catch viral
newcomers early. A tougher task is dissuading people from eating wild animals
and convincing them to handle livestock with care, using masks and gloves
when butchering meat and fish, for example. Such measures might have
prevented the new coronavirus from ever making headlines.
世衛組織長期以來一直擔心可能出現的“疾病X”成為一種嚴重的國際流行病,而且沒有
已知的反制措施。一些專家說,在中國發現的病毒可能是就是這樣的威脅,在將來還會有
很多其他的。更多的疾病將遵循同樣的路徑,從生活在動物體內的微生物突變為能夠感染
人類的微生物。在人與動物混雜的地方應提高警惕,比如在亞洲各地的市場,這有助於及
早捕捉新發生的病毒。一項更艱巨的任務是勸阻人們不要吃野生動物,並說服他們小心地
處理牲畜,例如,在屠宰肉類和魚類時使用口罩和手套。這些措施可能對避免新冠狀病毒
登上新聞頭條有所幫助。
*****
延伸閱讀:China Deserves Some Credit for Its Handling of the Wuhan Pneumonia
中國應對肺炎疫情應該得到一些肯定
原文:Foreign policy
https://tinyurl.com/u7foacc
中譯:觀察者
https://www.guancha.cn/DanielLucey/2020_01_21_532448.shtml
DANIEL LUCEY
Senior Scholar with the O’Neill Institute for National and Global Health Law
ANNIE SPARROW
Assistant Professor at the Department of Population Health Science and Policy
at the Icahn School of Medicine at Mount Sinai Hospital in New York City
The country’s response to this outbreak has been far better than to SARS,
although even more information-sharing is important.
中國對這場疫情的反應遠比非典要好,儘管更多的信息共享非常重要。
In contrast to China’s early efforts to cover up the SARS epidemic that
first struck southern China in 2002 and eventually spread worldwide, China
has handled the outbreak of a new mystery pneumonia very differently. Within
weeks of detection of the initial outbreak in December in Wuhan, China has
already identified the novel coronavirus (“nCoV”) that is the likely cause
of infection in 41 patients and shared the genetic sequence of that virus
with the world to allow for specific laboratory testing.
2002年“非典”首發於中國南部城市,後來在全球蔓延開來,一開始中國對疫情是有所掩
蓋的。相比之下,近來中國對於剛剛出現的原因不明新型肺炎的處理方式截然不同。去年
12月,武漢診斷首例病例短短幾週之內,中國就發現了新型冠狀病毒,判斷該病毒可能是
引起41名患者感染的原因,並與世界衛生組織分享了該病毒的基因序列信息,供專門實驗
室測試使用。
China’s rapid recognition of this outbreak is particularly remarkable given
that it is winter, when influenza and other infections cause many respiratory
illnesses that make it difficult to tell whether any particular case of
illness is the responsibility of a new respiratory disease. The major clue to
this outbreak was that the initial patients had all had recent exposure to a
single seafood and live animal market in Wuhan. So far, all of them
experienced the onset of illness between Dec. 8 and Jan. 2. The incubation
period—the time between exposure to the virus and the onset of fever, cough,
or trouble breathing—is still unknown.
此次疫情剛一出現中國就予以及時診斷,速度之快讓人不得不讚嘆。尤其冬天是流感和其
它呼吸道傳染病高發季節,更難判定某個病例到底是不是新型呼吸道疾病。這次疫情爆發
的最大線索是最初感染的病人都接觸了武漢華南海鮮批發市場。截止目前來看,這些病患
都是12月8日至1月2日之間開始發病,但潛伏期即從接觸病毒到出現發燒、咳嗽或呼吸困
難等症狀之間的時段仍未明確(註:已確認最長潛伏期就在兩週左右)。
As of Jan. 12, one patient has died, seven remain in critical condition, and
six have been able to leave the hospital. Unlike with the SARS coronavirus
that infected well over 1,000 health care workers worldwide (and which also
originated in a market in China), none of the 419 health care workers
possibly exposed to this new virus have so far become ill, according to the
latest official update from the Wuhan Municipal Health Commission.
截至1月12日,患者中死亡1例,在治重症7例,已治癒出院6例。據武漢市衛健委最新消息
,與此前感染了全球1000多名衛生保健工作者的“非典”冠狀病毒有所不同,目前接觸了
這種新型病毒的419名衛生醫療工作者中沒有一人患病(註:目前已有醫務人員感染,1人
死亡)。
Since Jan. 1, when the Wuhan market’s link to the outbreak became clear,
that particular market has been shut down. The number of new reported cases
since then has slowed. If, as some reports say, the virus is not easily
spread from person to person, major communitywide outbreaks in Wuhan are
unexpected, as is a major pandemic spread by travelers. Given that several
hundred million people will travel across China before and after the Lunar
New Year on Jan. 25, this month will provide a crucial stress test of this
hypothesis.
自1月1日武漢肺炎疫情與華南海鮮市場的關聯明確之後,該市場已休市。此後,新報告的
病例數量有所減緩。如果按照一些報導的說法,這種病毒不像通過旅行者傳播的重大流行
病,它不易通過人際傳播,那麼武漢應該不會爆發大規模疫情(註:已科學証實可人傳人
,截至1/28武漢確診病例1590,死亡85。)。考慮到1月25日進入春節後,國內出行人數
將達數億,可以預見本月對於這種說法是一次重大的壓力測試。
Now the race is on to identify the one or more animal species that are the
source of the new virus. A diagnostic laboratory test for the virus’s
nucleic acid, developed by Chinese researchers after isolating the nCoV on
Jan. 7, will be used to test animals. If an animal source of the virus is
found, then the same species will be tested in other markets in Wuhan and
elsewhere inside and outside China.
目前對於新型病毒的來源到底是一種動物還是多種動物正展開緊鑼密鼓的研究。1月7日在
冠狀病毒隔離處理後,一項由中國研究人員進行的針對新型冠狀病毒核酸進行診斷的實驗
室檢測將被用來檢測動物。一旦發現該病毒有某種動物來源,那麼將在武漢和國內外其它
地方的農貿市場針對該物種將進行測試。
Beyond the credit Beijing should rightly take for acting relatively swiftly
on this disease,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has also played a key
supporting role. The organization posted official updates on its website on
Jan. 5, 9, 10, 11, and 12. WHO has also provided detailed guidance on whom to
evaluate for infection, on laboratory testing, on infec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nd on travel.
在本次疫情的快速響應方面,除了中國功不可沒,世界衛生組織也發揮了關鍵的支持作用
。該組織於1月5日、9日、10日、11日和12日都在官方網站上發佈了官方更新,還分門別
類地就感染評估、實驗室檢測、感染預防和控制以及旅行注意事項等方面提供了指導意見

Hong Kong, likewise, has offered an exemplary model for how to respond to the
outbreak—and others that are sure to come. Immediately after publicly
recognizing the Wuhan outbreak on Dec. 31, the Hong Kong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its Centre for Health Protection took a series of precautionary steps.
Those started with public guidance for health workers, schools, and
extended-care facilities. Authorities also spoke with the media about the
disease and created a dedicated webpage for information on the outbreak in
Wuhan, which they updated daily. On Jan. 4, Hong Kong also posted a detailed
“Preparedness and Response Plan for Novel Infectious Disease of Public
Health Significance (2020)” on this site. The document is perhaps the first
such comprehensive plan for a novel infectious disease that has been publicly
released anywhere in the world.
同樣,香港在此次疫情應對方面作出了典範,相信其它地區也會迎頭趕上。12月31日在武
漢疫情公開披露後,香港衛生署及其衛生防護中心立即採取了一系列預防措施。首先,對
衛生工作者、學校和延伸護理設施進行公共指導。香港有關政府機構就該疾病與媒體進行
了交流,並了專題網頁介紹武漢的疫情並且每日更新情況。1月4日,香港還在該網站公佈
了一份詳細的《對公共衛生有重要性的新型傳染病準備及應變計畫(2020)》。這份文件
應該是世界上第一個公開發布的針對新型傳染病的全面計畫。
Notably, Hong Kong immediately began evaluating and testing travelers coming
from Wuhan with respiratory illness. Between Dec. 31 and midday on Jan. 12,
they had tested 67 such patients and posted daily updates of the results on a
government website. None had reported links to the Wuhan market before its
closing on Jan. 1. Most had laboratory evidence for common winter viral
infections such as seasonal human influenza, parainfluenza, adenovirus,
rhinovirus, and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None tested positive for either
the SARS or MERS coronavirus or for any other coronavirus. The
pan-coronavirus test Hong Kong authorities used would have likely indicated
whether the novel coronavirus linked to the Wuhan market was present;
however, the new laboratory test specific for this novel virus would still be
needed for precise identification. The 16 patients in the reported cases
mentioned in a Jan. 8 Foreign Policy article have all since be discharged
from the hospital and discounted as potential Wuhan pnuemonia cases.
值得注意的是,香港立即開始對來自武漢且患有呼吸道疾病的旅客進行了評估和測試。從
12月31日到1月12日中午,他們對67名此類患者進行了測試,並在政府網站上發佈了每日
更新的結果。在1月1日該武漢海鮮市場休市之前,沒有任何方面報告說這次疫情與市場有
關聯。很多實驗室都有冬季常見病毒感染的證據,如季節性人類流感、副流感病毒、腺病
毒、鼻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但對於“非典”、中東呼吸綜合徵或者其他疾病冠狀病毒
測試均未呈陽性。香港有關部門使用的泛冠狀病毒測試或許可以驗證與武漢海鮮市場有關
的新型冠狀病毒是否存在;但是,專門針對新型病毒的實驗室測試仍然需要精確識別。1
月8日,《外交政策》一文中提到的16例病例均已出院,已被排除武漢肺炎案例。
Meanwhile, one Chinese tourist from Wuhan who was hospitalized in Thailand
earlier this month has been confirmed to be infected with the new
coronavirus. No links to the Wuhan market at the epicenter of the outbreak
have been reported. The source of her infection—from another market or
person-to-person spread—is not known. As a result of this development, WHO
Director-General 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 has announced that he “will
consult with the Emergency Committee members and could call for a meeting of
the committee on short notice.”
與此同時,本月初在泰國住院的一名來自武漢的中國遊客被證實感染了新的冠狀病毒,目
前沒有顯示其與位於疫情中心的武漢海鮮市場有過接觸,但感染源到底是另一個農貿市場
還是人際傳播,尚不清楚。鑑於疫情發展,世衛組織總幹事泰德羅斯·阿德哈諾姆·蓋佈
雷耶蘇斯宣佈,他“將與突發事件委員會成員協商,並臨時召集委員會會議”。
This is the third pneumonia outbreak caused by coronavirus, The trajectory to
date makes it unlikely that this particular outbreak will become as bad as
the SARS or MERS coronavirus pneumonia epidemics. The caveat is that
projections are difficult at the beginning of any epidemic.
這是冠狀病毒引起的第三次肺炎疫情。迄今為止,這種疫情的發展態勢不太可能比“非典
”或中東呼吸綜合徵冠狀病毒感染的流行性肺炎更嚴重。但任何流行病爆發初期都很難作
出預測,因此需要警惕。
However it plays out, the Wuhan pneumonia is unlikely to be the last such
outbreak. While China and Hong Kong seem to have pulled off a scientific
success story and an impressive level of national preparedness, control at a
global level requires timely and complete information-sharing—or, even
better, a universal coronavirus vaccine that could end this kind of epidemic
for good.
無論如何,像出現武漢這樣的肺炎疫情可能不是最後一次。在科學應對疫情和全國預防控
制方面,中國內地和香港的成功案例是可圈可點的。全球層面也需要建立一個及時、全面
的信息共享機制,當然最好能有一種通用冠狀病毒疫苗可以永遠結束這種流行病。
*****
補充: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https://mp.weixin.qq.com/s/j9tPd59HScEYBoMFwJ3xww
王立銘
浙江大學生命科學院教授
我花了兩天時間讀完了已經發表出來的所有相關論文。
關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聊幾個你也許很關心的科學問題:
1. 這場疾病到底從何而來,源頭是什麼?
現在能夠確認的是,這次新冠病毒肺炎的幕後真兇就是一種剛剛發現的新型冠狀病毒(
2019-nCoV)。
這已經是21世紀以來,冠狀病毒家族的成員第三次肆虐人類世界了。2003年和2012年,
SARS病毒(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徵病毒)和MERS病毒(中東呼吸綜合徵病毒)曾經兩次突然
降臨人類世界,在中國和中東地區留下了至今尚未痊癒的傷疤。
我得提醒一句,確認任何一種全新傳染病的病原微生物都不是一件特別容易的事情。你可
能直覺上覺得看看肺炎患者的肺部有什麼微生物就可以了,但是問題是在大多數時候一個
人身體裡總是寄生著上千種不同的細菌和病毒等微生物,因此確定病原體的時候醫生和科
學家們也需要非常小心才行。你可能還記憶猶新的一個反例,就是2003年SARS流行時曾經
有科學家(中國疾控中心首席研究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洪濤)錯誤地將患者體內的某種衣原
體判斷成了病原體,險些造成了疫情管理的大問題。
而如何判斷一種傳染病的病原體,其實有一個非常古老但行之有效的辦法:科赫法則。
這是德國細菌學家科赫在1884年提出的標準,用來判斷某種病原體和某個傳染病之間的因
果關係:
1)每一個病患體內都能找到大量的這種病原體;
2)這種病原體可以從患者體內被分離出來,然後在體外培養;
3)體外培養的病原體可以讓健康人患病;
4)新患病的人體內仍然可以找到同樣的病原體。
在此後的一百多年裡,科赫法則也在持續地被修正過程中,但是總體而言仍然是整個科學
界明確傳染病病原體的金標準。
具體到這次新冠病毒肺炎,中國科學家們在最早發病的幾十位患者體內,利用電子顯微鏡
、RT-PCR和高通量DNA測序等方法檢測到了這種病毒的存在(科赫法則1)(Zhu N et al
NEJM 2020;Huang C et al Lancet 2020);也成功分離出了這種病毒顆粒並且證明了它
們在培養皿裡仍然能夠侵染人上皮細胞(科赫法則2)(Zhu N et al NEJM 2020)。當然
,因為目前人們還沒有新冠病毒的動物模型。無法直接驗證科赫法則3和4,但是科學家們
也證明了只要在老鼠細胞裡轉入一個人類的ACE2蛋白——猜測中的新冠病毒受體,病毒就
可以順利侵染這些老鼠細胞。這個結論至少是部分支持了科赫法則3和4的成立(Zhou P
et al bioRxiv 2020)。
換句話說,在當下這個時間點,中國科學家們已經盡全部可能地證明了新冠病毒就是這種
全新肺炎的病原體。
那接下來的問題是,這種病原體從何而來?
首先要明確的是,雖然同屬於冠狀病毒家族,但新冠病毒並非SARS或者它的變種,兩者之
間的基因序列相似度只有80%,是相當遙遠的親戚(對比一下,人和猩猩的基因組相似度
高達98%,人和人之間的相似度更是超過99.9%)。
人們已經獲得了新冠病毒的完整基因組序列信息(Wu F et al bioRxiv 2020),也有不
少研究組已經把它和已知的許多冠狀病毒序列加以比對。其中特別值得提出的是兩種天然
寄生於蝙蝠身體內的冠狀病毒:一種存在於舟山地區的某種蝙蝠體內,序列相似度接近
90%(Zhu N et al NEJM 2020);另一種則存在於雲南菊頭蝠體內,序列相似度高達96%
(Zhou P et al bioRxiv 2020)。
而我們已經知道,同屬冠狀病毒家族的SARS和MERS的天然宿主很可能都是蝙蝠。蝙蝠這類
哺乳動物體溫較高、免疫系統特殊,也是很多種危險病毒的天然宿主。從這個角度說,新
冠病毒的天然宿主確實很可能也是蝙蝠。
但是我還是得提醒你注意:和確定一種傳染病的病原體一樣,確認病原體在自然界的天然
宿主也一直是件非常困難的事情,要求我們瞭解病毒從天然宿主到人傳播的全鏈條。這一
點實際上SARS和MERS病毒都還沒有徹底證明。
其實比確認天然宿主更重要的,是確認新冠病毒的中間宿主——也就是找到它從蝙蝠到人
之間的中間鏈條。要知道,雖然新冠病毒和雲南菊頭蝠體內的病毒高度相似,但是4%的差
別其實也意味著蝙蝠體內的病毒是不太可能直接傳染人的。另外,新冠病毒肺炎患者體內
的病毒樣本彼此之間基因序列高度一致,這本身也提示病毒應該是在某種中間宿主體內完
成進化之後開始爆發的(http://www.chinanews.com/gn/2020/01-26/9070200.shtml)。
在SARS和MERS的案例裡,科學家們確認果子狸和駱駝是兩種病毒最重要的中間宿主(Kan
B et al J Virol 2005; Sabir JSM et al Science 2015),病毒在它們的種群內廣泛傳
播和變異,最終變成了可以直接入侵人體導致疾病的病毒。那麼在新冠病毒的案例裡,誰
是可能的中間宿主呢?這個問題的回答對於我們日後防範新冠病毒捲土重來是至關重要的

但是很遺憾的是,目前我們沒有很好的猜測方向。因為早期病例大多和武漢市內的華南海
鮮市場有關,因此一個主流的猜測是也許那裡販賣的某種野生動物是病毒的中間宿主。但
是遺憾的是科學家們沒有來得及在市場被封閉之前採集野生動物樣本,因此只來得及在市
場的環境中進行檢測並確實發現了病毒(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20-01/26/c_1125503792.htm)。在這裡我可以
給出一個粗糙的猜測:這種中間宿主應該是某種能夠較大規模飼養的半野生狀態的哺乳動
物,這樣才能為病毒的突變積累提供時間;竹鼠、果子狸等動物是可能的尋找方向。在未
來,規範和嚴打野生動物販賣肯定是非常重要的傳染病管控措施。
所以簡單總結一下,根據我們目前已知的信息,大概可以推測的病毒來源可能是這樣的:
某種寄生於蝙蝠體內的冠狀病毒因為某種原因進入了某種被人類大規模飼養的半野生哺乳
動物體內;在那裡,病毒通過廣泛的互相傳播和突變,獲得了感染人類細胞並持續在人類
個體之間傳播的能力;在2019年年末的某個時間點,它傳染進入了武漢一部分居民的體內
並且導致了這場大規模的疾病爆發。
順便說一句,根據這些討論,你肯定能理解這種病毒大概率不是直接從野生蝙蝠傳給人的
,實際上也沒有證據顯示華南海鮮市場裡販賣蝙蝠,或者武漢居民對這種食物有特別的興
趣。
當然這個簡單的推測還有不少問題無法回答。比如說,根據最新研究,新冠病毒肺炎最早
的一位感染者本人其實並沒有華南海鮮市場的接觸經歷,最早的幾位患者當中也有不少人
從來沒有去過這個市場(Huang C et al Lancet 2020),那麼他們到底是如何被感染的
?是病毒在一開始就具備了人和人之間高效傳播的能力?還是說這種病毒另有傳染源頭?
這些問題都仍然需要嚴肅的研究和回答。
2. 這場疾病將如何發展?
衡量一種傳染病的影響,一個粗糙的思路是考慮兩個維度:毒力和傳播力。前者衡量的是
如果一個人一旦患上該傳染病,症狀的嚴重程度;後者衡量的是一個人有多大概率會得上
這種疾病。
新冠病毒肺炎的毒力目前有一些粗糙的估計。在最初患病住院的40多人當中,病死率高達
15%,重症監護的比例超過30%,都已經超過了SARS的水平(Huang C et al Lancet 2020
)。但是如果綜合考慮更多症狀輕微的患者的話,病死率目前在3%左右(大家可以利用隨
時更新的數據自己計算),遠低於SARS(10%)和MERS(35%)的水平。而且考慮到大多數患
者症狀輕微甚至從未就醫或接受病毒檢測,一個合理的猜測可能是3%的病死率還是大大高
估之下的數字。
而關於這種病毒的傳播力,有一個相對簡便的定量指標,叫基本傳染數(R0),代表在沒
有外力干預的條件下,一個感染者平均而言能夠傳染給幾個人。可想而知,R0越大則意味
著傳播力越強,如果R0小於1,則意味著這個疾病會慢慢自我消亡。作為對比,這裡列舉
了幾個人類歷史上重要的傳染病的傳播力數據:麻疹(12-18),天花(3.5-7),流感(
2-4),SARS(2-5)。
關於新冠病毒肺炎,目前則沒有比較好的估算數字。這一方面是因為疾病最初的發病數字
很可能不太準確,一方面也是因為確診人數在快速的變動當中。世界衛生組織在1月23日
給出過一個粗糙的估計在1.4-2.5之間,也就是說它的傳播力遠不如SARS。
https://www.who.int/news-room/detail/23-01-2020-statement-on-the-meeting-of-the-international-health-regulations-(2005)-emergency-committee-regarding-the-outbreak-of-novel-coronavirus-(2019-ncov)
。但同時也有一些研究認為新冠病毒的傳播力要比這個更強,甚至還有模型計算認為R0會
在4左右(Read JM et al medRxiv 2020)甚至是5左右(Zhao S et al bioRxiv 2020)
!在這個數據質量都比較粗糙的時候,我個人傾向於接受世界衛生組織的預測。
要知道R0數值的微小區別都會導致疾病感染人數幾倍甚至是幾十倍的變化,對R0的估計需
要非常謹慎和全面才行,而這個數據也是傳染病防控需要掌握的核心信息之一。這方面,
我們仍然需要來自一線科學家和醫生更多的數據!這方面的進展和披露似乎也還不夠迅速

因此我在這裡只能給出一個比較粗糙和謹慎的猜測:新冠病毒的毒力遠不如SARS(但要顯
著的強於流感),傳播力也應該不如SARS。因此,對於這場突發傳染病的解決,我保持高
度樂觀。
3. 這場疾病最終將如何被解決?
面對一種新型病毒導致的傳染病,大家的第一反應肯定是,“有沒有特效藥”,“有沒有
疫苗”。希望能有好用的藥物來幫助我們殺滅病毒,能有疫苗能幫我們快速形成免疫力,
防止病毒的侵襲。
在新聞裡確實能看到不少這方面的好消息,比如中科院上海藥物所和上海科技大學的科學
家們聯手利用結構生物學輔助的化合物篩選平台,找到了三十種可能對新型冠狀病毒有效
的化合物(http://www.cas.cn/syky/202001/t20200125_4732909.shtml);再比如說中
國疾病控制中心的研究人員已經啟動了病毒疫苗的製備工作,疾控中心主任表態,“...
疫苗是能開發出來的”。(https://news.163.com/20/0126/18/F3RBL23Q0001899O.html
)。類似的新聞還有不少,這裡就不再列舉了。
中國科學家的這些努力當然值得讚賞,但是很遺憾的是,針對一種全新的病毒和一場爆髮
式的傳染病,特效藥和疫苗都很難成為我們期待中的救星。
這背後的道理其實不難理解,藥物開發也好,疫苗研製也好,從啟動研究到真正量產,就
算一切順利,也仍然需要相當漫長的一段時間。而防控傳染病爆發的時間窗口遠沒有那麼
長。說到底,遠水不解近渴。
我們拿SARS做個例子,這種嚴重的呼吸道傳染病2002年底在中國廣東爆發,在2003年夏季
逐漸被控制。但是SARS病毒的疫苗一直到2004年春季才啟動人體試驗,2006年才正式完成
,而到那個時候SARS已經銷聲匿跡,沒有大規模生產和接種疫苗的必要了(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special/h7n9/content-3/detail_2013_04/13/24174901_0.shtml
)。藥物開發就更是如此,至今人類也沒有真的開發出針對SARS的特效藥物,在實際治療
中仍然以支持治療為主。所謂支持治療,就是通過輔助呼吸、抗感染、補充體液等方法維
持患者的生存,然後等待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統消滅入侵的病毒。實際上針對大多數病毒引
起的傳染病,人類都沒有非常好的特效藥物可以根除疾病。相關的例子還包括乙肝病毒引
起的肝炎、流感病毒引起的流感、MERS和SARS病毒引起的呼吸道綜合徵等等)。
17年前的SARS如此,面對剛剛突然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指望科學家們一夜之間拿出
特效藥和疫苗來也是不現實的,誰拍胸口都沒有用。
當然,相比17年前的SARS,科學家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研究和理解要快的多、深入的多
,而曾經針對SARS的研究經驗也提示了一些可能的方向。比如說上述中科院上海藥物所和
上海科技大學的聯合研究就提示幾種針對艾滋病毒的老藥可能也對新型冠狀病毒有效,實
際上不幸在前線感染病毒的北大第一醫院王廣發主任,自己就嘗試了一種名叫“洛匹那韋
利托那韋”的艾滋病藥物,似乎也確實顯著緩解了病情。(
http://www.chinanews.com/gn/2020/01-23/9068406.shtml) 這些線索當然有可能幫助
我們找到能夠輔助新冠肺炎的藥物。還有,如今人類製備疫苗的速度也比十七年前有了很
大的提高,甚至有研究機構計畫在幾個月內開展疫苗的臨床試驗(比如Moderna公司的RNA
疫苗
(https://investors.modernatx.com/news-releases/news-release-details/moderna-announces-funding-award-cepi-accelerate-development)
。RNA疫苗理論上確實可以有更快的生產週期。但是這種可能性僅僅還停留在理論上,至
今沒有任何RNA疫苗已經完成人體臨床研究)。
但是無論如何,說在防疫急如星火的時間窗口裡,想要完成這些藥物和疫苗的研發、人體
臨床驗證、大規模生產、配送和使用,真的不現實。
但我這麼說,當然不是說我們面對新冠肺炎就只好束手無策了。實際上應對這類突然爆發
的傳染病,人類掌握了一種非常古老但是異常有效的辦法——那就是隔離。
隔離這個詞說起來通俗,但是背後的醫學原理是很深刻的。傳染病爆發的核心就在於它的
傳染性:能夠從一個人直接或者間接的傳遞給另一個人或者更多的人。如果一個患上傳染
病的人不能傳播給超過一個人的話,這種疾病自己就會慢慢消失。因此哪怕我們不掌握能
夠直接殺滅病毒的藥物或者預防病毒的疫苗,只要能做到這一點——讓已經患病的人不能
繼續傳播、讓還未患病的人不會被傳染——那我們就可以有效防控這種疾病。
隔離的核心有三條:
一是找到和管理傳染源。科學家們已經明確新冠病毒就是這次傳染病爆發的病原體,而且
它可能在人與人之間傳播,那麼將已經患病或者疑似患病者快速識別出來並隔離治療,就
起到了這個作用。
二是切斷傳播途徑。作為一種呼吸道病毒,新冠病毒的主要傳播途徑是通過飛沫傳播,但
目前人們也無法完全排除其他的傳播途徑(比如接觸傳播等等)。因此切斷傳播途徑最有
效的方法就是避免人群的大規模的聚集和長距離的移動。
三是保護易感人群。面對這種新型病毒,可以說每個人都是易感人群(曾經有科學家貿然
判斷兒童不是易感人群,這是非常危險和錯誤的判斷)。也就是說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做好
自我防護,戴口罩、勤洗手、儘量不觸摸口鼻眼睛、減少出行、乃至鍛鍊身體等等,都是
在增加對我們自身的保護。
看到這裡,相信你就可以理解國家採取果斷措施對患者和密切接觸者實施醫學隔離,封鎖
交通,取消公眾活動,號召大家戴口罩勤洗手的用意了。
我們甚至可以假設一個非常極端的情形:如果從今天開始全國人民都閉門自我隔離兩週時
間(考慮到新冠病毒肺炎的最長潛伏期就在兩週左右),如果期間出現新冠病毒肺炎症狀
則迅速轉移至專門的醫療機構隔離和治療,那麼我們可以在兩週時間內徹底清除這種病毒
的威脅(https://www.yicai.com/news/100481245.html)。
當然了,這個極端情形是不可能真正實現的,畢竟整個社會仍然需要有序運轉,大量物資
的流動在所難免、也有大量的人不可能完全居家不出,而對病毒的檢測也做不到如此的精
準和高效。但是考慮到國家已經對傳染源密集的武漢等城市實施了強有力的管控措施,其
他省市也在對輸出的病例也在做細緻的篩查和隔離,我對於能夠快速消除這種病毒的傳播
還是非常有信心的。實際上,從1374年威尼斯封城對抗黑死病,到1910年伍連德切斷鐵路
對抗東北大鼠疫,再到這次武漢封城各地嚴防死守對抗新冠病毒肺炎,隔離,始終是人類
對抗烈性傳染病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4. 在這場對抗傳染病的戰鬥中,中國科學家的表現如何?
簡單來說,中國科學家在這場戰鬥中表現極其優異;當然,也不是沒有可以商榷和改進的
地方。
我們先說好的地方。
2019年12月初第一個病人因發燒和咳嗽就診,在此後一個月的時間內陸續有40多位類似症
狀的患者就診,12月底武漢市衛健委發佈“不明原因肺炎”的警告。在一個月的時間裡,
科學家和醫生們能夠發現一種全新類型的呼吸道傳染病的出現,這已經是非常了不起的速
度。要知道冬季本來就是流感和其他呼吸道疾病高發的時間,武漢市內每天因為呼吸道症
狀就診的患者可能多達數千人,從中準確的發現一種與眾不同的疾病這本身就已經是很了
不起的工作了。
接下來中國科學家的效率就更高了:在此之後,2020年1月7日,科學家們就已經確認新冠
病毒是這次不明原因肺炎的病原體(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20-01/09/c_1125438971.htm),1月10日完成了
病毒基因組序列的檢測(Wu F et al BioRxiv 2020),1月24日嚴格證明了病毒的人傳人
能力(Chan JFW et al Lancet 2020)。。這些工作為政府採取強有力措施防控疾病提供
了科學指導。我們剛剛提到的中國科學家關於篩選藥物和製備疫苗的努力,也確實是非常
有價值的工作。
從2003年面對SARS的混亂,到如今面對新冠病毒的快速和精準的反應,中國科學和中國科
學家的進步是我們共同的驕傲。
但是我也仍然覺得有一些問題值得討論,甚至是批評:
比如說,我們看到的大部分研究成果都發表於國際知名的學術期刊,比如《新英格蘭醫學
雜誌》《柳葉刀》等。這固然是對這些研究質量的高度認可,但是考慮到傳染病防控工作
的緊迫性,是不是真的有必要把發表論文當成重中之重的工作來完成?發表論文的過程(
寫稿、審稿、修改等)是否會耽擱信息的共享?甚至我注意到,一部分論文需要付費訂閱
才能獲取,這意味著中國其他科學家和疾病防控部門也不能自由獲取這些研究成果,展開
下一步工作!面對凶險和急迫的防疫工作,中國科學家有沒有更快速、合理、廣泛的渠道
公開自己的研究成果?我當然也注意到不少中國科學家選擇了bioRxiv等免費和公開的平
台上傳自己的研究論文,這一點無疑是值得讚許的。其實說到底,科學研究的最高境界,
不就是把成果寫在人類世界當中,寫在祖國的大地上麼?
再比如說,我也注意到在中國科學界內部,不少“跟風”“蹭熱點”式的論文扎堆出現。
比如在病毒基因序列公佈之後,數篇論文就迅速發表出來。它們的共同點是利用病毒序列
進行了簡單的生物信息學分析,就做出了各種大膽的“猜測”,比如新冠病毒可能與SARS
高度接近、可能寄生於蝙蝠體內,中間宿主可能是蛇、水貂等等(Xu X et al, 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 2020;Guo Q et al bioRxiv 2020;Ji W et al J Med Virol
2020)。這些猜測單就學術發表而言並無不妥,但很明顯缺乏嚴格的數據支持。我們當然
要保障科學家的探索自由和發表自由,但是在防疫工作開始的初期,信息極度混亂和缺乏
,任何可能的誤導,我想都是我們需要避免的。
還有,雖然在確認病原體的工作中中國科學家的速度驚人,但是至今公佈的病毒基因序列
信息仍然較為有限(26組數據),對於揭示病毒爆發的早期軌跡、分析病毒在人群中的進
化趨勢,是遠遠不夠的。這方面的研究和數據共享仍然需要加強。而且我們還得注意,在
研究工作紛紛開展的時候,各個研究機構和研究組能不能做到信息和研究成果的有效共享
,會不會以鄰為壑獨佔數據,也都是我們需要提前警惕的問題。
5. 接下來,中國科學家能做什麼?
我想,我們必須要吸取的一個教訓,是SARS平息之後,SARS相關的科研工作和藥物研發工
作大部分都因為缺乏經費支持和市場前景停止了。考慮到新冠病毒入侵人體的路徑和SARS
很相似,試想如果當年的很多研究堅持了下來,今天我們面對新冠病毒可能就會有更充裕
的科學和醫學準備了。我們也許必須反思,我們整個科研系統對於傳染性疾病的重視程度
是不是還遠遠不夠?
從更廣泛的角度說,新世紀一來,SARS、H5N1流感,H7N9流感,MERS、新冠病毒的連續出
現和肆虐,其實本身就是對人類社會的一個高度警示。儘管我們建設了無以倫比的人類文
明和高度發達的信息社會,但是非常原始的病毒生命仍然可能對人類世界造成毀滅性的打
擊。
更重要的是,這些病毒的出現本身可能就是人類文明的高度發展的一個“產物”。伴隨著
我們越來越多的入侵動植物的天然棲息地,越來越多的飼養家禽家畜滿足我們的生活需求
,那些天然寄居於動物體內的微生物就獲得了越來越多的入侵人體的機會。而人類世界高
度密集的群居環境、高度發達的人員和物資流動網絡,又給傳染病的肆虐提供了溫床。
比爾蓋茨曾經在一次演講中公開說,如果有什麼東西在未來幾十年裡可以殺掉上千萬人,
最大可能是個某個高度傳染的病毒,因為我們在防止疫情的系統上卻投資很少,我們還沒
有準備好預防一場大疫情的發生。
而這重擔會有相當一部分落在科學家的肩上。研究各種微生物的起源和進化,研究人類傳
染病的傳播規律和數學模型,建立更精確的疾病預警和追蹤系統,開發藥物,製備疫苗,
研究疾病的基礎生物學機理。所有這些工作,都是我們的未來使命。
*****
1/29補充:武漢新型冠狀病毒的進化來源和傳染人的分子作用通路
來源 | 中國科學雜誌社
報導: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233316
論文: https://tinyurl.com/sukd5jr
2020年1月21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郝沛研究員、軍事醫學研究院國家應急防
控藥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鐘武研究員和中科院分子植物卓越中心合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李
軒研究員合作,在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中國科學:生命科學》英文版),
在線發表了題為“Evolution of the novel coronavirus from the ongoing Wuhan
outbreak and modeling of its spike protein for risk of human transmission”的
論文。
該論文分析闡述了引起近期武漢地區肺炎疫情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的進化來源,及與導致
2002年廣東“非典”疫情的SARS冠狀病毒、“中東呼吸綜合徵”MERS冠狀病毒的遺傳進化
關係,並通過對武漢的新型冠狀病毒spike-蛋白的結構模擬計算,揭示了武漢新型冠狀病
毒spike-與人ACE2蛋白作用並介導傳染人的分子作用通路。該成果評估了武漢新型冠狀病
毒的潛在人間傳染力,為盡快確認傳染源和傳播途徑、制定高效的防控策略提供了科學理
論依據。
2019年12月以來,湖北省武漢市集中發生了不明原因肺炎疫情。流行病調查發現這些陸續
出現的肺炎病例都與武漢市“華南海鮮市場”有關聯。武漢市組織多學科專家會診調查,
利用實驗檢測等手段認定武漢地區肺炎疫情為病毒性肺炎。2020年1月8日,初步確認了一
種新型冠狀病毒為此次疫情的病原。
武漢地區的病毒性肺炎疫情爆發,與2002年廣東爆發的“非典”疫情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都發生在冬季,初始發生都與人和動物市場交易的鮮活動物接觸有關,而且都是由未知的
冠狀病毒病原導致。(編者註:截至1月28日24時,國家衛生健康委收到31個省(區、市)
累計報告確診病例5974例,疑似病例9239例。)
2020年1月10日,武漢新型冠狀病毒的第一個基因組序列數據被公佈,後來陸續有多個從
患者身上分離的新型冠狀病毒的基因組序列發佈。這些新型冠狀病毒基因組數據,為研究
分析武漢新型冠狀病毒的進化來源、致病病理機制提供了第一手資料。
為瞭解武漢新型冠狀病毒與已知明確感染人的兩種冠狀病毒的關係,此論文的研究者通過
對武漢新型冠狀病毒基因組與2002年“非典”SARS冠狀病毒、“中東呼吸綜合徵”MERS冠
狀病毒進行了全基因組比對,發現平均分別有~70%和~40%的序列相似性。其中不同冠狀病
毒與宿主細胞作用的關鍵spike基因(編碼S-蛋白),有更大的差異性。
為瞭解析武漢新型冠狀病毒的進化來源和可能的自然界宿主,研究者利用武漢新型冠狀病
毒和收集到大量冠狀病毒數據進行了遺傳進化分析。結果發現武漢新型冠狀病毒屬於Beta
冠狀病毒屬(Betacoronavirus)。Betacoronavirus是蛋白包裹的單鏈正鏈RNA病毒,寄
生和感染高等動物(包括人)。在進化樹的位置上,與SARS(導致2002年“非典”)病毒
和類SARS(SARS-like)病毒的類群相鄰,但並不屬於SARS和類SARS病毒類群。有意思的
是它們進化上共同的外類群是一個寄生於果蝠的HKU9-1冠狀病毒。所以武漢冠狀病毒和
SARS/類SARS冠狀病毒的共同祖先是和HKU9-1類似的病毒。由於武漢冠狀病毒的進化鄰居
和外類群都在各類蝙蝠中有發現,推測武漢冠狀病毒的自然宿主也可能是蝙蝠。如同導致
2002年“非典”的SARS冠狀病毒一樣,武漢冠狀病毒在從蝙蝠到人的傳染過程中很可能存
在未知的中間宿主媒介。
由於武漢新型冠狀病毒與2002年“非典”SARS病毒和“中東呼吸綜合徵”MERS病毒有很大
的遺傳距離,所以論文作者對武漢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人的機制和通路進行了分析。SARS病
毒的 S-蛋白和MERS病毒S-蛋白分別通過與人的ACE2蛋白或DPP4蛋白互作結合來感染人的
呼吸道上皮細胞。作者首先比較了武漢冠狀病毒與SARS和MERS病毒S-蛋白的宿主受體互作
區(RBD區),發現在RBD區域中,武漢冠狀病毒與SARS病毒比較相似,但與MERS病毒差異
很大,所以排除了S-蛋白與DPP4互作感染人的可能。但是,武漢冠狀病毒S-蛋白與人ACE2
互作也存在很大困難-已經證明的SARS病毒S-蛋白與ACE2互作的5個關鍵氨基酸,在武漢冠
狀病毒中有4個發生了改變。
為了分析清楚這個問題,文章作者利用分子結構模擬的計算方法,對武漢冠狀病毒S-蛋白
和人ACE2蛋白進行了結構對接研究,獲得了令人驚訝的結果。雖然武漢冠狀病毒S-蛋白中
與ACE2蛋白結合的5個關鍵氨基酸有4個發生了變化,但變化後的氨基酸,卻整體性上非常
完美的維持了SARS病毒S-蛋白與ACE2蛋白互作的原結構構象。儘管武漢新型冠狀病毒的新
結構與ACE2蛋白互作能力,由於丟失的少數氫鍵有所下降(相比SARS病毒S-蛋白與ACE2的
作用有下降),但仍然達到很強的結合自由能(-50.6 kcal/mol)。這一結果說明武漢冠
狀病毒是通過S-蛋白與人ACE2互作的分子機制,來感染人的呼吸道上皮細胞。研究成果預
測了武漢冠狀病毒有很強的對人感染能力,為科學防控,制定防控策略和開發檢測/干預
技術手段奠定了科學理論基礎。
這一研究成果,是在國家“重大新藥創製”科技重大專項的支持下(應急醫學藥物新品種
研發及其關鍵創新技術體系),由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軍事醫學研究院國家應
急防控藥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中科院分子植物卓越中心合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合作研究
完成的。研究同時還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中科院戰略生物資源計畫“生物資源衍生
庫”項目的支持。徐心恬、陳萍、王靖方為共同第一作者。
*****
1/30補充:何時能見到一個科學生活的中國?
http://www.uzbcn.com/mon/keji/20200128/66383_2.html
鄭永年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教授
在武漢肺炎疫情演變成為大規模公共衛生危機之後,中國各級政府終於轉變了此前消極被
動甚至瞞報疫情的做法,從中央到地方、從民間到軍隊、從官員到民眾,人們積極投入抗
疫戰爭,整個國家進入最大的動員狀態。
不過,中國社會對政府的作為所表現出來的態度如此分化,令人目瞪口呆。一端是冷嘲熱
諷者,罵爹罵娘者,人們終於找到一個機會來抨擊一下體制,把各種怨言都發洩在體制上
,好像如果換一個體制就不會有病毒了,不會有疫情擴散了。另一端則是歌頌者,歌頌體
制的偉大,好像只有這樣一個舉國體制才有能力遏止如此規模的疫情。人們從各自的角度
來理解疫情,不同觀點表達全然不同的感覺,或恐懼,或絕望,或憤怒,或同情,或祈禱

儘管在災難面前所有這些感覺既不可避免,也都有其合理性,但無論是質疑體制者還是歌
頌體制者,人們所缺少的就是科學。病毒的發源和擴散有其自身的規律,在這一過程中,
體制只是第二位的,即體制是否有能力有效預防或遏止病毒的擴散。如果要從源頭上消除
病毒,人們還必須有科學的知識和科學的生活方式。
在很大程度上甚至可以說,正是因為過於強調體制的作用,才會造成今天的公共衛生危機
。與其他體制相比,中國體制的動員能力的確無可比擬。沙斯(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徵,簡
稱SARS)危機之後,中國公共衛生體制有了實質性的進步,這也是今天人們對體制抱有信
心的根源。不過,儘管沙斯傳染病疫改變了中國的公共衛生體制,但絲毫沒有改變人的行
為。
相信政治而不相信科學
強大體制所釋放出來的強大能量,促使人們走向另一個極端,人們只相信政府,相信領導
人,相信官方媒體,而不相信科學。很多人覺得政治和領導人無所不能,只要有權力,什
麼災難都可以應付。實際上並非如此。沒有一個體制是無懈可擊的,最強大的體制也有其
弱點。沙斯期間,體制呈現的一些弱點依然存在。地方政府等待上級,地方領導人等待中
央領導,似乎在中央表態之前,地方不可以有所作為,不可以承認疫情危機。因此,隱瞞
消息,鬆懈懶政,好像一切正常,什麼都沒發生。等到疫情擴散,上級政府和領導重視之
後,地方才有了動力。
一旦動員,地方又開始競爭,看誰把疫情升級得高、快,比賽地方政府的反應能力。如果
這樣做還不足以控制疫情,人們便走向另一個極端,即憤怒。一般人恨不得對那些被視為
應當負責的地方官員和那些超級病毒傳染者“千刀萬剮”,似乎這樣就可以解決問題。但
除了發洩情緒,並沒有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
實際上,政府和疫情已經進入一個幾乎難以避開的惡性循環。人們相信權力,但權力並非
萬能;一旦權力不能作為,人們轉而痛恨權力。2003年沙斯疫情以來,人們的行為改變了
多少?除了對政治抱有更大的期望外,個體行為沒有什麼實質的改變。例如吃野味,人們
普遍認為,沙斯是吃野味造成的。這次武漢新型冠狀病毒也被認為是吃野味造成的。為什
麼不能改變吃野味的習慣?儘管有不少聲音呼籲國家立法禁止吃野味,但為什麼有關部門
沒有任何動作?儘管一些人認為捕捉野味的大多是沒有文化的“鄉下人”,但不可否認的
是,消費野味的是被視為是有文化的城市中產階層。
再如面對疫情,人們的行為改變了嗎?不僅沒有,反而變本加厲。儘管人們對他人的行為
總是持批評態度,但從來不檢討自己的行為。疫情惡化,很多人仍然無動於衷,照常行走
於大街小巷,走親訪友,好像什麼事都沒發生。至於是否會感染病毒,則以“運氣”來解
釋。數不清的謠言更是滿天飛,自媒體憑自己豐富的想像“報導”疫情的發展,解釋事情
的來龍去脈。吃什麼就可以遏制病毒的消息更多。疫情更成為一些商家推銷商品或哄抬緊
缺物質價格的機會。各種愚昧的行為表現得淋漓盡致。魯迅先生所描述的上世紀初人們所
具有的那種麻木不仁的局面依然存在。一句話,人們總是把責任推給別人,從來就沒有自
我反思和進步。
如此看來,沒有人可以斷定,這次疫情後人們會自動改變自己的行為。人是沒有任何記憶
能力的。今天發生的事,也曾經在沙斯期間出現過。沙斯一過,人們竟然很快把那場席捲
全球的疫情忘記了。如果人們有足夠的記憶,疫情就不至於鬧得那麼凶了。
政治啟蒙過度 科學啟蒙不足
這說明人們的行為還沒有從愚昧狀態走出來。這是缺少科學啟蒙的結果。沒有一個民族的
行為從一開始就是科學的。科學是人類進步的產物,科學的行為是科學啟蒙的產物。以西
方的例子來說,人們經歷了早期的文藝復興,開始從宗教愚昧狀態走出來,走向科學、理
性和進步。科學向人們展示,任何事物總有起源,有發展過程;任何問題有其產生的根源
,也有解決方案。後來西方又發生了啟蒙運動,重點轉向制度的改進。如果忽視了文藝復
興所產生的科學理性態度,很難理解西方體制的有效性。就公共衛生來說,西方也多次發
生公共衛生危機,但近代以來並沒有造成巨大的恐慌。以科學的態度對付疫情,公開透明
,政府和社會共同承擔責任。
中國的問題出在哪裡?簡單地說,政治啟蒙過度,科學啟蒙缺失。五四運動被視為中國的
政治啟蒙運動,而非文化啟蒙運動,這不可避免。在西方列強面前,民族和國家面臨生死
存亡危機,救國自然成為政治主題。政治成為主題既有其優勢,但也不可避免其劣勢。政
治的優勢在於組織,在於政治意識。用政治方法來組織國家、拯救國家,中國成功了。因
為成功,人們相信政治的能力,相信權力的力量,相信什麼問題都可以用政治方法解決,
可以用權力解決。但政治方法的劣勢也是明顯的,即強化了中國傳統上根深蒂固的“順民
”意識,人們更加地服從政治,服從權力,服從到了極致,以至於人們不再相信其他,包
括科學。
這當然不是說國家不重視科學。相反,“科學至上”成為國家發展的原則。這就是“科學
社會主義”的概念上升成為一種不可挑戰的意識形態的原因。現實就是現實,近代中國被
西方列強打敗,就是因為後者的科學與技術,中國要成為強國,自然也要學習和發展近代
科學技術。事實上,“科技強國”一直是近代以來幾乎所有中國政治精英的共識,這種共
識也促成了當代中國的崛起。
“人們只相信政治,不相信科學”,指的是科學沒有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或者說
科學仍然處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之外。科技在進步,但人們的行為沒有進步,沒有用科學來
作理性的思考,來改善自己的生活。更為荒唐也更為嚴峻的是,新科技往往成為人們傳播
謠言和迷信的有效工具。
如果與中國的鄰居日本比較,可以看出中日兩國人民對科學的不同態度。日本是科技強國
的典型例子,自明治維新開始,日本政府高度重視科學,先向西方學習,然後在此基礎上
創新,很快就促使日本成為科技強國。科學也影響日本社會的重組,更影響日本人的日常
生活,今天日本社會表現出高度的自主性和自治性。就體制來說,日本也是典型的中央集
權國家,但政府意識到政治的侷限性,在制度層面給社會足夠的自治空間。人們看到,在
危機面前,日本人即使沒有政府也能自主地組織起來自救,或互相救助。就公共衛生來說
,日本人的公共衛生意識不言自明,為世界的典範。
中國需要全民科學運動
如果要促成科學進入中國人的生活,人們需要一場全民科學運動。這是一場真正的文化啟
蒙運動、科學文化啟蒙運動。鑑於政治和科學之間的關係,科學文化啟蒙也是政治的啟蒙
。也就是說,啟蒙要從政治做起,但不是像從前那樣的過度政治啟蒙,而是處理好政治與
科學之間的關係。這至少必須考慮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政治要確立自己的邊界。政治或政治人物不要裝成自己無所不能,要深刻意識到政
治的侷限性。政治在國家組織生活中很重要,包括組織科學生活,但政治不能替代科學,
政治意志不能取代科學邏輯。尤其在當代世界,當社會變得越來越複雜時,越來越多的問
題需要科學來解決。
第二,政府本身更要講科學,科學知識首先應當在官員當中得到普及。無論是西方還是亞
洲,科學知識的普及都是從政府官員做起的。官員代表一個社會的精英階層,他們的行為
對其他社會成員具有典範效應。官員的示範效應在中國尤其顯著,因為中國就有深厚的崇
拜官僚的文化。不過,官員的示範效應在中國也更為困難,因為經驗顯示,官員甚至比老
百姓更迷信“非科學”因素。權力和財富並沒有為官員帶來科學至上的理性;相反,他們
往往訴諸各種迷信來解釋或解決自己面臨的問題。
第三,政府應當把應付危機的優勢,轉變為預防危機的優勢。中國政府具有強大的動員能
力,這種能力表現在應付各種危機上,包括類似沙斯的危機和今天的武漢疫情。不過,這
種能力必須轉化為預防危機的能力,因為應付危機表明危機已經出現,代價已經付出,只
有具備同樣的能力來預防這樣的危機,才能減少甚至避免社會危機及其代價。很顯然,要
做這種轉型,前提就是科學。只有尊重科學邏輯,政府才有可能意識到權力的侷限性,才
能使用科學知識來預防危機,用科學知識來對付危機。
第四,政府須分權社會,讓社會自覺組織起來,讓社會的每一分子成為社會的“利益相關
者”(stakeholder),從而對社會負責。這裡具有幾個方面的意義。首先,人們可以把
像沙斯或武漢疫情那樣的“東西”稱為“公共品”,是必須加以避免的“壞公共品”(
public bads)。這就要求每一個社會成員不去提供這種“公共品”。達到這個目標的前
提是每一個社會成員具有對社會的責任感。其次,沒有政府有能力二十四小時監督每一個
社會成員,所以除了社會成員的自覺,社會成員之間還須要互相監督。再次,一旦危機發
生了,不是什麼都依靠政府來解決,社會成員或社會團體必須自主地行為,自己組織起來
,自下而上地應付危機。所有這些都必須向社會分權。
在這個過程中,知識分子尤其要扮演一個特殊的角色,那就是“少點政治,多點科學”。
知識分子無論左右,都要意識到政治的侷限性,不論是哪一種政治。很多事物例如沙斯和
武漢新型冠狀病毒的產生及發展,與政治毫不相關。正如在其他任何一個社會,知識分子
是科學知識的最主要傳播者。這就需要中國的知識分子從傳播“政治知識”轉向傳播“科
學知識”,這樣才能改變政治啟蒙過度和科學啟蒙不足的局面。
中國無疑已是科學技術大國,但這並不足以使中國成為科技強國,因為科學並沒有反映在
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只有每一個社會成員學會了科學地生活,中國才會是一個強大的國家

*****
1/31補充:關於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公共危機與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深層思考
來源:《文化縱橫》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233666
華東理工大學中國城鄉發展研究中心
(本文為中心集體研討成果,由劉炳輝執筆,熊萬勝審定)
2020年伊始,江城武漢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迅速吸引了全國的關注,高速流動的中國
突然從武漢按下了“暫停鍵”,傳承數千年熱熱鬧鬧訪親拜友的春節,頓時被“封城”和
“隔離”等熱詞取代。我們到底在經歷一場什麼樣的疫情及其帶來的社會巨變?在國際格
局大重組大變動的時代,這種突發重大風險是否會越來越多?我們又該汲取哪些經驗?
一、如何治理“大流動社會”?
建國七十年,我們已經習慣了“快速發展”所帶來的諸多便利,在資本的牽引下,高鐵、
高速公路、航空、移動互聯網等一系列基礎設施條件的提升,中國近年以約2.5億流動人
口的規模展現著“大流動社會”的震撼與繁榮,“春運”更是其極致體現。恐怕一個月前
,還沒有人會認真想像過對一個千萬人口級別的超大城市進行“封城”的具體情形。疫情
的迅速擴大,無疑與全社會各種要素的高速流動密切相關。過去三十年,我們積累的所有
治理流動社會的經驗,主要是日常管理和服務為主,如治安、教育、醫療和環衛等方面。
在重大突發情況下的流動社會治理,我們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顯然還有很多可以改善提
升的地方。本次疫情應對中浮現出了諸多引人深思的問題,如事權在央地之間的合理分工
、條塊之間的配合與協調、區域間的合作與排斥、城鄉之間的團結與分化、基層社會的組
織動員方式等等。
首先,區域分化問題再次凸顯。
在此次疫情防治初期各省的行動可以發現,不同地域和省份的利益自覺要比十七年前的“
非典”時期強很多。這看起來和2012年以來中央權威加強的趨勢相悖,其實並行不悖。上
世紀九十年代分稅制改革時期,央地博弈說到底主要是在地方官員和中央官員之間的博弈
,而且是在數字上錙銖必較的數目字博弈。
但這一次,是“群起而較之”,公共安全、公共衛生領域的博弈,跟公共財政上的經濟層
面的博弈,又有明顯不同。個體化時代,自保的動力較之以前更強了。這種地方民眾的壓
力雖然未必對中央的地方官員選任機制產生什麼影響,但守土有責,哪一個地方大員都不
願冒鄉里之大不韙來“以身涉險”,兩者一拍即合,中央則事後追認默許。就這樣,本位
主義、地方主義強化和中央權威的強化同時並存就可以理解了。但也需要注意到,中央迅
速再次強調了集中統一領導的重要性,公安部也迅速強調未經批准擅自斷路等行為將依法
處置。
現代社會,獨善其身已不可能。風險社會,全球化、城市化、信息化、大市場、大流動社
會格局下,還有何人何地能獨善其身?閉門以自保的結果事實上是“七傷拳”,注定撐不
了多久。上海的菜價,這兩天就也是一個大型“翻車”現場。快遞小哥、外來人員隔離在
外,白領“在家上班”,可能嗎?城市化之後要後退,一定會進退失據,甚至退一步萬丈
深淵,因為整個社會結構和經濟基礎已經變掉
作者: cangming (蒼冥)   2020-01-29 02:11:00
需要付錢?不要告訴我 阿共的學術單位窮到連授權都沒有至於講投資很少的 是不知道21世紀後公衛做了多少努力嗎?不要以為你們沒做 全世界就跟你們一樣擺爛 中國的公衛是出了名的爛 這在業界不是什麼秘密所以事實上是世界做好了防疫的準備(除了中國) 只要中國還處在政治忠誠凌駕專業的狀況下 就永遠談不上準備好了連隱匿疫情都想要洗成反應快速的國家 永遠也不可能記取教訓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