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向南》緬甸零確診的背後:新冠肺炎的負面影響
司徒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華語文教學碩士學位學程專案助理教授
中國武漢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以下簡稱新冠肺炎)疫情不僅籠罩中國,包含新加坡
、泰國、馬來西亞、越南在內的多個東南亞國家也陷入疫情風暴。儘管根據緬甸衛生部的
統計,從1月31日至2月22日止,緬甸累計排除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共40例,且目前完全無確
診病例。但筆者詢問多位緬甸友人,對新冠肺炎疫情的看法以及當地狀況,他們都不約而同地指出邊境防疫是否確實、人民對疫情缺少關心,還有緬甸長期落後的醫療環境與資源,是最令人擔心的部分。以下,將從「社會概況」、「產業衝擊」與「中緬經濟走廊建設」等三個層面,闡述新冠肺炎疫情為緬甸帶來的負面影響。
一、社會概況
首先,在邊境防疫的部分,緬甸是中國西南方的重要鄰國,與中國共同擁有超過二千一百公里的邊界線,約佔中國全國陸地邊界線的十分之一。緬甸政府目前在各出入境關口皆已設立篩查點,當地的衛生防疫人員每日密切監測出入人員的體溫與身體狀況,但一位居住在緬北臘戌的朋友告訴我,靠近中緬邊境的雲南瑞麗地區,許多店鋪和工廠已在2月中旬重新開工,使得每天有上萬名的緬甸工人進出邊境口岸到瑞麗上班,如此一來病毒傳播的機率可能大幅提高。
再者,雖然緬甸衛生部的網頁每日更新疫情狀況,包括全世界和緬甸的即時數據,而全緬
各地衛生單位、國際非政府組織與在地非政府組織也都投入預防措施的宣導工作,但據臘
戌當地友人的觀察,目前大概只有10%的行人會戴上口罩,就連有近距離飛沫傳染機會時(
例如:打麻將),也未見有人戴口罩,婚喪喜慶皆照常舉行,可見人民防疫的意識仍非常
薄弱。然而,與此同時,一位在非政府組織工作的朋友卻告訴我,目前緬甸政府最擔心的
是,臉書上已開始散佈關於新冠肺炎的假消息(例如:口含7片乾胡椒,就能有效防疫),畢竟在緬甸多數人們用臉書來搜尋新聞,在尚未分辨何為個人意見或不完整、不正確的訊息時,便逕行轉發,若造成人民聽信謠言或過度恐慌,防疫工作將更加困難。
第三,是緬甸落後的醫療環境與資源。緬甸於1948年脫離英國獨立,但是自從1962年的軍事政變後,雖然歷經幾位不同的軍人統治者,緬甸政府的本質並未改變,一直是被軍人控制的獨裁政府,長期下來,無論政治、經濟、社會或安全層面都暴露出相當多的問題。以醫療資源嚴重低落的情況為例,根據WHO的統計,自2001年至2011年的十年間,緬甸政府的醫療相關支出僅佔國內生產毛額(GDP)的2.0%至2.4%,為東南亞國家之最低。
2011年,擁有軍方背景的登盛(Thein Sein)就任緬甸總統,出人意料地採取諸多措施以實行民主改革,再到2015年,翁山蘇姬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贏得國會多數席次,取代軍方勢力成為國會最大黨,使許多機構與學者認為緬甸已和過去大不相同,有逐步走向開放的趨勢。在醫療預算上的比例,也因新政府致力改革醫療體系而大幅提高,以2015 / 2016年的醫療經費佔比來說,已經成長至3.5%,約5.92億美元,緬甸政府更設下2020年醫療預算達總預算6%的目標。
然而,儘管醫療預算持續增加,仍無法滿足緬甸5,200萬人口的需求,不管在醫療機構、人員和器材的數量上,緬甸皆有待加強。近年緬甸私人醫療機構的數量雖有增長,但大多集中在城市地區,偏鄉地區的醫療服務提供仍以公共醫療機構為主(例如:醫療站或鄉村醫療中心);另外,專業醫療人員也相當缺乏,遠低於全球標準;醫療器材則多數須仰賴進口。
針對新冠肺炎病毒,緬甸政府發言人佐泰(U Zaw Htay)也表示,緬甸目前並無能力進行檢測,所有樣本需送到泰國或香港檢測,約一週才能得到結果。在此情況下,若疫情不幸在緬甸爆發,該國是否具備在醫療上可予以回應的軟硬體資源,確實令人堪慮。
二、產業衝擊
根據《伊洛瓦底雜誌》(The Irrawaddy)的報導,緬甸成衣工會近日表示,由於該國服裝
供應鏈90%之原物料是從中國進口,其餘則由印尼、越南、泰國與南韓供應,但新冠肺炎疫
情的爆發,導致中國對原物料實施進出口管制,嚴重衝擊緬甸成衣產業,恐遭遇斷貨危機
。由於紡織品的生產比縫紉需要的資本更高,雖然各個品牌的生產基地已逐漸走向分工化
、多樣化,但原料生產還是以中國為大宗,因此中國在全球成衣產業仍居主導地位。目前
緬甸許多工廠紛紛將工時由每日10小時減至8小時以降低成本,並取消假日加班;甚至有負
責人提到,如果疫情不能在短期內獲得控制,中方無法恢復穩定原料供應,解雇員工甚至將工廠暫時關閉都是不得不為的打算。
再者,自1964年開辦,已發展為緬甸主要盛事的「玉石珠寶展」,原訂今年3月在首都奈比
都舉辦第57屆,也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而宣佈延期。主要原因即為中國人與香港人是歷
年最大戶買家,但目前受到政府旅遊限制,無法前往緬甸;儘管緬甸自2011年已實行改革
開放,歐美國家也逐步取消對緬甸的經濟制裁,但玉石珠寶市場卻並未吸引更多西方買家
,除了中國與香港外,其餘買家大多來自泰國或台灣。在主要買家缺席的情況下,此項能為緬甸帶來豐厚經濟利益的展覽勢必得先行暫停。
另外,目前受到中國實施疫情管制的影響,中緬所有物流皆呈現停滯的狀態。以日前因5名
武漢居民逃入而獲得新聞關注的「木姐」(Muse)為例(此名出自撣語,意為繁華熱鬧的
城市),它是位在緬北撣邦的中緬最大陸路貿易口岸,也是緬甸16個邊境口岸中最重要的
一個。根據2017-2018的統計,此口岸完成之中緬貿易額約佔二國邊貿總額的86%,而木姐
與中國之雙邊貿易額也一直被視為解讀中緬貿易狀態的關鍵指標。由木姐出口的項目除了
農產品、木材、礦產外,數量較大的就是水果(緬甸有將近一半的蔬果出口由中國市場吸
收),過去平均一天約有500-700輛載滿西瓜、甜瓜…等蔬果的卡車由木姐輸往中國。然而
,現在受到疫情影響,人員移動被嚴格限制,在缺少買家的情況下,許多無法在緬甸國內市場消化的農作物(其實國內市場的利潤也遠低於出口中國),即使運至邊境也乏人問津,面臨腐爛敗壞的窘境。此外,疫情爆發也連帶造成中國赴緬遊客減少,以及進口物資短缺等問題,在在都使邊境人民的生計面臨不小衝擊。
三、中緬經濟走廊建設
最後,就區域位置來看,緬甸位處東亞、東南亞與南亞的大陸交界地帶,對中國向西南的
開放與發展,佔有極重要的經濟與戰略地位。因此,中國一直將緬甸視為「一帶一路」建
設的關鍵夥伴。2017年11月,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訪問緬甸時提議,建設北起中國雲南省省
會—昆明,南下至緬甸中部第二大城—曼德勒,而後分成二路,一路往南直達緬甸經濟中
心—仰光,另一路向西延伸至若開邦的皎漂港,總長約一千七百公里的「人字形」中緬經
濟走廊。而後,中緬二國於2018年9月針對共同建設經濟走廊簽署諒解備忘錄,並於2019年初正式動工。2020年1月中旬,中國國家主席習
近平第一次訪問緬甸,並在奈比都與翁山蘇姬會面時,也再度強調必須發揮好中緬經濟走
廊的作用,聚焦龍頭專案,加強二國互聯互通,並深化基層人文交流。
然而,根據《路透社》在2月19日的報導,這一切計畫可能因為新冠肺炎疫情擴散而陷入延
宕,在中國全力對付疫情的當下,不僅多項建設內容(例如:昆明至皎漂鐵路、皎漂深水
港、邊境經濟特區等)的進程因中國工廠停工而面臨暫緩,即便復工後也無法在短期內趕
上進度,而人民的移動也因旅遊限制遭到禁止,致使許多負責開發案的中國重要技術或管
理人員,從農曆年過後便無法返回緬甸復工。如同一位負責鐵路建設的高階主管所言,目
前只能先行處理難度較低的部分,其他必須等專業技術人員回來才能繼續。由前述可知,
新冠肺炎疫情除了在緬甸當地造成人民疑懼與產業衝擊外,也讓中緬經濟走廊建設在2020年有一個非常不好的開始,並且為後續進度帶來莫大挑戰。
https://talk.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08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