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甘地視角:非暴力食鹽進軍 最成功的公民不服從行動

作者: AsamiImai (今井麻美)   2020-03-22 15:52:53
甘地視角:非暴力食鹽進軍 最成功的公民不服從行動
塔魯爾
印度前外交部長
聯合國前助理秘書長
現任印度國大黨籍議員
90年前聖雄甘地(Mahatma Gandhi)發起的食鹽進軍(Dandi March),開啟了他在對抗英國殖民統治裡最成功的一次公民不服從運動(civil disobedience),雖然甘地的創見與他的生命典範仍持續啟發世界各地的人們,但可惜的是,我們還是不禁想問:人們到底有沒有學到了甘地所說的真理?
3月12日就是食鹽進軍發起的90周年紀念日,這是印度民族主義者最重要的奮鬥里程之一,它開啟了聖雄甘地對抗英國殖民統治裡最成功的一次公民不服從運動。
如今印度多元與民主的社會正遭遇自獨立以來最大的威脅,因此食鹽進軍帶給我們的啟示也就變得更加切身相關了。
食鹽進軍源於印度人長期的不滿,因為英國把食鹽的生產與分配據為獨佔事業賺取高利。印度人被禁止獨立製造或販售食鹽,還被要求購買昂貴、高課稅,且經常是進口的食鹽。
其實從19世紀開始,印度人就已經在抗議食鹽稅,但1930年甘地決定發起示威卻是個重大的突破。
甘地從他在亞美達巴德(Ahmedabad)附近的修養處發起了這場遊行,一直到距阿拉伯海(Arabian Sea)385公里的丹迪鎮(Dandi)。他們的隊伍沿途停靠各個村鎮,龐大的群眾聚集聆聽甘地譴責食鹽稅,沿途還有成千上百的人們加入了這場通往海岸的遊行。
他們在4月5日抵達了丹迪鎮,隔天一早甘地和他的追隨者沿著海岸拾起些許鹽巴,這技術上來說也算是「製造」鹽而違反了法律。
這是個非常鮮明而令人信服、影響深遠的公民不服從行動。
這個戲劇化的事件緊扣了印度和全世界的想像,接下來2個月,甘地持續對食鹽稅抗爭,並說服其他印度民眾一起違反食鹽相關法規。成千上萬人被逮捕進監,甘地自己則在通知印度總督艾文勳爵(Lord Irwin)他將在達拉撒納食鹽廠(Dharasana Saltworks)發動另一個遊行後,於3月初被關進監獄。
甘地被拘禁的消息又引起更多成千上萬的民眾加入遊行,而遊行則繼續於5月21日進行。大約2500名和平示威者被警察攻擊、毆打。一直到1930年底,約有6萬人被抓進監獄。
英國統治當局從未見過這種局面,他們也瞭解持續的鎮壓和拘禁並不是長久之計。
1931年1月甘地被釋放,並開始和總督艾文談判,1931年3月5日簽訂了一紙和平協議,《甘地—艾文協定》(Gandhi-Irwin Pact) 正式生效。雙方緊張的關係趨緩促成了甘地得以在英國,以印度國民大會黨(Indian National Congress)的代表身分參加第二輪的圓桌會議(Round Table Conference)。
甘地的公民不服從運動成功了,他取得了道德的勝利。
如今身為在野黨的印度國民大會黨則希望透過重啟食鹽進軍,能讓人們回想起當時,藉此並與印度第一任總理尼赫魯(Jawaharlal Nehru)相呼應。他曾在獨立之際稱聖雄甘地「體現了印度的古老精神(embodying the old spirit of India)」,他想傳達的訊息則會被「後代子嗣(succeeding generations)」記住。
但這個訊息是什麼?
甘地領導了世界上首個成功的非暴力運動,讓印度脫離殖民統治得以獨立,與此同時,他也是一位哲學家,不斷嘗試實踐他的理想,這不論是適用在個人的自我提升或是社會改革皆然。他的自傳就被命名為《對真理的實驗》(The Story of My Experiments with Truth)。
甘地給予「真理(truth)」的深度意義是在任何一本字典中都看不到的。
他的真理來自這個信念:真理不只是準確(accurate),真理是公正的(just)因此才會是正確的(right),「虛假(untruthful)」或不公正的手段包含對對手施予暴力,都是無法獲致真理的。
為了說明他的方法,甘地發明了「satyagraha」這個詞,字面上是「堅持真理(holding on to truth)」,或是如他另一種的描述:真理的力量(truth force)、愛的力量(love force)、靈魂的力量(soul force),他並不喜歡英文用語「消極抵抗(passive resistance)」,因為「satyagraha」要求的是行動主義,而非被動式。
甘地認為,如果你相信真理,且足夠在乎而想要獲致真理,那麼你勢必不是被動的,你必須準備好要為了真理而受苦。
因此,就像不合作與不結盟一樣,非暴力的意義遠比否認對方還要深遠,它不只暗示了沒有暴力而已,要證明真理就必須要讓自己受苦而非讓對手受苦,而接受處罰則是展示一個人堅深信念的關鍵。
這就是甘地在印度的獨立運動中所使用的方法。
不同於零星的恐怖主義或較為溫和的立憲主義,甘地的方法反而奏效了,甘地把自由的議題視為對與錯的簡單問題,而讓英國毫無辯駁的餘地。
藉由放棄暴力,甘地取得了道德上的優勢;而透過非暴力的違法,他得以強調法律的不正義;接受施加於自己的懲罰,他則迫使逮捕他的人必須面對自己的暴力行為;而藉由自願絕食,他展示為了捍衛他所視為正確的事,他願意長期抗戰。
最後,他終結了英國無限期統治的可能性。
食鹽進軍與甘地能為現在的印度所帶來的,絕非只是歷史共鳴而已。然而,人們必須承認這個事實:甘地式的非暴力公民不服從只對不願喪失道德正當性的對手有效。
這個政府必須願意對國內與國際輿論做出回應,也會因為羞愧而願意承認失敗,然而,這個方法卻對那些毫不在乎他們到底是對還是錯的人完全無效,對於這些人來說,你願意承受處罰只是向他們證明了錯誤是取得勝利最便捷的手段,沒有道德權威(moral authority)的甘地主義就像缺乏無產階級的馬克思主義一樣。
然而,嘗試過甘地的方法的人卻很少也擁有他的個人品行與道德高度。
當世界捲入了法西斯主義、暴力與戰爭的漩渦中,聖雄甘地教導了真理、非暴力與和平的價值,透過反對武力原則,他瓦解了殖民主義的聲譽,他設下且達成了他人難以相比的信念與勇氣等個人標準,他是那種少有的領袖,不論追隨者是多是少都不會阻止他。
甘地的創見和他的生活典範仍持續啟發世界各地的人們。
然而在這個世界裡,我們還是會不禁想問:我們是否真的理解了他所說的真理?我們又該如何發現並捍衛它?
https://www.upmedia.mg/forum_info.php?SerialNo=83598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